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初探 李洺剑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李洺剑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及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的设计主要以节约土地资源、节省施工材料、节约用水以及减少建设能耗为目标,在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范围内,对道路做出精细化的设计,并根据其功能,在保证交通通畅、安全、节能的同时,方便行人通行,以达到服务人性化与景观协调化。
        浙江东华规划建筑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及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的设计主要以节约土地资源、节省施工材料、节约用水以及减少建设能耗为目标,在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范围内,对道路做出精细化的设计,并根据其功能,在保证交通通畅、安全、节能的同时,方便行人通行,以达到服务人性化与景观协调化。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是体现道路人性化设计重要的一面,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优质的无障碍设计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体现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及国民生活品质提升,市民对道路设计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传统设计道路时,往往存在人性化方面的缺陷,因此道路随处可见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影响了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正常出行。所以,为了让市民出行更加便利、市政道路保持畅通,在设计道路时,应充分体现出无障碍设计思想。
        1无障碍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建设中无障碍设计的最初理念是为了保护一些特殊的人群,包括老人、幼童、孕妇以及残疾人。这些特殊人群在出行中会有很多不便,有的甚至不能自理,为了给这些人群更多的便利,使得他们在出行中可以更顺利,就产生了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将无障碍理念融入设计中,可以达到市政道路更好的服务性,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坚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理念。具体无障碍设计原则如下:(1)可达性原则,即通过无障碍设计,确保各类能力障碍者均可到达目的地;(2)安全性原则,即通过无障碍设计,提高各类能力障碍者出行安全性,减小出行各类风险;(3)人性化原则,即无障碍设计需兼顾不同人群需求,体现对不同人群的关怀与帮助。
        2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现状
        我国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起步比较晚,发展尚未成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无障碍设计相比还比较滞后,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市政道路设计人员更应该对这种设计理念和设计的方法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设计理念,使得这种无障碍设计可以逐渐被应用在城市交通的设计中,增添城市的人文性,提高城市交通的服务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交通和商圈中都设置了一些基础的无障碍设施,这些设施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特别是为特殊人群提供了方便。比如,在城市商场的扶梯中设计凸起按钮,在公交车上为特殊群体设置一些专用座位,使得这些特殊人群在出行中可以更加方便,也更加安全。但是这些设计不能得到普及,很多地方都没有办法落实,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难度。人们意识中对于特殊人群也缺少关注,在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连一些基础的无障碍设施都没有,使得特殊人群在出行中不能享受到便利,安全问题也不能得到保证。
        3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的体现
        3.1盲道设计
        盲道设计,旨在方便视力不足的行人日常出行。所以,在设计市政道路时,应本着人性化的观念。针对盲道设计,引进鲜艳、醒目的道路标识。目前,大部分城市已引入这样的道路设计理念,来区分盲道与一般道路。通过这样的区分,能有效防止盲道被过多占据。然而,在设计盲道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盲道不够平整,以致阻碍行人的日常行走。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设计盲道时,很少进行力学分析研究。因此在设计盲道时,应结合力学分析,以大幅改善城市平整性,令盲道行人体验更强的舒适感。同时,还应及时取缔设置在盲道中的标志,如“电力设施”“排水装置”等危险性标志,以确保盲人通行的安全性。


        3.2市政道路中缘石坡道的设计
        缘石坡道是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方便大众的出行,也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作用。缘石坡道有三面坡和单面坡两种设计,一般的市政道路采用单面坡设计,其形式必须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包括扇形、长方形和方形三种。同时,为避免车辆在人行道违停,妨碍行人通行,在道口、景区等重要部位人行道边、缘石坡道处设置景观隔离柱,防止车辆进入人行道,进口坡道结构根据道路交通情况确定,在只有行人通行时,可以采用与人行道相同的路面结构,钢管隔离柱与车行道外侧边缘距离应大于50 cm;中间隔离柱应采用等距离布置,间距小于180 cm;在有车辆通行时,可采用与机动车道相同的路面结构。
        3.3语言障碍人群的道路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中可以将道路中的一些警示牌或者是道路标志用比较醒目的颜色进行标识,并且要尽量简单易懂,这样可以令一些有语言障碍的人群更好地看到信息,并可以理解这些标志中的含义。在大小和高度的设置中也要合理,不能出现反光等问题,字体也要清晰易懂,以便于老人和小孩可以看清楚,理解上面的文字。无障碍设计中针对的弱势群体不但有残疾人,也有老人、小孩、孕妇等。小孩在看文字的过程中会出现理解能力差的问题,对于复杂的文字会读不懂;老人在看文字的时候会出现眼花等问题。因此,在设计标志的时候,语言要简单易懂,符合一些老人和小孩的认知能力,还要设计得更加清晰,使得特殊人群可以清晰地接收到信息,做到简明、易懂。在无障碍设计的时候,要针对有语言障碍的人群进行相应的设计,使得这些人可以看懂标志、标识,安全到达目的地。
        3.4台阶设计
        在市政道路中,台阶设计应注意安全性。如果台阶的坡度过大,则行人在日常的行走中势必有明显的不稳定感觉。一般而言,在设计台阶时,宜控制宽、高分别是30cm、15cm。该数据是经由大量的成功实践与研究后,才最终获得的。在最初设计市政道路时,除了要基于我国的台阶规范长度,还要增加一定的防滑措施。因为台阶一般旨在衔接地上与地下空间,所以必须充分确保台阶扶手足够稳定。唯有稳定、安全的扶手,才能令市民得以安全、顺利地通行。
        3.5市政道路中交叉口的设计
        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中,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也十分重要,既可以方便公众通行,也可以起到保障行人通行安全的作用。交叉口的设计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在人行横道、支路路口及重要建筑物的出入口都必须进行盲道交叉口设计,路面应整体平整,但不光滑。交叉口盲道应保持连续,途中不得有电线杆、数目、拉线等障碍物,盲道外线距离人行道外缘保持50 cm以上的距离,其颜色应采用黄色,平均抗折强度高于4.0MPa,其厚度、材质、尺寸应与人行道一致。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城市发展中,市政道路系统的无障碍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其是提升各类能力障碍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城市文明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体现。对于市政道路而言,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无障碍设计就是这一理念的践行,其应抓住普通人群和能力障碍者此类特殊人群的诉求,明确设计要求,从细节入手,有效保证残障人士的便利出行、高效出行,为其融入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凌云,张楠.浅析日本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系统的构建[J].国际城市规划,2015,30(s1):106-110.
        [2]王兴正,文成.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8,4(19):31-32.
        [3]吴佳,俞清源.社会公平视角下城市盲道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深圳地铁站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