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与商业银行对策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6期   作者:孙长华
[导读] 【摘 要】 我国跨境电商以出口为主导贸易模式,约占80%;交易方式上以B2B为主,占比超八成。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业务合作与互补的机会,同时也会带来交易真实性风险、国际制裁风险和汇率风险等风险。为了更好地服务跨境电商,实现双赢,本文为商业银行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商业银行建立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方案;二是建议商业银行提高金融科技水平,丰富完善服务跨境电商的渠道和工具;三是建议商业银行

        孙长华 (交通银行总行) 
      【摘 要】 我国跨境电商以出口为主导贸易模式,约占80%;交易方式上以B2B为主,占比超八成。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业务合作与互补的机会,同时也会带来交易真实性风险、国际制裁风险和汇率风险等风险。为了更好地服务跨境电商,实现双赢,本文为商业银行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商业银行建立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方案;二是建议商业银行提高金融科技水平,丰富完善服务跨境电商的渠道和工具;三是建议商业银行做好风险防控。
      【关键词】 跨境电商 商业银行 B2B 
        中图分类号:   F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6-079-03
        2020年4月7日,国务院宣布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目前已有10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尽管因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目前我国进出口额有所下降,但因为跨境电商减少了从批发到零售的多个中间环节,大幅降低了商业成本,拓展了外贸新渠道,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活力,所以跨境电商行业仍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建议商业银行抓紧时代赋予跨境电商的发展良机,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实现双赢。
        一、跨境电商是数字贸易中最关键部分
数字贸易有两层内涵。一是贸易方式的数字化,以跨境电商平台为代表,通过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各领域深度融合,将信息展示、贸易洽谈、支付结算、税收通关等环节向线上迁移,大幅降低贸易成本、显著提升贸易效率;二是贸易对象的数字化,以数据和用数据形式存在的商品和服务作为贸易商品。其中,跨境电商是数字贸易中最关键部分,其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商业银行应紧抓政策机遇,积极满足业务新需求。
跨境电商将成为新的贸易连接平台
        据阿里研究院研判,2020年全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可达13万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35%,跨境电商将成为新的贸易连接平台。
        图表1:跨境电商规模及占比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阿里研究院
        跨境电商以出口为主、以B2B模式为主
        目前,出口在跨境电商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2018年跨境电商出口约占78.9%,进口约占21.1%。庞大的海外市场需求及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等因素都助推行业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的企业纷纷触网。品牌出海成为近年来发展的主流趋势。预计2020年出口占比仍将维持为75%的主导地位。
        图表2:跨境电商进出口占比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阿里研究院
        在跨境电商交易模式结构上,B2B是主导商业模式,多年来平均占比达80%。跨境电商平台B2B模式优点在于去中间化,减少交易环节,消除信息不对称,比传统外贸等形式更为灵活。此外,跨境电商零售(含B2C、C2C)模式发展空间巨大。2020年预计零售占比将升至30%,所占比重日益提高。
        图表3:跨境电商模式占比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阿里研究院
        跨境电商运营方式
        买方或卖方通过三方支付公司或银行在跨境电商平台确认交易订单,支付或收取相应的跨境款项(包括但不限于物品价款、运费、行邮税费等),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根据外汇管理局规定,向银行提供电子数据,通过银行办理结售汇及跨境集中收付款并根据监管机构规定办理国际收支申报工作。商业银行作为参与支付机构的合作银行,承担备付金管理、跨境收付结算、代客结售汇的功能,参与的主要流程包括资金流结算、数据交换、申报数据。
        二、三大区域跨境电商迅猛发展
        2020年4月7日,国务院宣布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已有10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尽管因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导致目前我国进出口额有所下降,但因为跨境电商减少了从批发到零售的多个中间环节,大幅降低了商业成本,拓展了外贸新渠道,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活力,所以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仍有望继续保持整体强劲增长。在上海、杭州、广州、北京等中心城市的带动下,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三大区域的跨境电商也在迅猛发展,有望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产业聚集区。
        三大区域跨境电商发展基础较好
        三大区域跨境电商主要聚集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其出口跨境电商卖家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62.50%,跨境网购用户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60.08%。这些地区同时也是传统外贸最为发达的集聚地,有着良好的外贸基础。
        图表4: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卖家数量占比(2018年)

            资料来源:网经社
        图表5:中国跨境网购用户数量占比(2018年)

            资料来源:网经社

        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累计已有105个城市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简称跨境电商综试区)。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区域共计42个,占比达40%。
        图表6:三大区域跨境电商综试区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家赋予跨境电商综试区积极政策。各综试区可在各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先行先试各种技术标准创新及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创新。通过制度、管理和服务的创新与协同发展,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打造跨境电商完整的产业链与生态链,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则。
        (二)三大区域发展跨境电商各有特点
        珠三角地区发展跨境电商有两大特点。一方面是企业数量多,居全国首位,且中小企业占比过半。这些企业小而精,活力强,对市场信息反映灵敏,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是行业领域覆盖面广。产品品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几乎囊括所有畅销品类,包括但不限于鞋帽服饰类、烟酒食品类、日化用品类、文娱类、交运类等。与此同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即出口商品缺乏品牌效应。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跨境电商聚集区的后起之秀,具有三大特点。一是长三角城市集群兼具活力与国际化,长三角地区跨境电商协同发展效应明显,且与珠三角地区品类互补。二是长三角地区商家普遍具备领先的品牌意识。长三角地区商家凭借品质制造厚积薄发,在跨境出口方面形成了丰富多元、有别于其它地区的优势品类。三是长三角地区优良港口众多,具有优势地理位置。以上三大优势推动了长三角地区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
        京津冀地区跨境电商以进口模式为主。在我国现有四种跨境电商监管模式(网购保税进口、直购进口、区域出口和一般出口)中,京津冀主要涉及直购进口、网购保税进口和零售一般出口三种业务。北京依托全国航线最为密集和航线覆盖最广的首都机场口岸集中发展直购进口业务。逢年末打折季,首都机场进境电商日通关量达到3万余票。
        三、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给商业银行带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商业银行面临业务新需求,另一方面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信息技术从概念向商用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银行金融业态,此外,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若干风险。
        (一)跨境电商平台和银行可以实现业务合作与互补
        一方面,跨境电商平台不仅积累了大量商家的基本信息和资金信息,还通过交易记录掌握了物流及上下游供应商等其他关键信息,刚好弥补了银行在物流信息领域的缺陷。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综合金融服务方面(如投融资、结算、理财、投行等)帮助电商平台提高交易流量,增加平台价值。跨境电商平台与商业银行由此可实现业务合作与互补,实现双赢的局面。
        (二)金融科技的应用水平直接影响银行的跨境业务
        一是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提速与5G的开启商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增手机银行客户,同时存量传统柜台客户也在被逐渐分流到手机客户端。手机银行的便捷程度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在跨境业务的展业成效。二是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展业新工具。例如,商业银行可通过数据直连从跨境电商平台实时集中采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获取供应商交易记录以及海关等政府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行业景气程度、相关企业经营效率等重要信息,降低贷款风险。而区块链技术则可实现对合格应收账款的自动识别和受让,达到全程交易可视化可追溯,解决保理业务中报文传输繁琐、确权流程复杂等操作问题。三是互联网金融的跨境支付和融资已经从C端向B端发展,互联网企业、大型外贸企业等建立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可能会以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相竞争,蚕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
        (三)跨境电商行业给商业银行带来三种风险
        一是交易真实性风险。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银行进行跨境资金收付时,因为资金流和信息流关系不密切,导致银行判断交易真实性存在困难。即便交易的全过程发生在同一银行,由于缺乏对买卖双方交易情况的了解,银行也很难直接进行交易真实性审核。二是国际制裁风险。银行在办理跨境业务时如果不能有效识别被国际社会和美国列入制裁类名单的地区和客户,很有可能因违反制裁规定受到国际处罚。由于境外企业客户大多股权结构复杂,客户尽职调查存在难度,故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如果不提高警惕,很有可能因违反国际制裁政策而受罚。三是汇率风险。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跨境电商最重要的增量市场,但这些国家货币汇率震荡明显,商业银行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将会面临较大汇率风险。
        四、商业银行的对策
        围绕三大区域跨境电商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更好的把握商机,为跨境电商相关产业链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建议商业银行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建立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方案
        一是建立多方合作联盟,深挖客户资源。深入对接三大区域4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电商平台,全力培育线上线下供应链批量客群;二是为跨境电商客户提供包括贸易融资、跨境收付款、结售汇、国际收支申报、税费缴纳等在内的"全流程、全线上、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并加载资金产品提升综合收益,实现"关、检、汇、税、商、物、融"闭环处理,大幅提升客户体验。三是进一步加快"单一窗口"项目建设,为跨境金融服务提供稳定可靠的系统支撑。
        (二)提高金融科技水平,丰富与完善服务跨境电商的渠道和工具
        一是不断推陈出新与迭代完善手机银行跨境相关业务的功能,适当平衡操作便捷性与使用安全性,提升手机银行在办理跨境相关业务时的办理效率与客户满意度。二是积极提升大数据科学在跨境电商企业信贷审批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授信申请、审查审批、融资放款及贷后监控的工作效率。三是大力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研究,不断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如通过区块链技术防范化解跨境贸易融资中的欺诈风险,提升客户体验。
        (三)做好服务跨境电商业务流程中的风险防控
        一是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和涉敏黑名单管理,跟踪最新国际制裁政策并进行内部政策的实时调整;二是将订单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交叉核对,保障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三是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艾媒咨询.2019全球跨境电商市场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DB/OL]. https://report.iimedia.cn/repo1-0/36358.html
        [2]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杭州分行课题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的互联网金融支持研究[J].浙江金融,2016(03).
        [3]武俊奎.中国跨境电商产业链融资及结算管理问题研究[J]. 西部金融,2018(03).
        [4]周莉萍,于品显.跨境电子商务支付现状、风险与监管对策[J]. 上海金融,2016(05).

        作者简介:
        孙长华,1981年9月出生,吉林长春人,经济学博士,交通银行总行发展研究部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供职单位无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