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市政公用工程作为一项公共基础设施工程,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进度管理的质量反映了企业项目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项目的经济效益,甚至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在具体项目建设相比,铁路、公路项目,市政公用事业,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影响市政公用项目进度管理的因素,提出了对策,以防范项目进度滞后,确保准时性能,提高项目收益率”,加入到维护各方利益的一个重要措施。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进度;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一、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重要性
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阶段,进度管理是为了使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既定的施工计划进行,并在合同工期内交工,确保市政公用工程及时投入使用,实现其投资效益。施工阶段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很难避免出现工期延误的情况,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常见的进度管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施工管理费用会因为工期延误而增加,超出工程造价或严重超预算;(2)工期延误造成项目验收/投产延后,会增加经济损失;(3)极易因为工期延误导致投资损失,甚至整个工程无法投入使用;(4)对参建单位声誉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市政公用工程项目中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以及质量控制是对立存在,但是三个目标又相互统一。通常情况下,如果施工进度未按照计划执行,可能会对施工产生各种影响,还会出现人员、设备闲置的情况,增加不必要的施工成本。而严格的质量控制目标会对施工进度、施工效率产生影响,严格的质量控制又要保证不会出现返工,无疑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压力,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带来安全与质量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市政公用工程进度风险不断增加,做好进度管理需要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逐一突破,加大工程管理力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从而实现市政公用工程投资效益。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流程图如图1所示。
.png)
图1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流程图
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进度主要影响因素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具有征地拆迁困难、配套管线复杂、施工场地局限性、涉及专业面广、参建单位多、影响面广、材料需求多样化等特点,项目建设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协调不畅、工期延误情况。
1、征地拆迁
为均衡资金投入,减少资金占用成本,市政公用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征拆往往存在边征拆边建设的情况。但由于城市内土地权属的复杂性、补偿方式、居民安置、征地拆迁个案等原因,征拆工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开展。
2、配套管线复杂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沿线配套管线复杂,雨、污、水、电、网,纵横交错,权属单位不同、主管部门各异,且大多情况下不包含在市政公用工程主体建设范围内,而地方政府往往又要求各配套管线与城市道路建设同步实施,一旦道路完工,在5年内不能进行开挖施工,协调难度大,不可控因素多。
3、施工场地局限性
市政公用工程往往是线性工程较多,且多处于城市相对繁华或交通繁忙地段,场地狭窄,平面布置受限,更容易受到交通疏导、交叉作业、临街商业、城市管理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项目进度拖延。
4、涉及专业面广、参建单位多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往往包含不止一个专业工程,道路、桥梁、管涵、隧道、轨道交通、给排水、管道、管廊、生活垃圾处理等都包含在内。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专业单位,不同专业之前施工又存在交叉施工、并行施工等,权责界面划分、不同工序工种作业面验收移交等,琐碎而繁杂,千头万绪,管理难度大,专业性强。
5、影响面广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大都属于市内工程,防尘、防噪、防光污染等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要求标准高,人口密集,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管理更加严格。尤其在如今自媒体时代,任何不利负面影响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对公司及项目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6、材料需求多样化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材料需求品种繁杂,建材市场质量参差不齐,质检管控压力大。实际施工过程中,供应商偷换样品,以次充好,部分品种材料无国标等,都会为项目埋下隐患,可能造成大范围返工甚至质量事故,严重拖延工期。
三、市政公用工程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1、做好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进度检查
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阶段,为防止或降低各影响因素对施工进度产生的不利影响,必须做好施工进度检查工作,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管单位可以联合起来实施高效管理手段,确保施工进度按照预期计划进行。对于施工阶段中发现的质量或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改,然后与建设单位商洽调整工期计划,以免造成经济纠纷,保证工期进度得到控制。
2、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之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工期要求等制定科学详细的施工计划,充分考虑施工阶段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比如天气变化、不可抗力因素等,在合同条款中对此明确表示出来,保证施工计划的可行性,防止不可抗力因素拖延工期带来的费用损失和双方扯皮。在施工计划审批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严格监督随意施工,不按照工期计划的情况,若施工阶段中出现技术、质量等的问题应第一时间上报并整改,在不影响整体工期进度的情况下及时处理。而且详细的施工计划可以实现材料、人力以及设备等的最优化配置,有助于控制工程造价,实现工程项目的最优化效益。
3、加强管理部门协调监督
市政公用工程规模大、投资大且周期较长,会增加管理工作难度,在具体施工阶段中容易出现各种施工错误,引发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管理部门协调监督,比如政府部门,使市政公用工程参建各方可以相互配合、协调沟通,可以在施工阶段中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解决,强化各单位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有效控制施工进度。
4、加强合同管理
加强合同管理是施工进度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工期拖延,引发合同双方扯皮情况。应从合同拟定阶段入手,提前做好详细分析,确保合同质量和效力。针对施工工期、投资、质量指标等,要有明确规定,做到权责清晰,对于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不符,需要进行变更,引发的工期计划、费用等必须明确责任,以及确定上述问题引发的费用损失应由谁承担。再比如,由于业主方资金不到位,造成施工材料不能及时采购,耽误施工进度引发的费用、工期延误问题同样需要在合同条款中体现,从而减少双方扯皮的情况,避免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顺利开展。
5、加强材料与设备的管理
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阶段中,材料与设备也是影响工期进度的因素,比如工程款未及时到位,导致材料采购环节无法顺利进行,材料供应不足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延误工期。因此,必须做好材料管理,与投资方沟通好工程款问题,对于工程款落实不到位引发的工期拖延问题应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权责。同时,做好材料检验、存储等工作,避免劣质材料混入施工中引发质量问题需要返工,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另外,设备管理方面,主要是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期进度。但需要定期做好设备维护养护,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状态,实现设备的最优化效益。
结束语
综上,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尤其要重视对施工进度影响因素分析,合理控制施工进度风险,并且从施工进度检查、施工计划、管理部门协调监督、合同管理等方面提高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工作力度,严格执行施工计划与合同条款,按照合同期限交工,减少双方扯皮问题。
参考文献:
[1]容梦晗.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进度有效管理论述[J].绿色环保建材,2019(2):167.
[2]孙友磊.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探析[J].中国建材,2017(5):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