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汉沙杨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通过对街道建筑立面和景观的综合改造提升,可强化街道形象形成鲜明的街道名片。从街道的历史文化出发,提取街道的核心文化浓缩成一个街道标志,再赋予街道新的文化特色,通过建筑外立面、店招形式、围墙、地面铺装、小品设施等内容的改造,形成符合该街道的气质的新形象。
关键词:街道名片;建筑立面;景观改造
引言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部分的城市街道风景显得陈旧,虽保留了一定的历史的记忆,但不能满足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更不能体现城市的风貌及地方的文化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精神层面及审美层面要求也日渐提高,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对老街道的综合改造提升顺理成章。早期的街道改造,更多是以风情街为主导,营造出的是个性鲜明的异域风情,忽略了原有街道的街道人文印记,建筑立面与景观不能有机的融合成一个整体。本研究以紫竹六道改造为例,重点对区域印象、街道印记、人文印象等要素的提取、转译,建筑立面跟街道景观的融合设计方法上展开分析。
1、案例概述
紫竹六道位于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下竹子林片区,西起竹子林一路,东到竹子林七路,全长900米。道路的南面以行政办公建筑为主,建筑较新;北面以居住区为主,部分建筑陈旧,沿街店招凌乱。街道慢行系统步行功能基本满足,但环境质量较差,存在人行道铺装材料老化且材质不一致,道路道牙破损无障碍不完善,街道两边围墙和花池老化且形式多样,街道设施凌乱,电箱裸露等问题。
2、项目的思考
竹子林名字的由来是深圳改革开放时基建工程兵驻扎在这片地区,刚好以前这里是一片竹林因此而得名。如何延续场地的文脉,又能符合时代的气质,形成街道独特的名片,首先要找出项目的“魂”。场地缘起竹子林,以“竹”为“魂”,以竹子林的地域名赋予内涵式品质再现,创造“国风”风格街景。竹秀逸有神韵,潇洒挺拔、高雅有节。设计以“竹”为街道标识,将“竹”文化融入到“国风”设计的方方面面,如演变成建筑立面的纹理,店招的点缀,地面铺装和城市家具细节上。(图1)
3、改造原则
在延续场地记忆,倡导公共空间优先、步行优先原则,打造高标准全天候城市慢性系统,实施文化艺术空间再造的设计策略,改造设计还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整体性。从宏观的角度整体把握,发现建筑之间存在的共性,通过统一的设计手法,让建筑之间建立联系,在景观细节和色彩上与之协调,形成一体化的街道形象。2.地域性。改造后的街道形象应与城市的整体风貌协调统一,又拥有街道的独特记忆,能让居民产生共鸣,形成街道自身的名片。3.生态性。改造设计尽量避免大拆大建,从场地的现状出发,合理化布置功能。材料使用再生的材料,符合公共使用的耐久性原则。4.实用性。设计应完善城市发展中的新规范新规定,补充完善功能缺失的部分,满足道路交通的核心功能,让街道既美观又实用。
4、改造手法
“国风”街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一、街道建筑立面做到典雅一境,沿着建筑流转,飞檐凌空,展现国风之魅力。二、街道店招做到朴素一净,朴质素雅中灵动变化,彰显国风的特色。三、街道景观做到安适一静,迂回境中,竹影共徘徊,静中有动之灵气。通过整合街道景观,改善杂乱的街区形象,强化街区的生活氛围,引入竹元素打造一条融合了社交、生态、高效的多功能城市街道,展现竹子林居民的“国风”格调与活力。(图2)
4.1建筑立面设计
紫竹六道沿街建筑主要存在酒店、办公楼、住宅建筑类型,存在整体不一、新旧不一等问题。老旧建筑立面墙面暗淡,污渍斑驳,空调外机裸机随意摆放,空调冷凝管缺失。住宅防盗网样式多种,有平有凸出,且多为铁质材质,锈迹如泪痕挂落在建筑立面。
国风街道建筑立面做到典雅一境,通过增加屋顶平挑檐,采用浅灰跟中灰色跳跃的真石漆做为主要饰面,正面增加柔光毛玻璃补齐窗间墙面,形成整齐的效果。规整空调机位,设置整齐的木色铝方通格栅来遮挡空调,在高雅灰色中增添木色的变化。(图3、图4)
图1
图2
建筑外立面的具体改造做法,先将外墙多年的斑驳污渍清洗干净,有空鼓处应清除饰面后找平,然后刮外墙材料相配套的专用防水腻子,按照立面设计的图案分布喷真石漆。外立面造型采用钢结构龙骨,外包铝板,铝板上喷涂真石漆,与整体效果统一。
4.2店招设计
店招是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出一个街道的视觉形态美和审美观,体现一个街道的品味和品格,更表现了一个区域物质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本的程度。作为街道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店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为街道形象的有效构建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打造街道名片的一个重要窗口。
紫竹六道现状店招是店铺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发挥,店招的大小、安装的位置、所用的材料、色彩灯光等均不统一,工艺品质低,整体看来杂乱无章。 颜色过于鲜艳,或大黄大绿或大红大紫,毫无美感可言。
国风街道店招做到朴素一净,朴质素雅中灵动变化。设计采用与空调格式一致的木纹理作为底板,在保证整齐统一的情况下,对底板的细节,字体的大小、颜色、形态等做变化。通过加入店铺的标识,形成鲜明变化的店招效果。(图5、图6)
图3
图4
图5
图6
4.3街道景观设计
街道景观是居民参与度与使用度最高的部分,因此街道景观改造设计应在满足实用功能性为前提下的美化设计。在统一的设计风格下,因地制宜加入休憩功能,对街道设施进行完善。紫竹六道存在办公停车位占用人行道空间,地面铺砖多种样式,街道设施破旧等问题。
国风街道景观应做到安适一静,在满足日常交通功能需要的情况下,创造一个符合“国风”儒雅的生活街道。首先明确路权还路与人,在人行道的边界设置车挡或者移动花箱,明确人行道的范围,确保正常的通行功能。功能设计方面,结合场地的空间情况,把竹子林五路转角绿化,营造成街道形象景墙和停留休息点(图7);美化优化益华大厦入口台阶,植入休息休闲功能和种植耐阴花草,打破呆板的台阶,打造多样性台阶景观(图8)。街道设施的完善及更新方面,路灯与车挡采用与福田区统一的设计样式,指示牌、休息座椅、垃圾桶、扶手栏杆、树池篦子均采用符合街道形象的个性化设计。
图7
图8
4.4材质运用
紫竹六道的材料的选用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采用洁净、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环保材料。其中建筑立面主体采用的是真石漆来模仿自然石材的效果;商铺裙楼和围墙立柱外饰面采用轻质混凝土板挂板;地面铺装采用的是pc透水砖,坐凳及部分休息平台采用再生竹木。顺应时代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更新,将新型环保材料运用到城市建设当中,达到绿色城市、海绵城市的发展需要。
结束语
街道综合改造能够营造出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街道环境,有利于街道自身价值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街道的形象由上到下包含建筑立面、广告店招、边界围墙、人行道和设施小品,通过全方位的整体性设计,形成统一的街道气质。在改造初始,需对街道现状充分的调研,对场地历史文化的深挖细嚼,找出场地的“魂”,采用精神与形式一致的设计表达方法,方能打造出符合场地特色的街道名片。
参考文献
[1]王灏翔.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街道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巴彦淖尔市新华大街为例.建筑设计理论,2020(01):78-80
[2]吕刚,流畅.商业街区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研究——以深圳市坪山区街道立面改造为例.工程经济,2019,29(01):35-38
[3]王菁睿.针灸式街道空间改造探索——以武汉市汉正街为例.华中建筑,2019(06):127-131.
[4]郑源泓.城市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策略刍议.现代园艺,2017(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