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三维复合地基的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邓志军
[导读] 摘要:传统复合地基在使用中存在强度不足、变形、成本高等问题,CM三维复合地基为新型复合地基,可有效规避这类问题。
        恒大地产集团广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传统复合地基在使用中存在强度不足、变形、成本高等问题,CM三维复合地基为新型复合地基,可有效规避这类问题。基于此,文章将CM三维复合地基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设计要点,然后以某工程为例,论述设计方法、流程,为设计人员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CM三维复合地基;刚性桩;亚刚性桩
        前言:CM三维复合地基是指刚性桩(C桩)、亚刚性桩(M桩)与土体、垫层优化配置,将刚性桩置于优质土层中,将亚刚性桩置于稍好土层或刚性桩1/2-1/3之间,使刚性桩、亚刚性桩与深层土间形成刚度梯度,进而提高复合地基的强度,使其满足工程建造要求。就此,关于CM三维复合地基的设计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1.CM三维复合地基的设计要点
        在CM三维复合地基设计中,首先要明确复合地基的原理,结合变量间的关系,开展设计,保障复合地基作用的有效发挥。
        1.1 CM三维复合地基特点
        CM三维复合地基由刚性桩、亚刚性桩、土体与垫层组成,在传统的刚性加筋土和土体之间,配置亚刚性部分,可有效利用深层土,在土体的纵向与横向形成刚度梯度,从整体提升土体的强度与稳定性,避免土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变形或沉降问题。基于CM三维复合地基的组成结构,可总结其使用特点:适用土层广、强度大、施工便捷等。结合工程实践,CM三维复合地基适用土层包括新近回填土、软弱土层(如砂性土层、黏性土层等)、膨胀土及高烈度地震区等,能够改善传统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大、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1.2 CM三维复合地基设计原理
        本文从基础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入手,分析CM三维复合地基的原理。在基础结构模型中,模型建构条件为基础为均匀地基,其长度为a,宽度为b,土体初始切线模量为E0,土体的黏聚力为c,土体的内摩擦角为φ。结合模型参数,可通过原状土切线模量法,进行基础非线性沉降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基础底部应力为N/A。如果基础底部应力大于地基承载力,则说明地基承载力偏低,需采取地基处理手段,将处理手段选为CM三维复合地基。结合复合地基中刚性桩与亚刚性桩的单桩荷载与沉降间的关系,进行复合地基设计,确保基础底部应力低于地基承载力[1]。
       
        图1 基础结构模型示意图
        1.3 设计要点分析
        将地基承载力对应的地基沉降为S,在进行CM三维复合地基设计时,需将基础沉降量控制在S以内。将沉降量S对应的刚性桩基承载力设为Nac、亚刚性桩承载力设为Nam,补充的刚性桩数量设为Xc、亚刚性桩数量设为Xm,则可明确如下关系式:
        Xc×Nac+Xm×Nam≥N-A×R
        其中,N是指基础上部荷载;A是指基础面积;R是指地基承载力。
        基于上述公式,设计人员可根据地基承载力与基础荷载的差距,合理设置桩的数量。同时,设计人员需对两种桩分别在Nac、Nam荷载下桩身应力与地基承载力的富余状况,并计算复合地基安全系数[2]。在单个刚性桩的Nac调整时,要求其状态接近于塑性桩,使单桩的桩基承载力趋近于单桩极限承载力。如果对单桩承载力安全系数有一定要求时,需将桩基承载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综合来说,为确保桩身应力、地基承载力与安全系数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可按照刚性-亚刚性桩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技术规范DBJT 15-79-2011,对于CM桩组合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CM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
       
        式中:—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C桩、M桩及土的承载力调整系数,—C桩、M桩的面积置换率。
        2.CM三维复合地基的设计案例
        在明确CM三维复合地基设计原理与要点的基础上,本文以某供水枢纽的左闸工程为例,分析CM三维复合地基设计的实践应用,明确其设计方法与流程,深化设计人员的认识,进一步推广CM三维复合地基的实践应用。
        2.1基础数据的计算
        在左闸工程中,基础面积为5775㎡,底面标高为-4m,标高位于中粗砂层。在计算时,将天然地基承载力设定为100 kPa;上部荷载设定为160kPa。结合左闸工程勘察资料与国家标准,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刚性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700kN,计算所得的亚刚性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N。
        2.2 CM三维复合地基的设计
        2.2.1 CM桩的选择
        结合计算参数与工程勘察资料,设计人员将刚性桩选为长螺旋高压灌注桩;亚刚性桩选为深层搅拌桩。刚性桩的桩端持力层选择砂卵砾石层,桩长均值为28m,直径为500mm,桩体材料选择C20素混凝土;亚刚性桩的桩长均值为15m,直径为500mm
        2.2.2 CM桩的设计内容
        在CM三维复合地基设计中,设计人员增加亚刚性桩,负责基础承载力的控制;刚性桩负责沉降的控制。就此,减少复合地基中刚性桩的数量,最大限度发挥土体本身的承载力,进而减少地基中桩的使用量,节约施工成本。结合左闸工程的各项参数,传统CFG桩复合地基沉降量约为79.79mm,土体承担的荷载为13.39kPa。CM三维复合地基的设计要点在于通过增加亚刚性桩、减少刚性桩的方式,使沉降量满足要求。就此,按照设计要点中的参数关系,将沉降量设定为50mm,计算地基土体承担的荷载数值为19.09kPa。该荷载对应的刚性桩数量为420根、亚刚性桩数量为3500根;刚性桩的垫层厚度为0.5m,压缩模量为30MPa;亚刚性桩的垫层厚度为0.3m,压缩模量为30MPa。
        2.2.3 CM三维复合地基的设计优势
        如果采用传统CFG桩复合地基,需要1508个刚性桩,刚性桩的单桩承担荷载为561.52KN,单位面积土体承担的荷载为13.39kPa,造价约506.7万元。在CM三维复合地基设计方案中,需配置420个刚性桩,3500个亚刚性桩,刚性桩的单桩承担荷载为690.58KN,亚刚性桩的单桩承担荷载为149.63KN,单位面积土体承担的荷载为19.09kPa,造价约403.6万元。对比上述参数可知,和传统复合地基相比,CM三维复合地基的荷载分布更为合理,施工成本更低,效益显著,可以认为CM三维复合地基可降低基础沉降量,提高基础稳定性与强度,值得推广普及。
        结论:综上所述,在CM三维复合地基设计中,设计要点在于刚性桩与亚刚性桩数量的配置、垫层厚度与桩长等参数的设置。借鉴某供水枢纽左闸工程的成功经验,设计人员可结合规范沉降量,反推地基土体承担的荷载,以此明确刚性桩与亚刚性桩的设计参数,保障CM三维复合地基优势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军.基于三维有限元的复合地基典型参数影响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8,25(06):22-25.
        [2]左德豪.CM桩复合地基在岩溶地区的研究与应用[D].广州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