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蒲亚如
[导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作为历史的载体,不仅是历史的形化,也是历史系统知识认知的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保定实验学校  蒲亚如   071000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作为历史的载体,不仅是历史的形化,也是历史系统知识认知的基础。对于史料细节的探索,它不仅可以让历史事实更加直观,而且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知,使得学生在史料的分析和判断中得到历史素养的优化,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史料细节的运用,在这一历史源泉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史料教学的运用中得到历史思维的拓展,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实现历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运用;探讨分析
        引言: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呈现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把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与解读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如果教师仅以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就很难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为了克服课本知识的局限性,让学生全面掌握历史情况,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史料,发挥史料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历史教学来看,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如内容真实性不高、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教学方式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会阻碍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也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史料内容真假难辨
        如今网络发展十分迅速,网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材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也是双刃剑,网络环境十分复杂,学生有时很难判断材料是否真实可靠。甚至部分教师在运用教学材料时都没有判断好其是否正确,因此在教学中将网上资料轻率地引入课堂,不仅不利于教学,而且还会误导学生。还有的教师把改动很大的历史剧当作史料给学生观看,如果学生在观看这些影视资料时将其当作真实历史对待,那么也会让学生陷入学习误区。
         2.与生活实际相脱离
      有的教师在运用史料辅助教学时没有结合生活实际,这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历史教学来看,部分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过于主观随意,没有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学习特征,因此也就使得史料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现严重脱节的情况。这样就很难提高学生各项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教学方式不合理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运用史料教学时不讲究方式方法,直接将选择的史料展示给学生,并把史料的意义和价值直接告诉学生。殊不知这样的方式会妨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思考与分析能力的提升,若教师长期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影响学生分析史料和判断史料的能力,无法锻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



        二、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策略
        1.研读史料细节,在字词解读中探析历史价值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效果,那么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便是基础所在。史料细节的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运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重视其科学性、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展开字词解读,通过这一研读,使得学生得到历史知识的感悟,让学生在认真体会历史史料这一背景中进行历史价值观的塑造。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这一内容时,教材中讲解了战争的主要经过和有关典型人物等历史情况,为有效实现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培养,我们可以对以下史料内容展开分析探究:有一位12英寸炮的炮长,手执拉火绳,正在对敌瞄准中,突然头颅被击碎、血肉横飞,打到周围的伙伴。正当其颠仆之际,下面的一员立即抱着他的腰身将其遗躯传到再下一员的臂上……当镇远舰首陷于严重的火警之中的时候,曾征集志愿救火人员,毅然承担着看来几乎是必死的任务。
        在这一历史史料分析中,我们可以结合头颅被击碎、血肉横飞,镇远舰陷于火警、毅然承担、必死的任务等字眼,从中体会当时中国士兵在甲午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精神,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历史价值观,让史料细节教学发挥其真正的教育价值。
        2.通过教材联系实际,进行适当的史料补充
        我国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内容非常丰富。因此,我们所学的历史教材一般都是提炼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与人物进行编写,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些历史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了解这些历史产生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更加丰富的史料呈现给学生们,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的了解。当然,教师在进行一些史料的补充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史料的补充的必要性,不要什么内容都对其进行补充。
        3.适度选择史料知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度选择史料知识。首先,初中阶段,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都是45分钟,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最为重要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必须要适当地取舍教学内容,详细讲解重点知识,展示重点史料知识,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其次,教师要遵循“精而少”的原则选择史料知识,避免史料知识选择过多,使教学时间变得更为紧张,进而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影响教学质量。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控制所选史料知识的难度,既防止难度过大而降低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又防止难度过低而无法满足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需求。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历史经验中获得道理与感悟,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要想保证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必须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相关史料知识的延伸,而且要选择真实有考证的史料知识,并适度地选择史料知识,培养学生对史料知识的独立运用能力。同时要注意保证史料知识的代表性与鲜活性,并加强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程俊平.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细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6,26(26).
[2]冯光.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细节教学法的运用分析[J].成才之路,2017(35):66-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