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互动学习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赵丽萍
[导读] 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走入美术知识的殿堂,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带领学生走进绘画艺术中,在学习和实践中构建科学、健康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河南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任楼小学 赵丽萍  450016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走入美术知识的殿堂,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带领学生走进绘画艺术中,在学习和实践中构建科学、健康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到各种美术活动中,以材料、工具制作美术作品,通过鉴赏、交流获取审美体验,感受美术教学的乐趣,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小组合作;互动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互动学习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创意提供空间和平台,让学生充分沟通、交流、合作和探究,从而帮助他们认识不足,明确进步的方向,提高综合美术素养。本文综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互动学习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
        一、科学构建学习小组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讲,而小组合作则是要营造出自由、开放和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利用教室条件,打乱课堂座位顺序。条件合适的学校也可以利用美术活动室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以民主的方式组建小组。教师也可以为分组制定规则,或者提出合适的建议。按照班级人数,以4-6人为一小组,小组成员的美术成绩要按照优等、中等和差等打乱分配.活动室可以配备大型的操作台让学生集体学习,各组的整体水平也会更加平均,有利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彼此互助互惠。
        小组分配中至关重要的是组长人选问题,组长要负责对本组成员进行职能分配,并引导和管理成员的交流、合作和探究活动,因此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成员之间也能接受他的协调管理,同时要做好汇报、记录和整理的琐碎工作。一般小组长可以采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做组长的机会,能够在小组组织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激发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二、关注后进生,共同进步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采用互助、互动的方式,对后进生进行适当的培养和转化。其一,对后进生可以让他们自由组队,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结成小组,或者担任小组组长,而各小组的合作中也可以按照他们的能力分配一些较为基础的任务和职责,让他们能参与到整个小组活动中,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鼓励、表扬和肯定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其二,有意识地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成员有意识地帮助后进生。小组成员在探讨、交流或者共同完成小组任务时,可以让美术基础较强的学生带动后进生,帮助他们掌握绘画、雕刻的基本技能,而其他成员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帮助后进生提高技术,增强信心。
        如美术课堂上,课堂教学的主题是蔬菜瓜果雕刻,学生要借助自己的联想进行创作,不限制造型、题材。在这堂课上,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雕刻技术、绘画意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想象力,让学生了解蔬果雕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在课前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蔬果,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可以按照美术水平进行高低搭配,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分组,按照兴趣爱好组成小组。每个小组要设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并开展分工合作。为了帮助后进生,教师可以有意安排后进生担任小组长,让他们带领全组同学共同完成任务。这一决定大大激发了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和荣誉感,他们在这节课上表现积极,主动承担难度较大的细节雕刻任务,认真负责,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
        三、开展多样性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是基础性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尤其是进入中年级阶段后,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可以自主完成手工操作和独立绘画等任务,因此可以采用渗透合作的方法,通过多样性的小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在学习美术时的参与意识,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如可以组织开展手工课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让学生通过雕塑、雕刻和剪裁等提高动手能力,并充分放飞想象。
        在多样化的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策略,在分配任务时综合考量小组成员的水平和特长,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如,让想象力丰富、对色彩敏感的学生完成上色任务,让绘画基础好的学生完成画稿任务,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建议、确立主题等。
        在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加强对其学习过程的关注和重视。当学生在小组互动中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建议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引导小组将建议和想法实现出来。在小组合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相评价和组内评价,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点评,分享学习心得、学习成果和创作灵感。
        四、提高小组合作互动的长效性
        小组合作这种方式要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需要教师完善整个学习过程,设定基础的小组合作模式,规划小组合作流程。第一环节是进行教材赏析,立足教材知识进行讲解分析,标注教学难点。第二环节是进入正式教学,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清晰认识,对基本的技法要求有清楚了解。第三环节是在正式分组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动,并对小组合作的流程有所掌控,如前5分钟让小组确定活动主题,规划小组任务,并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然后在10-15分钟内让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成员可以自主思考、互动交流,保证小组内分工合理、明确.最后一个环节是展示和评价,让小组将活动成果展示出来进行自我评价,接受他人评价,认识到小组活动的不足和问题。完善小组活动流程能确保小组活动这一方式更加规范、标准和科学,从而能够长期执行下去。
        总之,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模式是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方式,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得到帮助和提升,而组内的合作和竞争也能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不仅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更能拓展美术课堂教育渠道,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弓晓晶.小学美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1):118.
[2]赵翠华.浅谈小学美术小组合作教学法[J].新课程(上),2019(13):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