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陆晓森
[导读] 新课标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文言文诵读,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广西贵港市荷城初级中学   陆晓森   537100

摘要:新课标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文言文诵读,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中是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形成核心素养的最佳时期,而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文言文教学并没有以构建语文核心素养为前提进行,这就需要对文言文教学加以改进,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为目的的文言文阅读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现状,符合时代教育需求。本文解释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并阐述了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实施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形成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由于当前文言文教学结构不够完善和方法不恰当,会造成文言文教学偏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本文基于这一现状,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与讨论,以促使文言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合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品格以及能力.核心素养是各个国际组织和政府在教育改革中较为重视的热点,从其概念萌芽到今天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综合了世界各组织、地区、国家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并且还考虑和研究了核心素养对不同学科和我国教育的实际以及现实需要而提出。核心素养主要强调的就是学生自身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其要求不仅要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累积进行关注,还需要重视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搜集、分析、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结果相对来说较少关注,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保证学生拥有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保障,能更好的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二、初中文言文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了解,大多数初中生在最初接触文言文时都有着较为好奇的心理,觉得文言文特别的神秘,但是对于文言文真正的了解仅仅局限于文言词句的注释和翻译,对其正确的用法,真正的所代表的含义并不清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就开始出现。目前文言文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都采取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并不能理解文言文材料中的真实含义以及字词的用法,仅仅是遵循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对文言文进行背诵,那么,这类学习方式就会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并且盲目的背诵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畏难的情绪。其次,从语言学的角度上讲,一些学生尽管对文章的背诵得滚瓜烂熟,但是对文中出现的一些特殊语法结构、通假字以及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依旧不能清晰了解,学习效果还是不理想。另外,教学方式上,大多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记”的模式,致使学生无法进行思维上的发散,禁锢学生的思维。最后,文言文教学没有能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与培养学生的品德与能力相脱节。上述问题就是大多数初中语文老师文言文教学中遇到的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在文言的反复锤炼中落实语言运用
        在语文的核心素养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语文的实践活动,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梳理和积累,让学生能够自己找出文言文的语言文字特点和运用的规律,从而能够形成他们自已特有的和个性化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加强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扎实掌握教材中每一篇文言文涉及到的语法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已尝试使用工具书或者是教参进行文章的自主理解,让学生能够先对文章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和了解。比如在进行《孟子二章》的教学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大概的内容,获得一种成就感,减少了畏惧心理.然后教师再逐渐渗透相应的语法知识、重难点实词还有一些古今异义或者是特殊的句式,学生在学习后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对比,然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进行翻译,那么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的素养。
        (二)通过问题的设定培养学生思维发展
        培养语文的核心素养,要通过对学生语言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尽可能的活跃、敏捷而深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了解了文本大意的基础上要能够指导学生去学习文本更加深层次的内容,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时,讲到了第一自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第一段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在讲到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其中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要引导学生思考缺少了会怎么样。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能够开拓思维并进行广泛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从语法对比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
        在文言文中,语法的学习对于初中生开展文言文阅读学习也是特别重要的,那么,从语法的角度入手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点是为了防止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出现,第二点是为了给学生打下良好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从语法角度展开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建立起来,通过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出现的差别来对古代汉语中所出现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等一些特殊的句式进行了解。例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句话就有多个状语后置现象,因此,老师在讲解这一部分时,可以将现代汉语的语序与其进行对比,从而完成教学。
        结束语
        根据上述内容,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学好文言文,引导学生品味古文的语言魅力和丰富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文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修养。
参考文献:
[1]王敏.怎样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J].文教资料,2020(10):47-48+42.
[2]佟丽丽.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20(09):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