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江美丽
[导读] 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的特点,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永州市第二中学  江美丽   425000

摘要: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的特点,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充分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增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并详细地分析了具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这一阶段的学习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是为后面大学的学习作铺垫,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高中数学的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为唯一任务,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因此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陈旧、僵硬,致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需更新和优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构建高效课堂的需求;另外,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精神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和状态
        高中数学具有极强的抽象性、思维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难度,以至于学生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将教学重点放到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中,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在这种背景下学习,常常出现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缺乏和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严重制约了课堂学习效果。
       二、高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的安排学习任务,因此完成作业的质量一般都比较低,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寻求新的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比如,很多高中学校已经成立了数学实验班,或是班级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取得明显的成效。
        2.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既要把握课堂教学的全局性,又要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重点教学。教师要做到以上几点,就必须熟练掌握高中数学的教材内容,从大量内容中提炼出核心内容,在教学时松弛有度,不能一味地进行高压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承受能力进行合理安排。



        3.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建筑行业需要利用数学知识提高建筑稳定性,银行每天的收支数据都需要以数据的形式进行保存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和数学相联系,例如,教师师在教立体几何时就可以将生活实例与立体几何相互联系,各式各样的建筑物都是立体几何,通过这种联系可以将学生感到陌生的事物转化为学生熟悉的事物,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
        4.利用现代技术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时代的变化,学会运用现代的技术,这会给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因为现代技术可以将难以理解的图形或者文字用动画、音频等形式体现出来,让抽象的知识更加生动具体,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立体图形如果学生的立体感比较差,那么就很难认出图形,大脑里建立不了相关的信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动态的立体图形,对立体图形进行分解,让学生能够明白立体图形的组成,并了解每个面的特征和关系。
        5.应用合理的归纳比较方法
        在对数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比较时,一定要注重帮助学生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在学习等比等差数列时,等比等差的数列教学可以同步,这样能够让学生分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免混淆将两者进行类比,有助于学生掌握两者的不同特点。在对公差和公比之间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讲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它们的通项公式当中加合成以及乘和乘方之间的对比推比前n项和的方式和公式。让学生进行归纳和类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类比的方法,可以根据课本中像是概念的特征另行推理。
        6.对学生进行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教师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在高中的教学当中有许多概念、公式,学生很容易弄混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最好能够突破传统的记忆训练模式,让学生对不了解的知识点死记硬背是达不到效果的,最多只是短期的记忆,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多运用知识点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也应该在例题和习题的教学当中加入辨识的训练,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最常用的教学材料就是各种练习题和例题,很多同学在解决这些例题和练习题的过程当中都会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就将会决定今后学生的问题解答,如果学生只懂得一种解决方法,学不会变通就会导致学习质量低下,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开阔数学思维。
       四、结束语
       高中数学的教学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小青.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 2017 (5): 35-35.
[2]廖晓锋.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科教导刊, 2016 (6X): 95-96.
[3]毛承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 (1): 273-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