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 吴天志
[导读]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凝结,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古人智慧的结晶,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与鉴赏意义,是语文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第一中学   吴天志 251400

摘要: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凝结,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古人智慧的结晶,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与鉴赏意义,是语文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年级的升高,高中语文中蕴含着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将神内涵,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中不仅需要将诗歌本身的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利用,促进诗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引言:诗歌展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经典国学的具体体现,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道德情操、思维品质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比例得到了一定的增加,因此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要。在当前的高中课本教材中的诗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本内容对学生的诗歌进行教学,但是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能力的提升锻炼。
        一、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对诗歌的教学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诗歌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解释诗歌的内涵对其进行赏析,这和教学很难活跃课堂气氛,在单一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也难以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忽视背后隐含的文化、文学、优良品德等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收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注重应试教育,忽视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
        一些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仍然以应试教育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在诗歌教学中以常见的题型训练为课堂教学内容,这导致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一知半解,只能够进行机械化的解题。而实际上,诗歌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所进行的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例如在学习诗歌时进行的仿写与想象,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锻炼;对诗歌进行赏析和品鉴,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对故事背后蕴含的文化进行分析与了解,能够促进高中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然而在当前一些落后的教学理念下,诗歌的教学并没有对这些能力的培养进行更多的开发。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策略
        1.情境导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若教师仔细去研究每篇诗歌,会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点的出发点,助这些诗歌的背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将他们带入到其中的意境点。这些想象不是凭空存在的,而是基于文本知识上,将语言刻画成为鲜明的画面,然后在立体化的情境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进行丰富的想象。


同其他文体相比较,歌相对而言显得更加复杂化,在阅读的时候比较困难,主要还是诗歌是诗人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悟,并融合一些意象,将其创造成为生动且鲜活的语言,所以高中生在鉴赏的时候,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情境内,达到一个整体感知的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李商隐《锦瑟》的教学中,诗人会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一些具体的事物中,当这些事物具备诗人情感的时候,会体现出一些特性化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景”的设计中,就应该将情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并对此进行详细且深刻的阐述。《锦瑟》是借景抒情的代表,展现了作者所有的不幸:有悲伤的、感慨的和愤怒的,于是诗人借助完美的词句去展现出这种情感。教学过程中,首先是
        介绍诗人的背景,唐代诗人中除了李白、杜甫,还有李商隐,历史的长河中,他的“无题诗”感染了许多人,其中非常典型的就是《锦瑟》。接着搭配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到诗歌情境内,“沧海月明珠有泪”,借用沧海珠泪的典故来展现自己悲伤和愤慨的情感,引导学生去想象诗歌中的自然风景,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而且本诗中,还全面向学生展示出了一种执着的情感,运用的意象不同,诗人的情感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
        2.诗歌美育,培养学生的鉴赏水平
        诗歌鉴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不要只是单纯地应付考试,而是体现出诗歌中的韵律美,主动去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的时候,不要过分强调考试,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展现诗歌的景色美、节奏美,主要去引导学生,采取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且系统的诠释,这样在调动学生兴趣的时候,也避免了过于枯燥且乏味的教学情形。首先是语言的灵活美,诗歌语言具备规律性,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极强的节奏感,符合中华民族的语言风格,搭配上不同声调的音节会产生非常动听的音调,而且恰到好处的运用,能够彰显出其中的和谐性。其次是多元的风格美,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效统一,展现出诗人的精神风貌,某种意义上诗的风格也体现出诗人的特点,要鉴赏诗歌风格,必须要体现出诗人的灵活性。最典型的是李白,当学生在鉴赏李白的作品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浪漫、自由,他的诗歌在不断变化,而且作品中充满了诸多的奇思妙想,接着用比喻、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创造出了许多的佳作。而杜甫则是以现实为主,诗歌中忧民、伤怀,将国家的发展和个人情感结合在一起,给人极强的感染力,所以诗人多元化的风格美,都会让诗歌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最后是丰富的想象美,诗歌鉴赏中,无论是言志,还是抒情,都强调含蓄的特点,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从而提高他们的视野,体现到诗歌的美好之处。
        三、结束语
        高中诗歌教学现状并不完美,对于现存的问题而言,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优化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积累、感受、思考、应用以及创新,加深对于诗歌的文化、文学、意境的品鉴和赏析,从而促进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掌控,对于情感表达的深化处理,对于思想品德的升华,以及对于情操素养的陶冶与酿造,由此塑造兼具新时代气息与古文化素养的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顺娟.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环节教学探讨[J]. 语文课内外, 2018, 000(002): 47-47.
[2]许得红.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教学[J]. 关爱明天, 2016, 000(005): 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