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和建设美丽乡村的优化策略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沈建平
[导读] 摘要:美丽乡村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
        嘉兴大运河景观有限公司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0
        摘要:美丽乡村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本文通过对国家、地方关于美丽乡村政策性文件、措施意见等的深入解读,分析了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论述了从集镇、村部、新社区、自然村落、河道、节点、产业、环卫秩序、绿化等几方面全面系统地着手乡村建设,优化策略,从而把村庄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最终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关键词:美丽乡村;打造途径;配套保障;优化策略
        1 引言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于是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国上下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国上下围绕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美丽乡村建设仍将是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但是从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现状来看,存在对概念理解不到位、建设面过于局限(纯农村为主)、建设内容不完全、文化挖掘缺失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浙江省嘉兴市美丽乡村建设展开研究,在正确解读概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全面地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和现实表现,以期对地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2 正确解读美丽乡村概念
        2.1 美丽的内涵
        某一事物引起人们愉悦情感地一种属性,美丽乡村的目的就是要让乡村秩序井然、基础设施完好、植被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最终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2.2 乡村的内涵
        在中国,乡村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地区;作为一个镇来讲,乡村包括集镇和村庄区域。
        2.3 美丽乡村的内涵
        体现“三宜四美四体系”,即:“三宜”——宜居、宜业、宜游;“四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四体系”——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3 美丽乡村打造途径及内容
        在正确解读美丽乡村概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应从集镇、村部、新社区、自然村落、农家庭院、道路、河道、节点、环卫秩序、绿化等13大方面进行系统打造,并根据各方面所承接的不同社会功能,建设有所侧重,从而实现乡村的转型升级。
        3.1 集镇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将集镇和乡村同步,同时各有侧重。将全镇新老集镇包括自然集镇在内,所涉及的老店面、小区、农贸市场、围墙、中央隔离带、侧石、人行道、各类管线、绿化等进行改造提升,完善集镇功能,提升集镇形象。如采用清洗与粉刷对建筑立面分类改造,道路沿线绿化提升,拆除乱搭建,店招店牌整治,规范秩序。
       
        图1  集镇建设效果图(案例)
        3.2 村部
        从精品村、特色村和整治村三大类型进行村部分期整治,结合各村实际,每个村建设1座公园、1块文化石(统一标村文化历史)、1个院子、1座综合办公大楼、1个文化活动中心和1个小集镇功能区,真正实现六个一。每村农民公园应有10亩左右的面积,完善硬质及绿化建设,具有舞台、宣传窗、体育健身等配套设施;综合办公楼应朴素大方、干净整洁,具有村务活动室、卫生室、警务室、便民服务中心、广播室以及“农民信箱”和党员远程教育站等公共服务功能;小集镇功能主要为本村村民提供满足基本的购物需求,同时活跃本村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主要包括文化礼堂、篮球场、图书室、影像室、棋牌室等,为村民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丰富文化生活。
       
        图2  村部建设效果图(案例)
        3.3 新社区
        (1)科学命名小区名称,要在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确定每个新社区的文化主题,体现一区一品的特点。
        (2)在注重新社区房屋建筑的同时应需注意小区内部环境建设:
        地方文化的植入(老的河流、桥梁、路名、村名、遗迹、故事、小地名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引入),可通过室外文化景观、空内地方文化馆、小区内路名牌等各种形式加以表现。
        小区主路口、内部主要场所的功能和形象设计提升。
        小区邻里中心、停车场、休闲场所、文化服务链功能的配套。
        小区园林景观品位的提升。
        小区科学、民主与自治管理功能的加强等。
        3.4 自然村落
        根据美丽乡村游览路线,进行沿路、沿线、沿河、沿景区自然村落提升,统筹推进村庄道路硬化,绿化,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与污水治理,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整治违章建筑,进行危旧房改造,并进行立面提升,全面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同时,深入挖掘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将本地深厚的文化根基保护好、利用好、宣传好。
        3.5 农家庭院
        选取有代表性的农家庭院,通过对庭院环境及周边景观的点缀,改善庭院环境,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景石、花架、坐凳、水池、园路等景观小品,融入各类文化示范打造优美庭院。
        3.6 道路
        完善全镇道路系统,全面实现通村达户,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对破损的路段进行新铺、连接、修补、自然顺接、到户(基地)的硬化、局部加宽、汽车交汇点设置、公交站点港湾式提升、路名牌设置、节点景观提升、重要岔口标志标识、对特殊区段应予亮化等。同时,提升道路景观,针对缺株现象进行补植,设计时遵循乔灌草、常绿落叶结合,营造四季有景、四季有花的原则,植物选择以家乡植物为主,易种、易管、易成活,打造“一线一特色”的景观效果。
        3.7 河道
        尽可能地保持原生态的自然驳岸及相关设施,严控砍伐、挖掘河堤植物,特殊地段可采取因地制宜的驳岸形式;水体应种植一定面积的水生植物,并可市场运作开展水体种养,达到循环和生态系统保护的目的,最终实现综合治理目标。同时,落实专业保洁队伍,完善保洁设备,通过清淤、绿化建设、驳岸建设等工程,有效开展长效保洁工作,提高保洁效率,保证保洁质量,呈现水清岸美,鱼虾洄游的自然美景。
       
        图3  道路建设效果图(案例)
        3.8 节点
        从全镇范围角度出发,选择主要道路交叉口,以及集镇、村部、三角地等重要节点,通过设置雕塑、文化小品、景墙、标识牌及绿化种植等手段,提升节点形象,分年度,有计划地进行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使全镇节点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3.9 产业
        3.9.1农业
        对农业特色基地和流转后的一般性农业基地,应在功能等形象方面做以下包装,以进一步的提升基地生产效益和形象展示。
        ①入口形象的个性化展示,将基地性质、总平图、特色等信息通过景观和图等形式加以表现。
        ②对基地的可进入性和内部基础设施(道路沟渠、水利设施、绿化等)进行改造开放,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让基地更显文化、更显景观,更具生态和更富有农耕文化特征。
        ③应完善基地管理(办公室)的功能,对特殊基地管理房应具有会议、接待、农业文化展示、仓储等综合性功能,特别是建筑的外立面和建筑形式应更具“农”味,让外人在外面看到就知道这是“农”的房子。
        ④应引进现代化的、智能化的基地管理和操作设备,向现代化农业的现代设施、智慧农业迈进,体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通过以上投资将农业的生产效益功能、生态循环功能、技术示范功能、农业景观功能、农业服务功能、展示展销功能。对其他尚未流转的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土地则应有序引导种植和管理,在农业设施配备方面应保证其基本的要求。
       
        图4  基地入口建设效果图(案例)
        3.9.2工业
        ①对完整的工业区应以功能完善和形象提升等两大方面进行专项机制,使之成为园林式的工业区。
        ②对沿重要路侧的工业区(企业)应进行重点提升,可通过绿化、建筑立面提升等手段进行改造,使之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
        ③对特殊路段的企业,也可通过文化景观(企业品牌、标识等)等建设,将企业文化引到门外(一方面宣传企业,另一方面成为公共景观),为美丽乡村添砖加瓦。
        3.9.3服务业
        积极发展与集镇相配套的服务业和乡村旅游业,重点建设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学农家活、享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打造市级以上示范点,以一产促二产、以二产催三产、以三产反哺一产。当前需要做的几项工作是:
        ①进一步挖掘和整合资源,开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点,同时对点上的功能进一步明确,特别是对潜在资源点要统一规划和包装,对实体投入的点更加要规范引导和政策扶持。
        ②对已有的点要进一步明确主题,实行错位竞争。
        3.10 环卫秩序
        环卫:根据不同区域性质,从室外公共环卫和室内单位(家庭)环卫两大方面进行卫生整治与提升。一是垃圾房功能形象的提升;二是村部等公共场所垃圾桶应采用分类式;三是垃圾管理的不平衡性和倾倒现象还时有发生,应予加强卫生投入和监管。
        秩序:秩序管理主要表现在集镇,尤其是乱设摊、店面延伸、放置物品、乱停车等现象较为严重,在农村的主要表现为沿路放置物品和房前屋后的杂物堆放,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办法。
        3.11 桥梁
        现有桥梁进行一次专业检测,对各座桥建立档案。对桥体的整体装饰与装修,如对全镇范围内所有桥梁喷刷同种基础颜色涂料,同时应体现各座桥的桥文化与地方文化,以突出地方特色。根据每座桥的具体情况,对桥头栏杆进行适当延伸(一般为5-8米),以增加安全性。
        3.12 绿化
        (1)道路绿化工程:实现道路绿化的无缝链接,使道路绿化成为全镇绿化的主要力量。
        (2)沿河绿化工程:要完全利用水体和沿岸可利用空间广植绿化,积极营造湿地生态河道。
        (3)建筑绿化工程:对村落、小区、单位、集镇等所有建筑、建筑院子和建筑周边进行见缝插针式的绿化,实现绿化全覆盖,这方面尤其要制定依据实施,动员社会共同植绿。
        (4)生产性绿化工程:鼓励保护苗圃等生产性绿化基地建设,一是有助于经济发展,二是有助于绿化面积的增加,三是有利于植物资源的保护和苗木生产的供应。
        (5)休闲涵养性绿化工程:主要是指各大公园和片林绿地,这类固定性的绿地应更好地体现植物多样式和群落的科学配植,成为广大民众植物科普学习和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同样也是“美丽乡村”建设风景线上的看点。
        (6)进一步保护乡村古树名木,对地方乡村的古树保护树龄建议降低到50年以上,统一立牌在册保护,并使之成为植物文化保护与宣传的新亮点。
        3.13 宣传
        3.13.1村服务机构和功能建设
        美丽乡村重在农村,村是服务的最基层单位,村部功能区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最热闹区,是群众享受城市文明的最直接体现和受益地,所以村落美不美首先看村部美不美。其一村部功能区美不美首先看干部服务美不美,所以首先要在思想意识形态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体现身心和服务美;其二是要做好村部功能区的功能和形象建设,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城乡一体配套。
        3.13.2宣传氛围营造
        一是镇村二级长期固定的宣传牌和宣传围墙,二是以镇为主的阶段性宣传展示(横幅、展示屏等)。
        3.13.3功能性指示牌
        一是文化牌,对乡村文保点用特定设计的牌子进行立牌指示(底为黄色);二是农业牌,对全镇特色农业基地进行编号立牌,起到宣传、展示指导功能(底为绿色);三是对乡村旅游资源(休闲农庄、农家乐、特色街和特色村落等)进行编号立牌(底为棕红色);四是对美丽乡村经过路线所确定点进行专业性编号立牌(底为蓝色);五是根据村落主题定位,设置导览牌、介绍牌、指示牌、停车场牌等标识系统,在造型及材质上体现特色,有效实现导向与宣传功能。
        4 地方政府对美丽乡村的配套保障
        同时,地方政府部门应同步在组织机构、资金扶持、规划编制、关系协调、项目包装和长效管理等六大方面予以配套保障。
        4.1 组织机构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内容多、范围广、杂而乱的综合性整治与提升工程,地方镇党委、政府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本着长期作战的精神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力争通过努力为真正实现各镇镇容镇貌的美丽作出贡献。为此,应发文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除党委、政府人员参与外,建议把设计单位、人大与政协委员、部分社会热心人士放入,做到领导小组有领导、有技术、有监督、有活力),由主要领导担任一把手,有计划实施整个建设项目。
        4.2 资金扶持
        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应由多方筹集,政府部门应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在政策性资金用足用好的基础上争取财政的更大支持力度(一事一议);部分项目可嫁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三产、交通、水利等);部分项目如园区各企业门前形象提升(含围墙修缮、立面处理等)和标识牌的设置等费用可由企业负责,真正做到市场化操作;广告等部分项目可通过冠名等途径市场运作;可通过认购(树木的认种认养等)、认捐、垫资和无私捐款等方式让全社会参与王江泾的美丽乡村建设。
        4.3 规划编制
        “金规划、银操作”,政府领导应充分重视规划的控制与指导作用,要克服重建设,轻规划的思想,树立规划先导意识,把规划做深做细,高要求、高标准地制定美丽乡村专项规划,在编制好《美丽乡村建设专业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并进行相应提升,科学定位与指导设计与施工,从而使项目的建设实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目的。
        4.4 关系协调
        全面协调好四类关系:一是镇与上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关系,二是镇内各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关系,三是项目实施时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关系,四是长效管理的关系处理。以上四类关系要形成科学运作管理体系,只有关系协调好了,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和保持优良成果,最终使各镇的美丽乡村事业走在全市的前列。
        4.5 项目包装
        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作为镇五年计划的重要工程加以包装宣传,通过出台政府文件做好任务下达工作,同时可以通过内部刊物、宣传册页、新闻媒体等途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美丽乡村概念、目的意义和实施计划深入人心,真正达到:前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积极配合政府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中期,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特别是企业单位,要积极引导他们开展各自厂区内的卫生保护及绿化建设等工作,做到内外同步;后期,全民参与美丽乡村的维护工作,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环境卫生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应主动包装项目向上争取政策内外资金(部分项目可创新)等。
        4.6 长效管理
        加强项目的长效管理工作,一是设立管理机构,将其职能延伸到各村、各单位;二是健全卫生、绿化、秩序等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科学管理模式;三是保证资金投入,确保各类财政补助落实到位;四是组建规范化的管理队伍,真正做到从上到下有人管理;五是做好监督工作,上级部门要定时抽查,并设立举报电话,做到全民参与,从而实现长效管理。
        5 结论与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战役,需要多方共同出力。同时,地方政府部门应同步在组织机构、资金扶持、规划编制、关系协调、项目包装和长效管理等六大方面予以配套保障,实现政府、社会、群众等全民动员,从而真正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丰富农村业态氛围,使乡村在功能和形象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与提升,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和谐共赢,推动乡村旅游,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潘鲁生.美在乡村[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46.
        [2]孙君,徐宁.中国乡村建设系列丛书[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24.
        [3]卢勋,朱平国.居有其所:美丽乡村建设[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55-56.
        [4]陶良虎,陈为,卢继传.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60.
        [5]刘强.装点美丽的精神家园[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
        [6]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上海:世纪文景,201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