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的应用探讨 黎裕玲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黎裕玲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吸引体校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广西贺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黎裕玲  542899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吸引体校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同时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当中,激发体校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促进体校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及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让学生进行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教师结合体校学生的自身情况以及该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理念的创新改革,争取开展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以及平时的生活当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魅力,对该课程的兴趣不断提升。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水平的提高,更要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繁育课堂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意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课本知识与生活案例有效结合,通过模拟情景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领悟力,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有利于学生课堂互动性的提高
        就是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快速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当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快速的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于该知识点进行独立自主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欲望,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不仅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有利于学生理解力的增强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来讲就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课程,如果老师利用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就能够更好的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相关联,通过理论与实际进行不断的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让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也有自己的想法,使得学生的理解能力快速增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欲望会更加强烈,潜移默化提高自己的道德法制观念,对于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遵纪守法意识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1、优化教学理念,授课生活化
        体校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持久,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类枯燥的文化课程上课更容易走神,不易学,这对于授课老师要求就比较高,一名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必须懂得如何科学客观的设计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刻的理解生活化教学,懂得如何模拟并将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应用到实际授课中。摈弃陈旧的枯燥乏味的单一式授课模式。


授课前,将所要授课的内容全面、具体的备课,将所牵涉到的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逐渐渗透生活化的理念,有意识的将教学语言由枯燥的书面语转为易懂的生活化知识语言。促进与学生的积极交流,让体校学生认识到学习即生活,多多扩展课外知识,使得体校学生们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注意力得以集中,提高授课效率。
        举例来说:在人教版课本中《共筑生命家园》的教学时,教师可将内容扩展开来,结合国内和国际上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垃圾分类你我践行等,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出发并进行思考该如何保护家园,共筑家园,了解到自己应该如何从小事着手,为共筑生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2、教学内容丰富化、生活化互动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单靠书本中的案例进行讲解,难免会使课堂枯燥无味,体校的学生原本注意力不易集中,易走神,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点低。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授课时多多融入生活中素材,特别是体校学生所关注的体育运动的生活内容,可以恰当的将体校生活融入到教学中,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深刻的感悟。
        举例来说:课本中《学习伴我成长》 :课本中提到了学走路、学说话、学整理、学跳舞的内容,除了教授课本知识,老师可以拓展丰富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互动,提问生活中我们可以学习什么来促进自己进步的内容,也可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画一种动物,画一颗小草,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专注力、耐心,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
        3、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深入化
        伴随着新课教育的改革,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加强沟通、对于体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更习惯于直观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授知识与体校的生活紧密结合,并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穿插学习,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的更深入化。
        举例来说:课本中的《建设法治中国》 :此主题涵盖了好几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此时老师可以通过体校生活中有关法治建设的内容和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提问互动,更好的调动体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伴随新课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也要不断推进和革新,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单一授教更新为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况改进为主动学习,主动探讨,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生活化,有趣化,使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养成关注事实热点,学会通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冬梅.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2]黄丽萍.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科技风,2020(17):80.
[3]李永成.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困生的参与意识[J].学周刊,2020(16):51-52.
[4]黄伟珠.社会参与 助力成长——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社会参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0(14):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