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侯君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侯君
[导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关键。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团结大街第四小学  侯君 1401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关键。而要想使学生热爱阅读,教师还需不断总结。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这也是由于阅读本身就是以大量文字为主要内容,很多时候学生对其并不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育经验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希望以此来帮助学生从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深人,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除了要传授学生大量理论知识外,教师还应引导他们勇于提问,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来寻找解决问题的为一式。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应当巧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这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有促进作用。所以笔者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以下探究,其主旨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仅供参考。
        一、利用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艺术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而是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励和鼓舞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永不枯竭的动力,是学习成功的必要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掌握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了解学生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特点和重点,通过多途径、多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新颖、真实、有趣的阅读教学,营造和谐、愉快、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话,从而激发其阅读兴趣,强化其情感体验。
        教师设计情境的为一式比较多,在选择其体的情境形式时,可以考虑教学内容、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选择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模式。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其自主进人情境中,而不是游离在情境之外。只有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学生兴趣爱好等条件相符,才能保证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二、做好阅读引导工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陪伴学生一生,影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效果。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快速提取和掌握阅读内容中的信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初始阶段,也是关键阶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为一法,使其能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教室变成学生的阅览室,为其提供丰富且充满趣味性的阅读资料,为全班学生共同阅读创造条件,使学生专注于阅读。在阅读期间,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增加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保持学生阅读积极性。同时,在学生阅读期间,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实际阅读情况适当引导,并且指导学生手、口、脑并用,使其养成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的习惯。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确保学生每天都能够抽出一定的时间完成阅读,使其在享受阅读乐趣、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坚持阅读,逐渐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不能着急,并且要正确引导学生,避免学生急于求成,教师要尽量多地帮助学生,使其在阅读中逐渐形成习惯。



        三、突出学生主体性,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需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其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找到一个科学的切人点,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阅读内容的主旨、写作手法以及推理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这样就在阅读活动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并且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突出学生自主性的阅读教学中,不仅体现出学生的地位,还有效发挥出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作用,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快速掌握科学的阅读为一法,并且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其自主阅读能力。因此,为保证学生的发展和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重视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四、利用朗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传统形式的阅读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在教学前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很少自己思考阅读内容,导致学生始终被动学习,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影响其阅读能力的形成。而新课标中提出:语文阅读教学应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也就是使用教材,而不是教师“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转化为初步阅读课文,感知和体验课文;精读课文,学习其中的重点段落;品读课文,从课文中走出来,拓宽视野。由此可以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精髓,是阅读教学的生命。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课文的韵味和感情,在阅读中体会到我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和魅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或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以此来代替单一的教师讲解,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五、课外拓展
        对于盲目开展的课堂项目会让学生走进无穷无尽的窘境,让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感到手足无措,进而还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开展相关课程的课外拓展,首先了解每个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析,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探索研究更深刻的问题。
       结束语
       为更好地开拓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又阅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节,并且有利于学校开展语又科目的教学,展现出其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及写作能力。在小学的语又阅读教学中,尽管还有许多不如意,但通过不断的创新,一定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罗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速读(上旬),2019,(12):51.
[2]周柳.小学语文趣味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2):166.
[3]周柳.小学语文趣味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2):170.
[4]张素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新课程?小学,2019,(1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