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梁国昌
[导读]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

宁夏彭阳县新集乡初级中学    梁国昌  756500

摘要: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作为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抓住课堂,结合学生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各种潜力,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    有效教学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掌握和理解数学核心素养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以课堂为主要战线,结合学生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各种潜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理解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作为教师,作为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就当前而言,随着课改的不断更新,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不再是单纯的考试成绩,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而数学不是单一的学科,是由多个模块构成。虽然解题时运用的大多是一个部分的知识点,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却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而生活中不单单包含一个方面的数学知识,所以数学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渠道,通过课堂的教学,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种素养,具体来讲并非某些知识或者技巧,也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数学能力,而是一种反应了数学思想的、基于数学知识却高于知识的综合、持久和阶段的能力。为此,就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应该转变数学课堂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等为目的,以此提高初中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因此,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时,如果不入门,学起来就感觉会很吃力,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丧失兴趣。而且,初中数学老师通常不会创设情境,直接会“开门见山”的讲授新课,虽这样虽能完成教学计划,但很难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学习数学产浓厚的兴趣。所以数学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兴趣是学习知识催化剂。不管是学习哪门功课,假如学生对这门功课能产生浓厚兴趣,学习就会变得主动一些,当然也就学得轻松,效果就会更明显。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花时间去学习数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是很贴近我们生活的一门学科,进而让学生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所在,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为了以后运用于生活而做铺垫,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生。”“教育就是培养人们良好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并且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养成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可以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可以发展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还可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习惯决定学习的好坏。比如,我们需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静心学习、课前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等。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旦形成,有助于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有助于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通过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最终能够形成学习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引起质变,通过理性地、逻辑性地解决数学问题乃至其它科目的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数学课的学习,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科目核心素养的目的。所以初中阶段培养好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刻不容缓的。
        3、学习内容“数学化”
        教师要善于将生活实际问题与书本知识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选用符合初中数学教学需要的素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好奇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找寻,去探索,去发现,教师只要引导学生,不必过多干涉。另外,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可以获得的其他教学资源,结合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将他们熟悉的、喜爱的事物或一些生活中碰到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问题背景,这不仅有助于简化实际问题,而且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给学生呈现这些生活情境,接着就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从而概括为数学问题,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而就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要让学生自己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再从这些见解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行知识和经验的迁移,从而解决现实的问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4、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伴随着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逼真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直观清晰的演示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讲解单一模式,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具体化、直观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盎然,使其理解知识更加科学,且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思考积极主动,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更高效。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必需深入研究和合理科学的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巧妙结合,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恰当的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更高效,以此来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海燕.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156-157.
[2]秦怡.建立数学课程理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7(8):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