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上开展美术欣赏活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贤永荣
[导读] 在新纲要中,艺术领域的首要目标是:“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广西南宁邕宁区直属机关保育院  贤永荣 530200

        在新纲要中,艺术领域的首要目标是:“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而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幼儿通过对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美好事物的认识和欣赏,从中受到艺术的感染,并丰富艺术联想、提高感受力,发展幼儿的美感,使他们获得精神上愉悦和审美享受。因此美术欣赏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美术欣赏教育在我们幼儿园并未普遍受到重视,在开展的非常有限的美术欣赏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在欣赏活动中往往只是一种艺术知识及艺术故事的讲授活动,它重视的是技能传授,而忽视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这远不是幼儿对艺术作品自身的欣赏活动。那么,老师们应如何在班上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呢?该从何入手呢?现在我结合一年来我在这方面的摸索尝试,谈谈我的一些经验:
        一、首先我们要进行必要的美术欣赏理论知识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我们对美术欣赏活动本来就很陌生,既没有欣赏指导经验,又缺乏理论指导,那我们只有多学习,多找这方面的书来看,没有捷径可走.屠美如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幼儿的美术欣赏心理,美术欣赏课程的目标、内容和结构,美术欣赏课程过程的指导和评价等等。这本书对我们上欣赏课有着很高的指导价值,我认为是非看不可的。还有许卓娅编的《艺术》教材中也对幼儿园小、中、大班的美术欣赏教育提出具体的目标、内容要求和指导策略,我们也要了解一下。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就会握定的美术欣赏的理论知识。接下来就是看欣赏课的活动案例,在屠美如编的那本书中也有大量的详细的活动案例及分析,还有《幼儿教育》也有好几期是美术欣赏教育的专辑,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案例,找出美术欣赏课的主要结构,我们甚至可以拿里面的一些案例来尝试给班上的小朋友上欣赏课,这样我们就会更快地找到上美术欣赏课的一般规律,当然除了要掌握上理论知识外,我们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上提高我们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给予幼儿更好的艺术熏陶。
        二、注重欣赏作品的选择。
        老师要注重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来选择欣赏的作品。开始阶段,我们可选择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喜爱的物品给幼儿欣赏,如:中秋节上每个幼儿都爱玩的花灯,下雨时撑的小花伞,平时玩的风筝,在大自然中常见的树叶、鲜花、水果等等,这些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孩子们非常喜爱,也为孩子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当幼儿有了一定的欣赏基础后,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名画名作来给幼儿欣赏,让幼儿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在这方面,我们要注意选择能够激发幼儿的内心感受,培养丰富想像力、多样化,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其中中国画以现代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则从动物风景、儿童生活题材为中心,如徐悲鸿画的马,齐白石的昆虫、小虾、瓜果等。而西洋画则从色彩鲜艳,断流动变化的现代派作品为主(抽象画),因其新鲜与多变,吸引儿童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如:马蒂斯、凡高、米罗、毕加索等画家的作品,这些非具象、无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儿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特点,容易为孩子所接受。
        三、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要注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唯一、绝对的正确答案几乎是不存在的。


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不把老师的观点硬性地塞给幼儿,幼儿和老师是平等的,我们要引导幼儿说自己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感受。这样老师在课堂上少了硬性的说明,更没有了压制不同意见。如在欣赏花灯中,老师出示了一只蛇形花灯,有的幼儿说这个蛇花灯很可爱、威风;而有的却说蛇花灯很可怕,凶猛,不好看,我们都允许幼儿有不同的感受。
        四、老师设计的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在欣赏活动中若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具体,不仅容易限制儿童的思想,还会助长幼儿形成凡事依赖老师的习惯。因此在提问时,我们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如:“你看到了什么?”“……看上去象什么?”或“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这样使幼儿能畅所欲言,自由地谈论自己的感受,为幼儿提供了可以充分自由联想、想像和创造的空间。如在欣赏鲜花时,幼儿把天堂鸟这种花比喻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像剪刀、夹子、发夹、螃蟹的钳子、燕子的尾巴、小鸟的嘴巴等,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五、老师要为幼儿创设和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老师设计的活动要动静结合,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幼儿敢于尝试,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来感受作品的美,使幼儿充分得到美的感受。如:在欣赏《秋天的树叶》中,我们设计了让幼儿收集树叶——老师撒树叶——幼儿拾落叶——观察树叶——用树叶变魔术(创造)。整个活动都能引起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大胆想像。在课堂上我们注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和感觉。
        六、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在美术欣赏中我们注意引导幼儿利用语言、动作(手的动作、身体的动作)、表情等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让幼儿学学花开的样子,学小伞打开的声音及样子,学树叶飘荡下来的情景,让幼儿用歌声、舞蹈、笑声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等等。这样给了幼儿一个自由感受和欣赏的空间,也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
        七、在美术欣赏活动后可安排相应的操作活动。
        我们每次在欣赏活动都与相应的操作活动相结合。鼓励和指导幼儿用相似的手法来创造,让幼儿敢于与大师并驾。如在欣赏“忧愁的国王”后,我们给幼儿准备了各种颜色纸,让幼儿自由剪贴,编小故事。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大胆想像,编出“小兔的房子”、“大灰狼和小白兔”、“猫捉老鼠”等故事情节。在欣赏树叶后,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用树叶拼出花朵、蝴蝶、飞机、汽车等物品.欣赏小花伞的创作游戏中幼儿把自己想象成“飞机雨伞”、“毛毛虫雨伞”、“裙子雨伞”等等。在这一系列的创作活动中,幼儿的创新品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希望以上的一些经验,能对老师们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1、屠美如主编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许卓娅、也起英。《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艺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