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梁光华
[导读] 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实验教学价值观,依据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和化学实验教学原则,运用有效的实验教学评价手段,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和实验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研究。

重庆市南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梁光华   408400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实验教学价值观,依据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和化学实验教学原则,运用有效的实验教学评价手段,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和实验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评价
        引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应树立以“素养为本”的化学学习评价观,紧紧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化学学业质量标准来确定化学学习评价目标。《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健全实验教学评价机制。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对化学实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化学实验教育教学功能的全面发挥、化学实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就是要在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上构建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可行性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1.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1.1 4个阶段3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基于化学实验教学目标进行的评价,属于目标取向的评价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评价的方式则以量化评价为主;第三个阶段是基于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评价,属于过程取向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内容则以实验过程和实验体验为主,出现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第四个阶段是基于协商、沟通、学生主体参与的主体取向的教学评价,除了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之外,更为主要的是对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体验及学科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
        1.2 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发展转向
        《课程标准》要求,对化学实验教学始终坚持以“素养为本”的主体取向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对象不再是单一的学生,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者——教师和被评价者——学生,两者在评价中都是评价的主体。而原来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属于目标取向的教学评价和过程取向的教学评价。目标取向的教学评价把评价视为将教学结果与预定的教学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把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惟一标准;过程取向的教学评价试图使评价走出预定目标的框架,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畴。二者在评价主体上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评价的地位。在评价内容上,以化学实验知识与化学实验技能评价为主,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了对在真实情境下运用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评价;在评价形式和方法上以量化测验和实验操作为主,强调的是实验结果评价,而忽视了实验过程性评价;在评价功能导向上,有利于实验教学的甄别与选拔,而不利于实验的创新改进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素养的培育。



        2.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实施流程
        2.1确定评价目标
        实验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素养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以呈现数字化成绩的方式进行优劣区分。实验教学评价的目标是判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究学习后,在化学实验知识掌握上的达成情况,更主要的是判断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和创新实验之后,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情况和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具体真实化学问题的能力。具体评价目标要结合实验内容,该内容与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在学业水平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上要保持一致,不能脱离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水平和范围。
        例题:“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的评价目标。
        目标1;能通过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理论,交流与讨论对 SO2性质预测。(诊断与发展学生对物质类别及元素价态相关联的认识水平)
        目标2:能在预测SO2的酸性、还原性、漂白性等性质基础上,完成实验探究设计方案。(诊断与发展学生物质性质实验的设计水平)
        目标3:能根据实验探究方案完成SO2的酸性、还原性、漂白性等性质探究实验,在探究过程中能体现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团结合作意识和实验创新思维品质。(诊断与发展学生物质性质实验的操作水平)
        目标 4:能获得科学的实验探究结果,完成实验探究报告;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酸雨处理的科学方案。(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2.2 设计评价任务
        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评价中,需要教师设计的主要评价任务包括:评价学生在实验课堂的学习状况(对化学实验仪器的认识及正确操作要领的掌握,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正确描述记录)、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优化、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仪器连接、化学药品的安全取用)、自我反思与自主发展能力(对实验结果数据的分析评价及对实验方案的改进提高优化等)。教师应依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标准、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结合教学实际,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学生认识发展水平,从真实问题任务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解决任务的兴趣,在真实任务问题场景下,设计一系列真实、合理和可操作的评价任务,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开展评价。
        结论:教学评价是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在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关键作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是化学教学评价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评价的结果不仅是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依据,也是实验教学推进生成性实验教学策略的依据,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真实有效的评价依据,真正达到了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莉娜,王磊.中澳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学报,2013,9(05):106-112.
[2]邹依晨,于江雁,谢详林.新课程中化学学习评价方式的选择和使用[J].科技信息,2012(21):169-170.
[3]罗发宝,舒义刚,夏红.高中化学新课标体系的评价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29(06):122-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