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何芳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何芳
[导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猜测,用科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广西百色市深百实验学校 何芳   533000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猜测,用科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和推理等活动,进而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其教学主要目标就是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就是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进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离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总是与教材联系在一起,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不感兴趣。要想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获取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以及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到生活中。
        2、教学过程趋于传统化
        当前,小学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断改进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将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但有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依然按照传统模式开展教学,缺乏与学生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对解决数学问题缺乏积极性,数学教学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
        3、基拙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需要具有牢固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问题,但是对于一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每当遇到数学问题,都无从下手,不知道具体该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的基拙知识薄弱,碰到问题的时候不能正确的分析和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通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现在的教育背景下,“教学情境创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及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给学生焕然一新之感。



        比如,在课堂教学“小数的加减法”当中,教师可以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数的组成和整数计算的规律,利用多谋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呈现问题场景:“周末的时候,琪琪和妈妈到商场购物〔商场当中的运动鞋售价35.95元,七巧板售价9.73元、书包售价50.33元、小熊玩偶售价60.27元买上述物品一共需要花多少钱?若妈妈给售货员150元,是否够付款?”,可以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有关数学的事例进行分析,以此来结合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参考自己的数学学习经验列出算式并尝试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依据,围绕问题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整数加减法的规律入手来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讲解。
        2、采用开放式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来,教师和学校应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从而使教学质量和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首先,教师就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开放式教学,避免对学生思想上的束缚,并且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统计”这一章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对于统计这一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可以选定一个统计的主题,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大家通过合作进行完成统计任务,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对于统计的本质有一个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对日后解决统计方面的问题非常有利。
        3、将抽象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化
        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但是数学知识中往往还是存在一些相对比较抽象的知识,针对这些知识,学生有时候会很难进行理解,所以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的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章内容的时候,对于圆柱大家可能不太陌生,但是圆锥还是相对比较陌生的,尤其是圆锥体积的计算时,如果仅仅是依靠课本上的定理,学生还是很难进行理解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多媒体展示,清晰的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日后解决圆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
        具有良好解决问题的习惯是进行有效解决问题的基拙,只有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审题,就可以避免一系列的失误,所以在解决问题前,弄清楚问题的本质,对问题有一个良好的分析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审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乘除法”的过程中,将其中的概念混淆,或者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审题不清,误将乘法用做除法,最后导致整个计算都是错误的,这种情况已经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问题了,更多的则是强调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之下,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融人更多的开放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之上,逐步培养学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更多的学牛其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宏梅.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刍议[J].魅力中国,2018,(51):177.
[2]梁爱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探讨[J].数码设计(下),2018,(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