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谢雄昌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愈发受人重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重视学生学科理论新知的传授,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广西省贵港市平南县平南街道东湖小学  谢雄昌  5373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愈发受人重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重视学生学科理论新知的传授,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多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授,孩子们被动听取,也没有太多的师生交流与碰撞。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以便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和复杂,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法为主,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加强对课堂知识的掌握。那么如何将小组合作教学法在课堂中进行应用呢?
        一、科学建组,发挥优势
        建组是小组合作良好开展的前提,合理、科学的建组能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式学习打下可靠基础。首先,教师在建组时,要确定合适人数,人数不宜过少或过多,否则会造成深度不够或氛围混乱现象,一般以4~6人为宜。其次,教师应当精确掌握学生的爱好习惯、能力情绪、能力基础等基本实情,并将其作为建组的参考点和出发点,保证后期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例如,对于4人的小组,教师可分配1名数学能力好的学生,2名普通中等生和1名后进生,同时也要兼顾学生习惯特性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促使小组能够实现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指引学生合理排列课桌,为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提供便利。例如,中间放两张桌子,四人围绕而坐等。在建立起多个小组之后,教师应当指引各小组明确内部人员的职责与分工,可让学生自行划分出组长、操作人、记录员等职务。同时,各组员的职务还可以进行定期轮换,提高学生互动的有效性,让后进生得到学习上的帮助,中等生的新知得以巩固,优等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实现班级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促使小组合作的作用与优势得到全面发挥。
        二、设计任务,展现价值
        任务是小组合作的内容,教师应当重视合作任务的布置,使其更具探究性特征,进而将小组合作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提高教学收益。一些基础和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让学生独自完成,以此来推动他们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一些较为复杂和具有探究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将小组学习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此来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和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应当设计一些有探究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任务内容,进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实施小组学习时,教师应当综合教学目标、学生能力,并以此为任务设计的出发点,设计精致科学的数学问题,指引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和相互启发。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深入参与其中,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难点或合作成效,对其进行及时和恰当的指引。对于那些后进生,教师应当对其进行个别指导,并鼓励组内学生积极分享看法。另外,教师应当重视并做好反馈阶段工作,通过设问、追问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新知的认知度,对章节要点进行提示与总结,指引小组学生梳理知识点,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力提高。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时,教师可组建多个小组,让各组针对多个圆形的周长进行合作式的测量。教师可让各小组提出分工要求,有负责测量直径的学生,有复杂计算周长的学生,有负责记录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学生,以此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新知加以巩固,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多样评价,促进学习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让教师精准地把握学生学习实情,进而采取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措施,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且也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知自身或他人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良好激发。在小组学习时,教师也要重视评价环节,例如,评价各组完成任务速度、答案准确率等等。对于表现较优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可给予其一定的奖励,例如,给予表扬、夸赞等言语形式鼓励;竖大拇指、鼓掌等行为鼓励;颁发学习用品等物质奖励,让其他学生或小组得到极强的鞭策,促使班级内部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激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注重评价对象的扩展。不但要对其合作学习的效果做出点评,而且也要对学生合作期间所展现的情绪、态度等做出综合性的评定。除此之外,教师可指引学生进行小组间测评,反映出学生集体学习情况,促进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与责任感。教师还可让各组进行组内自我测评,促使其分析合作学习中的问题点,强化学生反思与总结的能力。教师在评价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实情,对其进行正向的引导。例如,对于后进生,教师应发现其合作学习中的亮点表现,对其进行鼓励,促使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得到良好培养。对于优等生,教师应当对其提高要求,指出其有待提升或完善之处,进而促使数学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小组合作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其促进教学的作用与优势,创设趣味性、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雪翩.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29.
[2]童嘉威.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156-157.
[3]张玉婷,高哲.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及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118-119.
[4]王永胜.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7(17):85-86.
[5]靳书军.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学周刊,2017(20):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