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康福家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教育部要求各中学加大新课改实施力度,全面落实教育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美岭中学   康福家   362618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教育部要求各中学加大新课改实施力度,全面落实教育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为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教师需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创新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保证实验教学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注重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课程,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实践操作,将化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化学实验中,自主解决化学实验探究的问题,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问题
        1.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化学老师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不重视可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个别老师只在公开课上进行演示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做比较简单操作的实验。相当一部分老师几乎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有的老师仅限于在课堂上完成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还有一些老师从应对高考的角度考虑,认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非常浪费时间,能简化就简化,可以说是讲实验。这些思想上的不重视,还体现在学习教学资源的配备上,导致一些学校,缺乏完善的化学实验室,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严重缺失,导致很多老师虽有心开展实验教学,却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陈旧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方式都采用以演示实验为主。老师在教室中做相关的化学演示实验,并且边做边讲解,学生只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看实验过程,或者叫个别学生辅助教师参与实验,完了告诉其他学生实验结果,即看到的现象等。在这种演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观看到整个实验变化的学生并不多。这种陈旧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学实际上已经完全流于形式,并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特别对于大班额教学,学生对于实验的认知理解上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二、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改变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时,还应当丰富实验形式,不仅限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应当尽量多开展一些趣味实验和探究实验,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进行钠与水反应这一实验时,可以在引导学生控制好钠的用量的前提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通过合理改变钠的用量来观察实验的剧烈程度。


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去进行一些探索,在安全的范围内,加大钠的量,会出现怎样的化学反应?减小钠的量,反应程度是否会明显下降?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探究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铁溶液的实验探究,等等,这些都是较好的实验探究内容,另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例如水果电池,油脂的皂化反应。也应当鼓励学生活跃思维,并且联系生活,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课本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步骤复制,那样也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和应用作用。
        2.结合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当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并不具备条件来进行长期性、大规模化学实验教学,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实验教学便非常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效果更好的化学实验展示,例如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化学实验演示视频,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特别是一些生活中同教学内容联系较为密切的视频,给学生放映。这种方式相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来说,效果会更好,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氯气的性质及氯水的性质时,由于这部分实验毒性较大,安全性较难控制,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氯气性质实验大全视频,从而全面掌握和理解氯水的漂白原理。也可以通过观看二氧化硫的综合微实验的视频,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学习碳酸钠的性质时,除了学生探究实验和家庭趣味实验外,还可以让学生观看高倍显微镜下面团的发酵过程的视频,这种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化学实验教学视频,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比简单的实验操作效果更好,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深切感受化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的社会价值。
        3.重视验证试验和探究实验中的生成性问题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应只追求知识结论,而应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有时会出现很多生成性新问题,这时,教师一定不能武断否定,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应该教会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并引导学生大胆探究。教会学生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例如,在学生分组做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实探究时,由于一些学生过氧化钠与水的量控制得不到位,在反应后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但振荡红色瞬间消失,很多同学产生疑惑和好奇,这时则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个探究实验产生的生成性问题,专门做个探究实验,探究产生的原因,这样不但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更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做到推陈出新,我们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还要把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得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能够充分锻炼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以此来提高化学学习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必武.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57-158.
[2]文支明.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农家参谋,2018(22):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