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6期   作者:梁万玉
[导读] 【摘 要】 童谣是一种及其适合应用于幼儿教育的优良教育资源,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趣味能使得幼儿在学习时能较为容易的接受学习,而且具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让幼儿喜闻乐见的传递方式。本文旨在探讨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童谣 应用 方法
        梁万玉 (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机关幼儿园    四川 阿坝    624100) 
      【摘 要】 童谣是一种及其适合应用于幼儿教育的优良教育资源,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趣味能使得幼儿在学习时能较为容易的接受学习,而且具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让幼儿喜闻乐见的传递方式。本文旨在探讨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童谣  应用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6-042-01
        童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很关键的地位。童谣是幼儿教育中富有独特色彩的一个领域,它的作用是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它除了能起到对幼儿陶冶情操、启发智慧、培养品德的作用之外,还往往能起到统一游戏的作用,因为很多童谣都是随着游戏趣蕴而创作出来的。
        一、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1. 给幼儿正确的行为导向
        单纯的说教式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能起到的规范作用是极为有限的,而通过丰富有趣的童谣以游戏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行为的引导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童谣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相比于故事来说其更加的短小精练,其语言简短且押韵,更加容易被幼儿所记住,这种方式的背诵,让幼儿孩子变相的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这也就起到了我们说的幼儿教育中引导规范幼儿懂得什么善恶美丑的教育意义。
        2.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时期也是培养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好的童谣中蕴含着善良纯真的美好思想感情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品味。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对幼儿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身心发展均有积极作用。民间童谣对于幼儿语言、行为习惯、道德情感等的培养都能起到良好的启蒙作用,不仅能帮助儿童辨别好坏,而且能自觉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以一首童谣为例,"上学校,不迟到,学习用品准备好;少先队,儿童团,领巾标志佩带好;这首童谣包含众多生活学习行为规范,引导幼儿做到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歌谣中的描述,将好的行为习惯融入到童谣中来,再通过童谣的传唱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会用童谣中的行为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1.童谣和幼儿的语言发展相结合
        相比其他的体裁,童谣更加形象生动,语言也较为优美。同时,其能结合幼儿学习语言的具体特征,既能让幼儿体会语言的美妙,也能让他们安抚自身的情绪,并在无形中对幼儿的想法、行为和感情做出引导,让他们在学习童谣时不自觉地对其进行续编、改编,最终将其中的语言内化吸收。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有越来越多的内容需要他们用语言的形式来表达。从当前状况分析,部分小班幼儿逐步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综合能力,不但能学习到不同的语言形式,而且能明显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当幼儿进入中班或大班时,他们更会灵活、变通地选择动画片或平时生活中的语句进行模仿,甚至对模仿来的语言进行创新。部分大班幼儿会不自觉地对生活中的语言进行独立摸索,更会在表现欲和好奇心的影响下自觉积累词汇语句。例如,很多时候幼儿在听到某件趣事后,便会不自觉地复述其中的内容,碰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更会在阐述时添加一些新情节或语句,继而引发对童谣进行续写、创写的欲望。
        2. 利用童谣开展游戏,增强其合作意识
       童谣伴随着幼儿生活,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占很大比重的游戏歌,更是和幼儿的多种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荷花荷花几月开》:"四人一组站成圆圈,然后依次把脚钩在前一个人的脚弯里,形成脚搭成的圆圈",大家一起拍手边念童谣,单脚跳着绕圈前进等。这种集体民间游戏给幼儿创造了交往机会,使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及时调节,也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这些童谣在游戏过程中都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从而可以使孩子从小懂得通力合作的重要性。
        3. 探索童谣多种形式,促进审美能力发展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对于不同的民间童谣作品,努力优化组合非审美与审美活动经验,以丰富幼儿对民间童谣文化内涵的认知,使得幼儿在民间童谣活动中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4. 应用童谣促进幼儿的表达表现能力
        形象性、程序性的童谣能促进幼儿的表达表现能力。示范时,形象性的童谣可以让幼儿迅速把握动作要领,理解该如何操作;操作时,程序性的童谣可以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操作程序。童谣的形象性还有助于幼儿乐意反复练习,更好地掌握方法。从而提高表达表现能力。
        5. 边唱边跳演童谣
        童谣的音乐性十分显露,以其跳跃、轻快的节奏吸引人,如果将其和音乐节奏结合,能更淋漓地表现它的特色。为童谣谱上曲,在说唱的过程中保留非常浓厚的地方特色,着重展示其地域文化的魅力,这种做法有助于童谣文化的传唱和传承。
        总之,幼儿园教师要巧妙的把童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虽然当前童谣教学的发展还很不成熟,但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促使幼儿更加快乐的学习成长,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永久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向丽芳.童谣及其对幼儿的影响和运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
        [2] 安文丽. 童谣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7.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