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郝斌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一系列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相关运动技巧,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郝斌 10012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一系列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相关运动技巧,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同时,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健康行为,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坚强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本文主要分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引言;全民运动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全民运动有利于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全民运动背景下,体育教师应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各项体育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初中生通过课堂教学对体育运动产生正确的认知,同时,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认知和运动能力。
        一、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人本教育理念的渗透,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体育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时始终围绕中考备考进行,未能根据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进行教学规划。根据中考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其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复习必考的体育知识,这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初中生在课堂中对体育动作进行重复性训练,将会丧失对体育运动原有的探索兴趣,难以通过课堂教学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甚至容易出现厌学等不良情绪[2]。体育教师应以人为本,引导初中生学习体育知识,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让他们掌握健康的运动方式,从而使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教师如果一味地用成绩来判断每名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成长情况,将会忽略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很难对学生进行体育品德的教育。
       2.教学手段单一,未能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体育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创新传统教学理念,做到教学观念和时代发展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对初中生进行知识教育,并培养其运动技能。目前,一些体育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千篇一律,先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动作演示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初中生的主体性,难以激发他们探究体育知识的兴趣,也不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想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体育教师必须革新传统教学手段,重视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优质的学习平台。体育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及优秀运动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教师转变自身教学观念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提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对学生给予尊重,不断带领学生寻找运动真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体育锻炼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帮助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熟练掌握,对自身运动能力进行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具有自我评价的能力,不然就算错了也不会察觉,所以学生要会学会运动技巧,在教学时,体育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让学生通过分析技术要点提髙运动能力。
例如,在对排球的垫球讲解时,可以组织学生先了解垫球的姿势和手形上的要领,并且示范规范动作,随后让两位学生进行练习,并且当面分析存在的错误,进行及时改正,最后让学生进行原地垫球,教师在场地中要来回巡视,帮助改正错误。
       2.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便是对人生质量的追求,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成功的基础,这点和学生时代所养成的终身锻炼习惯存在直接联系.在现代社会中,多数人都忙于工作,忽视体育锻炼,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其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现如今我国体育教育重点便集中到如何提髙学生运动能力,并不是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传授一些健康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健康知识,从而弥补在健康行为方面存在的缺失。例如,在篮球运球跑和障碍跑中,可以组织学生先掌握一些原地运球技术,让多数人在不看球的基础上运球次数超过十五次,这样可以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之后加大相应难度,运球穿过障碍物,提髙学生训练热情,加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交际能力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具有独特的社会交往特性,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促使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相互尊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这种健康的人格品质,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是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认为,体育教师应正确认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在带领学生学习基础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初中生具备良好的运动意识和乐观向上、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阮华权.简论初中体育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中), 2017, 000(008): 42-43.
[2]王磊.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讨[J]. 下一代, 2019, 000(002): 1-1.
[3]方俊鹏.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J]. 读天下(综合), 2019(17): 0032-0032.
[4]黄玉胜.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J]. 明日, 2018(9): 70-70.
[5]陈丽霜.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读写算, 2018, 000(031): 118-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