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马文浩
[导读] 学生是课堂主体,要突出他们的主体性,才能确保学习的有效性,才可以带动数学教学的发展。

广东省化州市石湾学校   马文浩   525100

摘要:学生是课堂主体,要突出他们的主体性,才能确保学习的有效性,才可以带动数学教学的发展。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多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授,孩子们被动听取,也没有太多的师生交流与碰撞。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以便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愈发受人重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重视学生学科理论新知的传授,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小组合作作为当前教师时兴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能起到极好的指引作用。
        一、合理设置小组
        1.动态调整小组规模。正常情况下,小学一个班级的人数约为50~60,如果小组规模设定不合理,如10人为一组,那么组员在小组讨论中的可利用时间会过少,往往导致只有2~3人能够得到充分讨论,而余下学生持观望态度,这会使组员配合不充分,无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但若人数过少,如3人为一组,则会出现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应合理设置小组规模,且要注意,小组规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动态调整。一般来说,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但若任务较难或较多,可适当增加小组成员,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2.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小组组建是否合理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具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不可盲目、随意地组建学习小组,而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等有针对性地建设小组,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价值。
        (1)随机原则。对于时长一两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根据随机原则组建小组。具体组建方法如下:一是抓阄,确定小组人数后,提前写好小组数字纸条,班级学生随机抽取,抽到同样数字的学生组成一组;二是按学号组建小组,若确定五名学生为一组,则班级中1~5号的学生为一组,6~10号学生为一组……该方式优势明显,即小组学习氛围好,很少有矛盾产生,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当堂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2)分配伙伴。分配伙伴是常见的小组组建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以同桌、前后桌四名学生为一小组,这是因为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相处时间长,彼此熟悉,小组合作时默契度更高。加上教师在排座位时,往往将成绩较好与成绩较差的学生组成同桌,使同桌、前后桌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有利于发挥学优生对学困生的帮扶作用。
       (3)分层次匹配组员。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如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假设小组规模为6人,教师要在A、B、C三个层次中随机选出2人组成一组,确保各小组总体能力相当,且组员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梯度,这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



        二、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单打独斗”,因而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许多学生还是习惯独自完成任务。对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以此促使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多名学生合作才能完成。在任务设计方面,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要能够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衔接,引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第三,任务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第四,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科学设计任务,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逐步引导学生提升至更高水平。
        例如,在“简单的排列”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设计了探究任务:“我手中有1、2、3三张数字卡,请问可以组成哪几个两位数?”小学生抽象能力不足,一时难以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答案,对此,鼓励学生制作卡片并尝试排列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完成卡片制作后,再通过问题“怎么摆才能保证没有遗漏?”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交流时间。待学生讨论完成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汇报排列方法,各小组总结出固定十字法、交换位置法等。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汇报总结给予鼓励和补充,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及时解决组内与组间冲突
        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学生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分歧与冲突,如果这些冲突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阻碍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发现学生间的矛盾与冲突后及时进行适当干预,确保学生间关系的和谐融洽,推动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提升,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认识米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先设置了一些题目,然后请一组学生到讲台上写出解答过程,各小组都表现得很积极,举手要回答问题,这时,有一名学生大声嚷嚷“老师,我们组最厉害,其他小组都比不过我们”,此话一出,其他小组成员开始与刚刚大声嚷嚷的学生争辩,课堂秩序变得混乱。见此,对学生说:“下面我要请纪律最好的小组上台解答问题。”学生随即安静下来。最后,根据刚才的课堂情况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上台解题,余下小组在座位上合作解题,这就避免了课堂的无序,推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总之,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意识到班级是一个大集体,小组之间、小组成员之间要和谐相处,以班级荣誉为先,形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小组合作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其促进教学的作用与优势,创设趣味性、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永胜.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7(17):85-86.
[2]靳书军.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学周刊,2017(20):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