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文化与师生人文素养提升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李继英
[导读]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欣赏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桦甸市教育科研所  李继英   132400

摘要: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欣赏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书写层面来讲,随着现代化信息和书写设备的普及等客观因素,教师与学生的书写能力、水平和人文修养函待提高。鉴于此,本文对汉字书法文化对师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汉字书法文化;教师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一、汉字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从国家层面来讲,2002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十意见》的文件,将中小学生的写字教学提升到重要的地位。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2011年,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相关精神,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文件,提出了“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则一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文化层面来讲,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欣赏能力,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进行书法教学的意义
       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许多学校纷纷开设书法课程。书法学习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学习书法有助于塑造学生人格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生活是枯燥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长时间的压力之下,许多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这无益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在枯燥的学习中加入书法课程,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稳重的性格,从而有助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习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众所周知,书法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学生通过学习书法,能提高艺术素养,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例如,笔者有一名学生在毕业后,因为书法写得好,加上自身勤奋努力,最终受到重视,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汉字书法教育提高师生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
        1、以书香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建设注重以墨香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创设如“书画园地”等紧紧围绕书法元素设计、汉字演变、历代书家碑帖、书法家故事等承载着中国书法文化的经典,让人感受到浓郁书香的同时,营造了文化氛围。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进行校园楼宇、教室、文化环境增建创设工作,新建书法展厅、智能书法教室、书画长廊等,努力打造极具书法氛围的墨香校园,给师生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2、培训学习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可以组织老师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邀请省、市、区级名家做书法讲座;参加由教科所书法中心组定期举办的书法讲座;参加中书协名家的书法培训;观看书画频道的名家讲座、全城大讲堂、博物馆名家书画展等.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书法老师的理论水平。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假期远赴省外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书法培训等,不断丰富教师的人文内涵。为了提高书法技能,教师还可以寻找名师专研技法,利用慕课平台学习各高校教授的网络公开课,如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的《书法欣赏》、上海师范大学丘新巧教授的《中国书法创作实践》、东北大学朱利教授的《书法课堂》等。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质修养,更新教学理念,才能更好的,设置课程内容,为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奠定基础。
        3、注重字源字理教学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研究书法艺术要先从文字的起源和构造开始。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就已有了结构完备的甲骨文,夏商周是书法艺术的初期阶段,商周的文字已经具有了用笔、结体和章法等重要的书法艺术要求,文字也从应用性逐步向艺术性发展。后来书法文化又经历了先秦两汉的孕育、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隋唐五代的成熟、宋元明清的守成和中兴,这期间出现了无以胜数的书法大家,如钟蒜、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褚遂良、赵孟颁、苏轼、黄庭坚、米莆等等,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也不断成熟和发展,各种书学论著先后问世,如卫恒《四体书势》、北朝王情《古今文字志目》、后魏江式《论书表》、虞世南《笔髓论》、张怀霍《书断》、苏轼《和子由论书》等等。通过学习,学生对书法的发展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深入了解了其背后的民族文化。
        4、融合经典引领教学新实践
        书法教育与国学经典有机结合,开创“晨颂、午写、暮省”的新型教学模式,即“晨颂经典、午写经典、暮省经典”;开设书法校本课程,让全校学生参与其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通过书法教育,不仅教授了学生书法知识,而且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了审美欣赏能力,提高了文化素养。
        5、立德树人全面跟进促发展
        学校注重学生品行习惯和身心发展,形成书法教学综合培养目标体系、形成促进学生书法技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素质诸方面和谐发展的书法教育评价方法。优化识字教学,注重书法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自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浓厚氛围、营造浓郁的书法氛围,培养一批优秀的书法教师,为打造书法特色校园,弘扬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四、结语
        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充分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校自身和社会的各类资源,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人文素养教育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在书法教育中都能得以体现和实施。让书法艺术成为学校人文环境的重要文化符号,将书法艺术扎根于教育的沃土,培养更多的德才兼美的优秀学生,让书法艺术引领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刘恒.刍议当代书法中人文支撑的缺乏[J].中国书法,2018,(23):125-129.
[2]代晴.古代书法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8,(11):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