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估算指标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莫海筹
[导读] 摘要:以估算阶段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建安费用、城中村建成区面积及建筑数量为基础数据,研究城中村建成区面积与单体建筑排水改造估算指标、单位面积排水改造估算指标的相互关系。
        广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研究评审中心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以估算阶段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建安费用、城中村建成区面积及建筑数量为基础数据,研究城中村建成区面积与单体建筑排水改造估算指标、单位面积排水改造估算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城中村建成区面积与单体建筑排水改造估算指标、单位面积排水改造估算指标存在线性比例关系。
        关键词:城中村;雨污分流;排水改造;估算指标
        引言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由于农村耕地被征收利用、农民原有居所被城市建筑包围而形成的居住区。城中村建筑因建设时间较早、相对缺少统筹规划等,存在村内排水管网覆盖不完善、污水直排等,是造成水体黑臭的原因之一。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黑臭水体治理的要求,广州市政府在2017年5月印发《广州市治水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在广州市85个城中村建设污水收集截污纳管[1]。本文以28个城中村估算阶段为例,探讨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估算指标与城中村建成区面积的关系,为制定相关资金计划提供参考。
        1 城中村雨污分流技术方案
        《广州市城中村治污技术指引(2017修订版)》以城中村近1至2年内有无改造计划为原则,提出分类技术改造[2]。本文所列城中村近期暂无有改造计划,均考虑采用雨污分流改造技术方案。具体技术方案为:利用现状村内合流管作为雨水管道,新建一套污水独立收集管网,拟建管道承接建筑化粪池出水口或现状排水口;考虑减少施工难度,建筑原有管道作为污水收集管道,另设建筑立管收集天面雨水。对于工、商业建筑,因涉及工商经营许可、排水许可等,排水改造工程中仅完善相关转输管道,提供雨、污水排放的必要接驳点外,建筑内或红线范围内排水改造由涉事主体自行改造。
       
        建筑立管雨污分流改造示意图
        2 估算指标测算及研究
        2.1 城中村建成区面积与单体建筑排水改造估算指标
        城中村建成区面积为剔除绿化、农田、鱼塘等,村内建成区面积。城中村根据建成年代不同,主要分为两种:(1)房屋建成年代久远,为3层以下房屋,可考虑雨水地面散排;(2)房屋布局规整、主要为框架结构,建筑层数达到4层及以上,需设置建筑立管。虽该两类房屋天面雨水排放方式不同,但在本文研究中未单独区分考虑。
        城中村建筑排水改造包括检查井、小方形进水井、建筑立管、埋地排水管道、路面破除修复、现状立管改造等。从统计结果看到,城中村建成区面积与每栋建筑排水改造估算指标呈一定线性比例关系。随着城中村建成区面积的增加,单体建筑排水改造估算指标同步增加。
       
        城中村建成区面积与单体建筑排水改造估算指标的关系
        2.2 城中村建成区面积与单位面积排水改造估算指标
        以估算阶段城中村建筑排水改造建安费及城中村内建成区面积为基础数据,研究城中村建成区面积与单位面积排水改造估算指标的关系。从统计结果看到,城中村建成区面积与单位面积排水改造估算指标呈一定线性比例关系。随着城中村建成区面积的增加,单位面积排水改造估算指标同步增加。
       
        建筑数量与单体建筑排水改造估算指标的关系
        3 结论
        本文以估算阶段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建安费用,以及城中村建成区面积及建筑数量为基础数据,研究了城中村建成区面积、单体建筑排水改造估算指标以及单位面积排水改造估算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城中村建成区面积与单体建筑排水改造估算指标、单位面积排水改造估算指标分别呈线性比例关系;随着建成区面积增加,两个估算指标同步增加。
        结束语
        在制定投资计划时,往往较难准确掌握项目概况,采用指标法测算项目投资是可行途径之一。本文通过研究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估算指标与城中村建成区面积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的相关投资计划时提供参考。但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是:
        (1)城中村内建筑类型复杂,存在商住混合的情况,明确建筑类型将影响其建筑雨污分流改造方案。
        (2)城中村建成区内工、商业建筑数量对总体投资影响较大,主要为工、商业建筑提供雨污水管道接驳点需要铺设较长市政转输管道,市政道路管道建设费用一般高于建筑排水改造和村内排水管道建设费用,因此城中村建成区内工、商业建筑数量是测算计划投资的必要考虑因素。但从项目推进的时序上考虑,在制定投资计划时,缺少相关数据,将工、商业建筑从城中村单独剔除需开展详细摸查,耗时较长。建议制定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内工、商业建筑数量及相关投资,确保计划总体投资可控。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广州市治水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2017
        [2]广州市水务局.广州市城中村治污技术指引.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