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影响下小学教师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王佳慧 高琦
[导读] 新冠疫情影响下,教育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线下的学习换成了线上进行,教师变为了“主播”.线上教学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本文从现实出发讨论线上教学面临的共性问题;并且基于教师维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在线上教学中面对的问题,试图借此提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对策,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王佳慧,高琦 310021

摘要: 新冠疫情影响下,教育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线下的学习换成了线上进行,教师变为了“主播”.线上教学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本文从现实出发讨论线上教学面临的共性问题;并且基于教师维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在线上教学中面对的问题,试图借此提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对策,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疫情与教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发展
        2020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全人类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变化。这次疫情同样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减轻人员流动导致的疫情防控压力,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因此,各个学段的一线教师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适应时空的要求,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育、云课堂等等,从老师转变为“主播”。而线上教学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技能,从教学模式的调整到师生关系的重构,各国(地区)的教育系统在这场疫情大考中,面临着挑战。 
        一、当前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快我国教育领域的变革。在线教学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等的改变,有着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一些优势,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否认的现实。然而,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当前阶段的在线教学所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数字化基础设施不齐全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中,线上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是具备良好数字化基础设施.线上教学需要有手机、电脑以及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 但是现实面对的却是,视频教学和学习的设备条件并不能够满足,有些地区或者学校选择的教学平台有时会出现承载量过大而无法运行的情况。在“听课不停学”实行以来,经常出现老师精心准备的微课无法播放、延迟卡顿,或者师生无法进入教学平台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线上教学无法顺利进行。除此以外,有些欠发达地区的很多学校并没有迎接线上教学的准备,数字技术匮乏也无法顺利完成线上教学的任务。
         (二)学生自制力有限、上课状态难以保证
         传统教学中, 师生能够互动交流,教师能够观察到学生的上课状况,教学进度可以根据学生课上学习效果进行调整。可是进行线上教学后,教师对于学生的实时监督有限,此时学生自身因素(自制力、自学能力)对于线上教学的效果有一定影响。其次,随着一些省市逐渐复工,学生却并未开学,双职工的家庭如何监督孩子学习、指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也是一个挑战。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而言,线上学习长时间面对电子设备,视听觉容易产生疲劳,学生也难以集中注意力,同样也影响着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最后,有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喜欢给教师的线上教学直播点赞、发评论而不是听课,导致教学质量严重受影响。
        (三)线上教学资源有限,缺少适宜课程资源
        对于线上教学,同样重要的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上.尽管每个省份对于数字教学资源建设都在进行中,但是因为这次疫情的突发性、危机性,有一些关于疫情相关的课程仍是亟待开发的。师生全员线上教学的课程资源需求大,有效开展线上教学需要适宜的课程资源。
        二、基于教师维度线上教学情况的问卷分析
        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前述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不齐全,学生维度的学生自制力有限、上课状态难以保证以及线上教学资源有限、缺少适宜课程资源这几面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的教师因素,是不可避免必须提及的话题。当网络、设备等客观因素被解决后,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决定了网课的水准。教师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对于网络平台、软件的使用,它是网上教学的组织、内容的选择、价值的整合等一系列教学能力的总称。 因此本文基于教师维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通过问卷星APP进行小样本抽查,共发放问卷11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98份,有效问卷率89.2%,问卷包括基础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技术支持教学以及实践储备四维度问题,以期了解线上教学时期,教师自身因素对于线上教学的影响。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前提
        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观影响线上教学质量。2019 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的意见》,强调了新时代的高素质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疫情大考面前,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个人观念更新与转变,是保证线上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


在问卷中“您认为在线教学是否可以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一题中,39位(40%)老师选择了“说不清”以及“否”选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还是有部分教师对于线上教学的价值存在质疑。只有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才能让教师有意识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一线教师依赖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室、讲台、黑板所组成的教学空间带来的舒适感,使得部分教师对于自身能力提升存在懈怠情绪。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单单只是运用多媒体设备,它是一系列教学能力的总称。 而事实上,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在线教学更加强调教师能力。在问题“在线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否高于传统教学”一题中,93.8%的老师选择了“是”,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确实因为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欠缺导致了教学质量不理想。在“你认为线上教学的难点”一题中,选项“面对机器讲课、对授课方式要求高、对自身专业知识素养要求高、对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要求高、对互联网设备的使用要求高”五项均有老师选择,对于线上教学,部分教师存在因为自身能力的欠缺而产生消极情绪的现象。5G时代,未来已来,教师提升个人ICT能力与素养是不可避免的。
        (三)教师缺乏信息化素养培养环境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了解终身学习、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环境还是存在缺失,也因此导致了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忽视.在问题“您参加过在线教学技术应用的相关培训吗?”近半数老师选择了“1—2次”选项,说明对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培训还是有限的,教师需要信息化素养培养环境。
        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的建议对策
        针对线上教学教师维度存在的问题,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为培养面向的未来教师做好准备。
        (一)更新观念,加强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
        人类已经步入了智能时代,这同样是教师能力更迭的时代,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更新时代。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在信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当下,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加强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做一名学习者和传递者。
       (二)减轻教学压力,积极开展多维度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
        教师个人的提升离不开组织环境的支持。在学校层面提供有效支持也是教师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学校中相同或相近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在日常化的校本教研中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积极开展多维度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学校内部或者是区域内的教师专业合作,可以让教师更加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化教学的宝贵经验,从而使教师充分利用教师专业共同体优势,提升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
        (三)提供师训支持,完善信息化教学素养培训体系
        教育部门提供师训支持,同样可以保证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与发展。这次疫情是一次挑战,同样也是机遇,认识到自身不足才能够更好发展教育。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的培训体系,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体现信息化教学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同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进而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05):4.
2.蒲智勇.重大疫情背景下教师教育理念的再审视[J].教师教育学报,2020,7(04):74-78.
3.徐法艳.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提升研究[J/OL].中国成人教育,2019(24):27-31.
4.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
5.席江玲.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6.杨磊.教师信息化学习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9.
7.付卫东,周洪宇.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在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14-18.
[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疫情下的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专项课题“新冠疫情影响下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项目编号:QYZX2020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