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贵州省黔东南州 557100
摘要:通过对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丹江区域野生水果资源的调查研究,共统计出雷公山保护区小丹江区域野生水果56种,隶属22科33属。野生水果具有营养价值丰富、药用价值高等特点;重点介绍杨梅、中华猕猴桃、香港四照花、丝栗栲、黄毛草莓、黑老虎、樱桃等7种小丹江地区较为常见野生水果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布状况及利用现状。
关键词:雷公山保护区小丹江区域;野生水果;开发利用
1、基本概况
小丹江管理站位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南部,国土面积8183公顷,其中林地7751.27公顷,森林覆盖率94.12%。森林植被主要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小丹江区域地区雨量较多,年降雨量大致在1300~1600mm,并以春、夏季降水较多,而秋、冬季降水较少。春、夏半年(4月~8月)各月降水量均在150mm以上,其中,降水集中的5、6、7月各月降水量均在200mm以上,说明小丹江地处中亚热带,显示出温暖湿润的特点,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多样,为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到雷公山保护区小丹江区域实地调查,市场走访。野外调查时,利用野外巡护工作时对辖区的野生水果资源进行调查,记录野生水果的种类、生境、分布区等情况。市场调查主要调查野生水果的种类、数量、价格、人们的喜好等情况。同时,充分检索、查阅文献,了解前人对于当地野生水果的调查、研究相关的成果材料。
3、调查时间
该项调查于2005年12月开始,至2019年6月补充调查完成。期间陆续进行野外调查与市场调查,并结合以往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4、雷公山保护区现地区域野生水果调查结果
根据初步调查统计,雷公山保护区小丹江管理站区域野生水果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共计22科33属56种,在这些野生水果植物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有21科32属54种,裸子植物较少,只有1科1属2种。其中蔷薇科的野生水果植物种类最多,共计9属20种,其中悬钩子属的水果植物最多共计10种。
表1:雷公山保护区小丹江区域野生水果植物调查统计表
.png)
4.1雷公山保护区小丹江区域野生水果植物特点
4.1.1木本植物占优势。经过调查统计,雷公山保护区小丹江管理站区域野生水果植物共56种隶属22个科,其中木本植物类野生水果有55种,占比98.2%占绝对优势;草本仅1种,占1.8%。木本植物类野生水果中藤本类水果有18种,占32.7%,灌木类水果植物有17种,占30.9%,小乔木及乔木类水果植物有20种,占36.4%.
4.1.2药用价值高。根据其他研究人员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检测,生长在山区里的许多野生水果都具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小丹江地区野生水果黑老虎的营养与药用价值高,具有食用、观赏、美化、绿化及药用于一体,根药用,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治胃病,风湿骨痛,跌打瘀痛,并为妇科常用药。大血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止痉的作用;可以治疗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等。樱桃全身皆可入药,鲜果具有发汗、益气、祛风、透疹的功效,适用于四肢麻木和风湿性腰腿病的食疗;樱桃性热,味甘,具有益气、健脾、和胃、祛风湿的功效。胡颓子种子、叶和根可入药;种子可止泻,叶治肺虚短气,根治吐血及煎汤洗疮疥有一定疗效。
4.1.3营养丰富。雷公山保护区小丹江区域的野生水果植物多为浆果,且多浆汁液,酸甜可口,生食性好,并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大部分的野生水果植物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大部分的野生水果植物营养成分已经被测出,并公布在网络上。部分常见的野生水果植物的营养成分在网络就可以直接查证。如胡颓子果实富有营养,每百克鲜果含Vc12-30mg,胡萝卜素3.15mg,Vb10.4-0.7mg,还含钙20.6mg,磷57.2mg。果肉含水分90.6%,粗蛋白2.45%,脂肪2.8%,总糖5.1%,总酸1.45%,含17种氨基酸[1]。樱桃铁的含量较高,每百克樱桃中含铁量多达59毫克,居于水果首位。樱桃中还含有维生素B、C及钙、磷等矿物元素。猕猴桃属植物含多种维生素及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和钙、磷、铁、镁、果胶等,其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每100克猕猴桃含Vc62毫克,猕猴桃的营养价值较高适宜多种人群食用。
4.1.4分布相对集中。经过调查发现,小丹江区域的野生水果植物各类水果分布相对集中,部分野生水果植物成片分布,形成优势群落,如丝栗栲等壳斗科的植物在小丹江地区呈集中分布形成优势群落。在小丹江地区已利用较多的野生水果植物有黑老虎、丝栗栲、杨梅、樱桃、中华猕猴桃、大血藤、空心泡、香港四照花等。
4.2几种在小丹江地区常见的野生水果
4.2.1杨梅是杨梅科杨梅属植物,常绿小乔木,一般高度为3—8米,直径10至20多公分不等。果实为核果球形,成熟时深红色、紫红色、白色,花期4—5月,果熟期6—7月。在小丹江区域主要分布在农田附近及小路旁。
4.2.2中华猕猴桃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落叶藤本,常攀附于灌木及小乔木上。俗称为阳桃,羊桃,羊桃藤,藤梨等。藤茎、叶片和果实均有细小绒毛。果实为浆果呈椭圆形,果皮褐色,果肉青色,种子黑色,成熟期是十月中上旬。主要分布于小丹江区域的大榜、交当、桥水及蒿菜冲一带。
4.2.3香港四照花是山茱萸科四照花属植物,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5米,稀达25米;树皮深灰色或黑褐色。果实为球形聚花果,直径2.5厘米,被白色细毛,成熟时黄色或红色;,长3.5-10厘米,近于无毛。花期5-6月;果期11-12月[1]。主要分布于小丹江地区的交当至鸠系坡一带。
4.2.4丝粟栲是壳斗科,锥粟属的植物。当地又称丝栗。为常绿小乔木,是贵州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未成熟的果实,外表长满芒刺。其果实的成熟期是10月下旬。果实为坚果圆锥形,棕褐色,富含淀粉,可以鲜食,也可以作为食品加工用。小丹江地区全境均有分布。
4.2.5黄毛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别名森林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30cm左右,茎有柔毛。叶的边缘有锯齿上表面有柔毛,下表面有短柔毛或无毛。果实为聚合果圆形,白色、淡白黄色或红色,宿存萼片直立;瘦果卵形,光滑。花期4-7月,果期6-8月[2]。新鲜的黄毛草莓可生食。主要分布于小丹江地区的鸠系坡至乌沙溪一带。
4.2.6黑老虎是木兰科、南五味子属藤本植物,别名:冷饭团、臭饭团、大叶南五味等。果实为聚合果,近球形,红色或暗紫色,径6-10厘米或更大;小浆果倒卵形,长达4厘米,外果皮革质,不显出种子。种子心形或卵状心形。花期4-7月,果期7-11月。集中分布于小丹江地区毛坪大湾至乌沙溪一带的阔叶混交林中。
4.2.7樱桃是蔷薇科樱属的植物,小乔木,高2-6米,树皮灰白色。小枝灰褐色,嫩枝绿色,无毛或被疏柔毛。冬芽卵形,无毛。果实为核果近球形,红色,直径0.9-1.3厘米。花期3-4月,果期5-6月。小丹江地区全境均有分布。
4.3利用现状
4.3.1采摘及初加工。大部分野生水果自然成熟期,当地百姓采摘生食,很少对外售卖。对含水量少的水果,当地老百姓采收后,用晾晒或糖渍的方法处理后再食用、销售。此种利用方式的水果有野柿子、中华猕猴桃、毛栗等。
4.3.2酿酒。杨梅、猕猴桃、大血藤等果实,当地群众在果实成熟时采摘后,晾晒后用于泡酒或酿酒来饮用,这类泡制的酒类有独特风味和一定的保健功能。
4.3.3引种驯化。小丹江区域百姓在近年来,开始对当地特有的野生水果黑老虎开始引种栽培,且已进入大面积种植阶段,部分农户引种的黑老虎开始结果及对外销售;香港四照花作为行道树与绿化树种进行引种栽培。相对于小丹江区域众多的野生水果植物,引种驯化率太低。当地群众对大部分的野生水果资源的利用处于最原始方式,单纯采摘果实食用,没有对野生资源进行引种驯化栽培。
5、结果分析
小丹江地区野生水果植物种类多且资源量大,但是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野生资源受人为破坏较为严重,如野生杨梅的多存留于耕地附近不利于保护,如冷饭团等药用价值大于水果价值,百姓多采集多年生的主干用于泡酒来治疗相关疾病。二是野生水果植物的开发利用的种类不多。在小丹江区域已被引种栽培的野生水果植物只有黑老虎与香港四照花等两种,其他的例如猕猴桃、野生杨梅等野生水果资源的利用处于最原始方式,只是单纯采摘果实食用,没有对野生资源进行引种驯化栽培。
随着小丹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旅游发展,开发利用野生水果植物资源,已经成为一种致富脱贫的重要手段。应当加强资源保护,同时对引种技术成熟的野生水果植物资源进行引种栽培,带动当地百姓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川渝地区胡颓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40-42.
[2]李玉山,李田,谭志鑫,等.胡颓子降血糖、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J].安徽医药.2005,9(7):489-491.
[3]张洪,叶丽萍.枳棋子有效部位的初步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2):l11.
[4]刘世珍.中华猕猴桃的营养价值[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5.
[5]姚淑均.贵州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J].种子,2005.9
[6]杨婷婷等.荔波县野生水果资源及其保护利用[J].贵州林业科技。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