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自动化流水化预制工法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祝京路
[导读] 程朝着信息化、数据化、可视化、协同管理化发展。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市  541004
        一、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BIM的发展,结构工程朝着信息化、数据化、可视化、协同管理化发展。钢结构工程从最初的现场手工预制安装发展到工厂化预制,再到自动化流水化预制。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不但提高效率,同时也有效降低成本。在这种环境下,结构预制安装工程对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公司在中油海预制场地(见图1)承接的俄罗斯YAMAL LNG MWP4/FWP5项目以及中海油俄罗斯YAMAL LNG项目PAU模块的钢结构制造中,使用TEKLA+BIM管理技术,整合设计、制造、安装资源,进行资源共享,信息化,数据化管理,成功应用于钢结构的自动化,流水化预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取得了项目的成功,同时也赢得了业主的信任。
       
        图1  CPOE结构预制车间
        二、工法特点
        本工法采用自动化、流水化预制工艺不同于现场手工预制,也不同于普通的工厂化预制,具有明显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三、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按照工厂化预制模式组织进行钢结构预制,对于预制尺寸要求严格,焊接质量要求高,结构形式复杂的海洋工程模块化预制,本工法优势更加明显。
        四、工艺原理
        利用工程软件建立模型,掌握详细的模型细节和工程量,根据工期及工作量要求,优化施工流程,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选用较为先进的数控设备设备,匹配相应的管理及施工人员,实行流水化作业和动态化管理,以达到短工期、高质量、好安全和低成本的工程目标。
        1 详图设计:利用Tekla软件建模进行详细设计(见图2),在建立完成完善的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强大的数据库,自动生成的清单有:材料清单、构件清单,零件清单,构件零件清单,螺栓清单等。
       
        图2  034-PAU-211模型                图3 自动套料排版图
        2 利用Tekla自带的套料软件对钢板零件进行排版(见图3),转换至数控切割机可识别的数控文件,自动化切割;利用CAD辅助设计,对型钢进行自动排版,提高效率,节省材料。
        3 数控钻孔:利用Tekla生成的数控文件导入到三维平板钻床及三维数控钻床,自动定位钻孔。
        4 过程管理:利用清单建立数据库,根据模型使用BIM技术,进行清单式管理,追踪生产匹配状态。
        5 流水式装配:根据工期及工作量要求,进行场地、工位和设备布置,合理安排工位上的施工人员摊数,匹配型材和板材下料、钻孔状态,及时调整工位,进行匹配式组对,流水化装配。
        6 制造组对工装(图例见图4):针对设计的固定尺寸,用量大的节点,制作相应的组对工装。项目部制作的槽钢组对工装、拉筋管组对工装和型钢立柱底板工装,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取得较好的组对效果。
       
        图4  斜撑组对工装
       
        图4 槽钢组对工装
        五、工艺流程及要点
        1 工艺流程
        开工准备(技术准备、施工准备和工装设计)→材料进场→数控下料→环板坡口切割→数控钻孔→槽口切割→节点板组焊→尺寸复核和外观处理→无损检测→检验释放→成品交接。
        2 操作要点
        2.1 开工准备
        2.1.1 技术准备
        详细设计可以准确的梳理出构件信息,了解各工序的工作量,以便于更好地布置场地、分配资源、安排人力。详细设计步骤如下:
        2.1.1.1 建立三维模型
        根据设计图纸及提供的原始模型建立三维模型,编制编号系统,要求编号系统简洁明了,能准确反映截面型钢特性及安装区域。
        2.1.1.2 生成零件图、构件图、布置图:利用Tekla自带的出图功能生成图纸,利用克隆功能提高调整图纸速度,使图纸比例符合版面要求,定位点、定位尺寸全面准确。
        2.1.1.3 自动套料
        利用Tekla自带套料软件“Nestmgr”排版,排版顺序可以根据生产进度调整。在生产无要求情况下,矩形板与异形板分开排版,矩形板进行共边切割,异形板根据数控软件自动切割。
        型钢和钢管的排版使用CAD插件“AUTO”根据零件清单套料,可最大程度减少型钢拼接焊缝,同时减低材料损耗率。
        2.1.1.4 录入清单工序信息
        从模型导出零件清单,构件清单,构件零件清单,并根据项目要求,使用EXCEL处理归类数据,在零件清单的零件编号增加输入“是否钻孔,所属构件型材”等生产工序信息。在构件清单的构件编号增加输入“是否切口、是否钻孔、是否组焊”等生产工序信息,进行针对性流转,提高流转速度。
        2.1.1.5 编制技术交底文件
        根据业主质量要求确定各工序质量要求和内部质量控制点,完善相关技术、质量、施工流转所需的记录文件。
        2.2.1 施工准备
        工作总量和工期要求确定后,结合技术准备工作中梳理出的构件各工序工作量,进行各项施工准备工,包括加工设备布置、施工工位布置、施工人力策划、施工机具布置和人员培训等。
        2.2.1.1 加工设备布置
        结合各工序工作量、质量和工期要求,确定所需使用的机械加工设备型号和数量,例如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三维钻床、数控平板钻床、数控卧式带锯床等主要加工设备,按照流水化预制的顺序,不走回头路的原则,进行设备布置。
        2.2.2.1 施工工位布置
        施工工位布置要结合各类构件的种类和工期要求,吊装设备的吊装能力,充分考虑到工序流转时间,例如槽口切割,各类构件组对、焊接、打磨、检测、报检释放等工序所需使用的时间,合理布置施工工位。一般来说,单根立柱的流转时间需要18-22天,PG梁的流转时间需要4-7天,节点型钢的流转时间需要4-6天。
        2.2.3.1 施工人力策划
        人力策划中设备操作手、铆工、电焊工是主要工种,必须要技能过硬责任心强。通过本项目的施工,我公司已总结出各工序施工人员的工效和各类设备的工效。
        2.2.4.1 施工机具布置
        工位布置完成后,根据要在各工位安排的各工种施工人员数量,合理分配、布置施工机具,例如手工焊机、气保焊机、气刨机、仿形切割机、管道切割机、气源、电源、水源、吊索具等。本着人员流动机具设备不动的原则,满足现场施工要求进行布置,需考虑一些备用机具。
        2.2.5.1 人员培训
        各工种施工人员开工前都需要进行入场、HSE、技术、质量、焊工考试等各类培训和考试,让施工人员明确现场施工的各项要求。
        2.2 材料进场
        根据生产进度安排,班组向物资部门领取各规格型材和板材。领取材料坚持适当超前原则,一般每次零用量满足五天下料,做到不少领,不大幅度超额领取。避免现场无料可下或者材料积压。
        2.3数控下料
        2.3.1 板材下料
        所有钢板零件采用数控火焰切割机下料,矩形板采用共边切割下料,异形板根据排版图自动下料,为便于材料倒运流转,零件的标识必须包括零件号、材质,所属构件型材号,是否钻孔等信息,余料必须标注清楚规格尺寸、材质和余料编号。所有关键零部件下料完成后都需要进行尺寸、平面度检查,例如立底板、顶板、盖板和PG梁端板。
        2.3.2 型材下料
        型材类零件采用数控卧式带锯床下料,角钢可采用砂轮切割机下料。零件标识必须包括零件号、材质,实际下料长度,是否钻孔、切口等信息,余料必须标注清楚规格尺寸、材质和余料编号。所有型材下料完成后都需要进行尺寸检查。
        2.6 环板坡口切割(见图5)
        环板坡口为融透焊缝,需进行10%RT+100%UT+100%MT无损检测。坡口质量要求相当高。
        根据环板的弧形特点制作圆形轨道,使半自动切割机在圆形轨道匀速行走,切割的坡口质量尺寸准确,外形美观,并且效率较高。
       
        图5  环板坡口切割                 图6  数控钻孔
        2.7 数控钻孔(见图6)
        板材零件使用数控平板钻床钻孔,型钢零件使用数控三维钻床钻孔。钻孔时使用模型提供的数据文件,并根据组对定位要求标注钻孔定位点,最大限度降低尺寸偏差,同时也为组对工序快速组对提供条件。
        2.8 槽口切割
        钻孔完成的型材根据图纸采用仿形切割机进行槽口切割,应注意槽口的方向。
        2.9 节点板组焊
        2.9.1 流水化组焊
        流水化组焊通过合理的生产组织,及时的工位流转实现。下料钻孔工序根据生产计划领取材料,型钢材料根据模块号,型号顺序下料,钢板零件根据模块号,排版图下料。生产安排时,钢板零件排版图约提前一个星期下料,接着进行型钢下料。
        构件组对时,根据下料钻孔工序完成的零件,按型号领取型材零件,钢板零件。并根据工位摆放图放置对应的型材零件组焊,每完成一个区域的构件,立刻倒运至车间外,做好构件位置记录。在车间内根据型材型号数量调整工位,及时补充,顺利实现流水化作业。
        2.9.2 立柱组焊
        立柱是整个模块的核心构件,其尺寸偏差直接影响到模块安装,同时也是所有构件类型中最为复杂的,其施工流程如下:
        底板、定位板(包含顶板)组对→环板组对→底板焊接→定位板、环板对接缝焊接→定位板、环板环焊缝焊接→底板调平、定位板及环板矫正→连接盖板、其他节点板组对→连接盖板、其他节点板焊接→尺寸复核→焊缝、自由边打磨处理→报检验收
        组对过程见图7、图8、图9、图10。
       
        图7 立柱底板组对
       
        图8  立柱顶板、定位板组对
       
        图9  立柱环板、筋板组对
       
        图10  立柱盖板及其他带孔节点板组对
        重点控制立柱底板、盖板、顶板平整度,所有节点板的孔间距。
        立柱施工周期较长,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工序所需要的流转时间,才能形成流水化作业,有稳定的产能。
        2.9.3 PG梁组焊
        PG梁是模块中每层与立柱相连接的主梁,结构形式主要有带端板和不带端板两种。带端板PG梁结构形式见图11、图12。
        PG梁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端板的平面度容易焊接变形。2焊后收缩量大,总长尺寸不易控制。翼板焊后变形大,矫正困难。带端板PG梁组对步骤见图13、焊接步骤见图14。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通过以往的施工的经验,我们不仅改善了立柱,PG梁的组焊技巧,还通过现场实际遇到的难点,研究出了一些针对提高效率和质量的施工方法。
        2.9.4 节点型钢组焊
        节点型钢主要分为H型钢、拉筋管、槽钢和角钢这四类结构形式。所有构件类型都需要保证螺栓孔的孔间距,才能确保安装过程中的模块整体尺寸受控。
        合理的工装设计会使工作效率提高75%,质量提高至95%,同时能减少施工人力投入。这就告诉我们,不仅要低头勤奋工作,还要在工作中抬头思考,不断总结,找到施工中的小技巧,小门道,这样,才能使我们在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里重点介绍拉筋管的组对工装,见图15、图16。
       
        图15
       
        图16
        该工装还可以升级改造为带有液压升降箱的组对机,已经申请专利。
        2.10 无损检测
        质检员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焊口探伤委托,并将委托合格信息同步输入到焊接数据库。
        2.11 释放检查
        QA/QC部门根据完成的构件安排外观处理,报检业主进行释放检查,并将释放信息同步录入到释放状态表。
        2.12 成品交接
        生产部门根据释放状态表进行构件移交,完成构件所有预制工作。
        六、设备与直接人力
        针对运用本工法月产量达1200t的自动化流水化预制厂而言,应配备的软件硬件设施如下表所示:
       
        直接人力资源如下表所示:
       
        七、质量要求
        1 严格执行业主规定的所有设计文件、规范、标准和质量规程以及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
        1.1 AWS D1.1-D1.1M-2010             《Structural Welding Code—Steel》            1.2 GOST 23118-99 《Steel Building Structures General Specifications》
        1.3 EN10025-2004                《European structural steel standard》
        1.4 3300-E-000-CS-SPE-00010-00-D_04C 
        《JOB 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TEELWORK》
        1.5 3300-E-000-CS-SPE-00022-00-D_02C
        《JOB SPECIFICATION FOR SEA TRANSPORTED MODULES FABRICATION》
        2 落实业主制定的质量计划,配备优秀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100%的释放检查,确保工程施工始终处在有效的质呈控制之下。
        3 积极配合和自觉接受业主质量监督、检查和指导,并为其提供充分的条件。
        4 主要主要质量控制手段
        4.1 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及运行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按照相关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认真执行,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项目整体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
        4.2 主要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本项目施工管理方较多,施工工期紧,施工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所有尺寸允许偏差±2mm,平整度要求±0.75mm,并且所有检验点均需经过我项目部自检合格后,对每一个零件、构件形成正式的书面尺寸和外观报告并附上相应的最新版图纸,再报质量监督站检验,质量监督站检验合格后才能再报业主检验,而且检验过程非常严格,所有构件、零件、管段等尺寸及焊缝外观均要求进行100%的检验,并且所有检验点均需我方QA/QC人员陪同检验。
        细化质量策划,严肃奖罚监管。制定了《施工质量奖罚管理规定》,推行工程施工质量奖罚制度。
        加强工序管理,注重过程控制。将质量工作细化划分,落实到各个职能人员和各个工作岗位。
        定期培训,提高全员意识。
        八、安全措施
        1 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施工工序特点,进行全方位详细的JSA工作安全分析,并持续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工作全方位落到实处。
        2 JSA工作安全分析样表如下:
       
        九、环保措施
        工厂化预制、污水、固定废弃物均进行集中有效处理,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十、效益分析
        通过YAMAL LNG钢结构预制的工程实践,使我公司的自动化流水化预制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但增加功效,同时也提高了质量:
        增加功效:
        通过采用自动套料技术,使排版工作提高3倍以上,材料利用率提高2%以上。
        通过采用数控程序钻孔,使钻孔工序提高0.5倍以上。
        通过采用组对工装组对,组对效率提高1倍以上。
        提高质量:
        通过采用自动套料技术,零件下料尺寸合格率大幅提高。
        通过采用数控程序钻孔,钻孔质量大大提高。
        通过采用改进后的半自动切割机切割弧形坡口,提高了无损检测合格率。
        通过采用组对工装,组对尺寸合格率大幅提高。
        十一、应用实例
        在山东青岛海工项目部,中油海YAMAL项目预制场地,使用钢结构车间进行自动化流水化预制钢结构,从3月份开工到11月结束,在近8个月的时间里,共预制7600t钢结构,其中高峰期月产量1200t,且全部经过业主100%的尺寸检查及无损检测。受到了甲方、业主的一致好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