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物理模型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孟文爱
[导读]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了解是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去接触、认识,并且慢慢掌握的。

山西省汾西县第一小学   孟文爱   031599

摘要:小学生对于数学的了解是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去接触、认识,并且慢慢掌握的。数学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建立物理模型也能生动形象地将数学表现出来。基于此,本文简要提出应用物理模型培养动手能力的策略,旨在落实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物理模型;动手能力
        引言:小学生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可以把很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形象,可以更好地看出事物的主次。具备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正确的用途可以扩散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提高解题的思路。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易懂,做事情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为小学生准备丰富的教学工具
        在进行课堂讲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辅助教学的工具。数学教师需要会制作教学道具,以便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提供良好的工具,并且将自己制作的教具运用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的真心和积极,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满足学生学习所需。同时,在生活中需要有一双发现的眼晴,教师可以将身边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中,成为学生创建物理模型以及动手实践的工具。
        二、数形结合,感受画图的需要
        图形语言是形象思维的主要载体,运用“数形结合”办法解决问题就是把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思维。例如,一年级的一道解决问题:小朋友排队,笑笑从前往后数,她自己是第8个,又从后往前数,她是第5个。这队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一部分学生时难以解决,这时引导学生画示意图解决,用图表示为:前 0OO00OO△OOOO后,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得到:7+1+4=12(人)或8+4=12(人),化抽象为直观,使问题的数量关系更容易理解,找到简捷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有像“比()多()”“比()少()”的低段问题的难点,难在学生一看到“比()多()”不加分析就判断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減法计算。但通过画线段图,就能避免出现这种错误判断。例如,教学“白兔有20只,比黑兔多5只,黑兔有多少只”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比”字句判断什么多、什么少。学生根据“白兔比黑兔多5只”得出“白兔多,白兔比黑兔多;黑兔少,黑兔比白兔少”这一现象,然后再根据此画出表示相比较的白兔只数和黑兔只数的线段图,标出各个数量,如图1所示。
 
        通过线段图,学生知道白兔数量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也就是说,从白兔数量中去掉5只,就和黑兔数量同样多。所以黑兔的只数是20-5=15(只)。学生能自觉地想到画图思考,图形一目了然,可以瞬间呈现整体关系,达到简洁有效地表达,做到把数学思维画出来,凸显思维的过程,让内隐的思维看得见。
        三、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这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好的实践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填补学生的精神内涵,适当组织一些活动,实现教学的创新和发展,这同时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另外,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营造的是可以使得学生博采众长、百折不回的学习环境。教师不仅要在人文环境上给予鼓励,还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针对每节课不同的内容进行实践结合,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小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去学习创建物理模型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把物理模型和动手能力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让小学生更好地解决在数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走进生活展开物理模型动手实践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做到实践教学的目标,使得实践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活动,需要考虑到学生成长的环境和居住的资源等,这些都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作业。例如,教师在讲解怎么计算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在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创建物理模型去对学校的类似形状进行测量,大小没有多大的关系,计算方式也没有关系,有关系的只是最后的结果。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得学生感受到动手是会取得效果的,同时从侧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操作体验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感悟力,并在操作活动中学会反思,理顺思维的脉络,实现学习障碍的有效突破,让整个学习活动变得事半功倍。
        五、増加物理模型与动手能力的趣味性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在教学上作出一定的成绩,就需要激发学生在创建物理模型和动手能力中的乐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只有带有趣味性才可以吸引他们去关注、去了解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交给学生认识图形的时候,教师在将知识点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使用物理模型自己去拼凑些图形,增加他们的真实感。另外,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例如在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物理模型亲自认识比例尺。总之,在进行小学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去设计物理模型和动手能力有关的实践活动,并且还要自觉推动教学向前发展。在培养小学生创建物理模型以及动手能力的时候,还需要很好地运用物理模型,全面提高小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适当的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将实践教学加强,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
        结论: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动手操作当成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拐杖,以此来有效引发学生的学习观察学习思考与学习创新等,进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本领,使得他们的数学素养在学习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淑梅.关于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64.
[2]关丽琛.数学模型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融合的可行性及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95-96.
[3]陆海进.浅谈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魅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9(10):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