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张凯
[导读] 摘要:近些年来,环境和生态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根据这个可以得出:必须要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才能有利的改善生态环境。
        鄠邑区水务局  陕西西安  710300
        摘要:近些年来,环境和生态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根据这个可以得出:必须要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才能有利的改善生态环境。在目前,能够有效推动水土保持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手段便是通过小流域治理,这篇文章主要对现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现状以及如何运用水土保持技术展开探讨。以推动我国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流城治理;工程措施;水土保持
        我国的生态环境在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下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要格外重视生态问题,要大力加强保护环境的措施,才能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由于工业水平的提升,生态资源的开采也存在严重的问题,这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因此,各种环境问题的爆发,造就了应严格进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1 水土保持技术的现状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和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是目前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科学技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也越来越普及,因此,利用科学技术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1.1 水土流失的原因
        (1)耕种方式不合理。虽然我国现在的农业信息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传统的耕作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还非常大,所以无法在短时间内就改变现有的农耕技术,这对水土资源影响十分恶劣,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单一的耕种方式和落后的耕作技术使农田的水分严重不足,其蓄水能力也严重恶化,加之大部分农民对水土流失的防范和治理知识不足,也严重的影响了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2)放牧模式不科学。造成水土流失还有一重要因素——畜牧业的发展。由于传统的的放牧模式仍在继续,即使已经改善放牧收牧的模式,其最初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之深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缓解,于是出现了过度放牧的现象,进而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虽然很多地区已经认识到不规范放牧对环境的影响,也客观的认识到了由此将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做出了很多的拯救措施,但是由于保护意识不完善,保护效率低下,便不能够将环境保护的作用和价值充分的展现出来,这些原因都造成了水土流失。
        (3)水土保护方法滞后。大多数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也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环境意识薄弱,加上大部分人对水土流失的问题不够重视,也导致水土流失工作进展缓慢。相对而言,即使有部分的环境治理专业人员,其专业素质也存在严重不足,没有办法有效的完成工程建设等工作,加上群众的不配合性,使水土治理工作再一次遇到难题,严重的影响了水土治理的工作,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1.2 重视科学力度,改善技术水平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迅猛发展,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基础设施的大量出现,也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但是大量的基础设施严重的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环境保护工程的进一步开展,诸如此类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都修建了水利工程,虽然这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破坏,如果当地面临严峻的环境考验和压力,下一步便会出现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因此,要想有效的缓解生态压力,改善目前我国存在的和即将产生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要合理的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治理,把科学技术运用到水土保持工作中。


        1.3 加大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针对性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在治理水土的过程中,要把水土保持技术的优势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如何有效的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首先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其次要保障工作人员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具体工作。
        2 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2.1 农业措施在治理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工作的农业措施主要运用在容易遭受水土流失的农田中,这时可以通过改变地形的方法,利用改变地形的原理,将土壤的抗腐蚀能力加大,土壤的构造也由此发生改变,水土的存贮也能够得到有效保持,农作物的产量便也因此提高。要改变最初的耕种方法,种植大量的植被也可以有效缓解水土流失,除此之外,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增强土壤的抗冲击能力和抗腐蚀能力等,现阶段的水土流失工作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要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有待提高科学技术,做到从实际出发,与自然资源紧密结合,进而建立一个高效且优质的农业生态环境,不仅让农业产量提升,品质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水土流失。
        2.2 生物措施在治理中的应用
        在进行水土保持时,生物措施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物措施主要是指利用某治理地区的自然条件、先天因素、经济需求和环境需要等选择适合的植被类型,建立出一个满足各项条件且符合生态环境的防护林。这种防护林的建立,在小流域治理中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这种防护体系不仅可以抵挡风沙,还能够培育更多优质的树种,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植被的覆盖率,推动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3 工程措施在治理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工作除了农业措施和生物措施外,还有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应用在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区域,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将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提升和强化水土保持工作,进而带来经济收益,也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工程措施运用到小流域治理中,根据其地形、土质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这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有效的开展工程措施,不仅改变了破面的地形,也对降水起到了一定的拦截作用,从而降低了侵蚀土壤的程度,使小流域抵抗洪水的能力大大加强。
        3 结束语
        生态环境成为了我国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在小流域治理的水土保持工作也不可忽视,在水土保持中,工程措施的作用非常大,它对保持水土起到了积极作用,将工程措施和其他措施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生态环境,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敏.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城治理中的效益分析[J].科技展望.2017,(15):80.
        [2]孙鹏飞.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J].绿色科技.2018,(38):15-23.
        [3]王娜.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7(154):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