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开发的路径及案例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张颖
[导读] 初中数学作为学生新踏入的学习领域,在学习内容上具有较大变化。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张颖   715300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学生新踏入的学习领域,在学习内容上具有较大变化。随着初中教育的持续发展,在基础性理论内容的学习上,还需重视拓展性理论内容的教学实施、课程开发,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理论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实施
        一、引言
        拓展性课程主要指在原有教学设计、内容材料、课题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开发更深层次的理论内容,涉及开发过程中的教学资源也被教育界称为拓展性教学资源。拓展性课程的理论内容在原有的教材内容设置中,具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比如课后拓展的阅读资料与拓展题型。该部分内容设置,使原来只有基础性教育的教学教材,拥有了更高层次的教学意义,即引导学生往往更高层次发展。
        二、拓展性课程的相关概述
        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该阶段的教学教材较为重视基础和主要的理论内容教学,基本的公式定理与应用方式等方面教学也较为单一、简易[1]。而在不同版本之间的注重数学教材,在每章节、每单元的末尾,都附有拓展性的理论内容,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理论理解与应用能力。若教材内容仅涉及基础性的理论内容,则教学意义较为有限,仅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拓展性课程在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基础性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另一方面更重视下教学内容的拓展性讲解,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学习水平上获得进一步提升。在新时期的教学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应在基础性的理论教育教育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素养教育,通过拓展性课程的合理制定与展开,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思维成长与素养培养。
        三、拓展性课程的资源开发思路与方法
        (一)重视教学板块的编制
        拓展性课程在编制与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学版块的重新编制,由此更好利用拓展性教学资源[2]。一般情况下,可编制名人典故与数学知识板块、趣味活动板块、互联网信息技术板块以及生活实践板块等,使学生在不同板块的教学活动中,分析、探讨以及应用拓展性的理论内容。在名人典故与数学知识的板块教学中,可向学生讲述数学学科的名人故事,使其了解专业学者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严谨态度与坚定不移的学术精神,其次通过趣味活动板块、生活实践板块板块,使学生通过平常生活的视角进行理论内容的分析与探讨,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的形式,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当前时代发展的代表性科学技术,教师在拓展课程的讲解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可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相关理论内容,使学生从时代背景的角度进行拓展性理论内容学习。


对此,教师一方面需要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需要在原有的教学形式上,实施拓展型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性理论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习。比如在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皮克公式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特点,同时向学生讲解皮克发现该公式的契机,使学生在公式的应用过程中,体会数学理论从简入繁、由难到易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思想、类比思想以及理论应用能力。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
        数学科目在学生的普遍印象中,只是带有多种公式、理论应用困难以及学习过程枯燥的科目。以西安市第二中学初中某班级为例,该班级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认知,超过半数认为枯燥、困难。在拓展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由于相似原因,导致拓展性教学内容无法获得高质量灌输,学生的教学配合程度较差。对此,需要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加入趣味性元素,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极参与拓展性理论内容学习。比如在几何图形的拓展教学中,可设置趣味拼图板块,使其学生通过纸片和绘画等形式,感受图形平移过程中的变化,再通过旋转、对称等形式模拟,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组成特点。此外,还可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使学生发挥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通过几何图形组成新型图形和几何体。在趣味性的赋予上,西安二中初中某班级的学生相对于之前的学习状态,总体上获得较好的学习积极性提升,由此为拓展性课程教学的展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当前时代发展下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在拓展性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信息技术实施创新型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信息模式的拓展式教学,更好进行理论学习与拓展实践。比如在探析函数与图像之间的关系时,可利用电子画板,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主动、积极参与至拓展性理论内容的学习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下,教师需要进行正确引导,确保学生立足于基础理论知识,对转化后的理论内容能够同时转变思维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关键点与重要步骤,进而在一定基础上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与动手能力较差,对于大部分理论知识仅停留在理解的阶段,没能够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拓展性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步入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前,能够获得较好的理论积累以及实践能力锻炼。在y=ax+by+c式子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电子画板的应用,同时通过改变式子系数,使学生观察图形与式子之间的i关联性,从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拓展式理论学习。
        总结:拓展性课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一方面具有理论知识积累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思维锻炼以及数学思想培养的作用。在现有的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拓展课程的编制与实施,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李榕荣.基于创新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的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7):146-147.
[2]何萍,章才岔.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调查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18,426(11):4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