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国土规划体系下美丽乡村建设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邓云钟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和国家开始注重美丽乡村建设,这是一项漫长且复杂的艰难工程,关系到乡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能力的发展,更关乎乡村的生态环境。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4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和国家开始注重美丽乡村建设,这是一项漫长且复杂的艰难工程,关系到乡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能力的发展,更关乎乡村的生态环境。在新时代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力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撑。根据我国未来发展的方针战略,对新时代背景下国土的规划问题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国土的空间规划,提升国土规划的空间治理体系。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我国国土规划和完善的产物,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产业的重视逐步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为农村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国土规划;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对我国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时代作用,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我国的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稳步加快,国土空间的保护和利用率有着明显的提高,这都归功于各类级别的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利用。新时代的政策策略,不同部门成熟的国土规划体系结构,使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实现了资源的科学配置,将国土的利用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我国的乡村建设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阻碍,影响了空间的合理利用率,是我们需要改善和克服的。
        一、美丽乡村建设概述
        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国家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它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美丽乡村建设以坚持科学的规划、以人为本、保护为重的、生态优先、整合力量和整体推进为基本原则。基本框架分为总则、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九个部分。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愈发体现出我国传统建筑与艺术的魅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融合交流现代建筑技术与乡村地域特色,在保证乡村传统建筑风格与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改造水平。在尊重乡村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建设合理的乡村建筑,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延续与传承,乡村风貌特色能够得到完美体现。以学术的眼光聚焦乡村本土文化,将基于本土文化和传统技法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的乡村改造中,激发乡村蕴含的无限潜力,保证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乡村得到更好改造,满足当地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
       
        图一:乡村建设与自然环境
        二、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经济基础落后,发展受制
        现在大多数的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产业的发展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发展受限。绝大部分农民的收入还是依靠经济作物、农作物以及养殖业,并且大多数的农村青年劳动力现在都基本是外出务工,只遗留老弱幼,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遗留的劳动力当中一般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有限,不能带动本村人进行技术的指导和共同致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少相关的管护机制,对于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出现无人管理和维修的情况。新旧制度的交替导致了这些问题的产生,影响了美丽新农村的全面建设。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建设缺乏资金,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投入和农村居民自行解决外,没有其他方面的有效资金投入。而单靠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并且政府的作为也主要是起引导、鼓励、做示范的作用,不可能全包全揽,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导致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比较落后和发展缓慢,尤其是在诸如交通、绿化、供电、给排水、环卫设施等方面配套不足或很差。
        (二)生态环境问题显著
        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个有待解决的大问题,由于过度的开发加上不合理的利用,许多的山林等林地被开垦成了种植用地,导致出现了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并且由于农药的胡乱喷洒导致地下水被污染,土壤质量遭到破坏。在农村,有一个普遍存在并且处理难的问题就是垃圾清理的问题,农村人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差,种类也是比较复杂,加上没有跟上相应的配套设施,许多的垃圾都是随处倾倒,导致了还讲的污染,也影响了乡村的整体形象。有些乡镇企业只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没有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合适的处理,导致污染物的随意排放,加剧了乡村环境的污染。与城市相比,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环境保护服务水平不高,历史欠账仍然较多。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相互交织;新污染老污染相互叠加,部分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依然突出;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诉求和环境污染现状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解决这些问题,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
       
        图二:乡村建设与环境污染
        (三)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薄弱
        建设美丽新农村的主体就是农村居民,要想提升农村的环境,建设美丽新农村,必须要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但由于受到农村教育水平落后的限制,部分农村居民的思想比较落后,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不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只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缺乏长远的意识,阻碍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文明建设,影响了美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四)规划指导落实效果差具体规划调整效果不尽人意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国家越发重视建设初期的用地规划环节,随着国土规划体系的愈发完善,我国在城市规划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在美丽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农村部分居民缺少长远的规划意识以及部分领导层管理不到位,导致规划工作进展缓慢,当地居民私自占地情况严重。城镇规划是建立在对以后的经济水平和生态环境情况的预测之上,因此纯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与未知性,因此村庄规划需要进行及时调整在满足国土规划体系的同时针对村庄的实际条件就行调整,但是在各地乡村的具体规划中,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一是建设用地规划安排过于具体,没有充分考虑到土地利用的不确定性,导致土体规划调整空间不足。二是不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而对农民种植作物进行机械安排,进而导致当地居民不积极配合规划工作,加深了当地居民对规划工作的误解。
        三、建设美丽乡村的策略
        (一)着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是国家发展和壮大的强大支柱,大力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同时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村土地的资源利用率,降低农药的使用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地理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由于农产品在品种、质量、收获时间、种植技术和条件方面的差别,以及相应的价格、地区、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变化使得当地农民不仅需要反映农产品市场供求与销售现状的信息,更需要有前瞻性和预测性的信息,因此需要更加健全的信息服务体系使农民能够与当地资源优势结合,种植出符合农业区域性发展特点的农产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保护生态环境优先,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针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对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进行合理的整治清理,生活垃圾进行及时打扫和清理,在居民门口设置垃圾桶,并有专人进行清运和监督,对乱扔垃圾和破换环境的人进行惩罚,设立奖惩机制。同时对于村落的建设和规划要科学、合理、美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引进和发展新能源,鼓励使用农家肥,减少农药的使用频率。做到垃圾处理规范化,村容村貌整洁化。对于规划过程中所遇到的用地矛盾可以参照下表进行优先级划定。
        表1:不同地区的环境保护
       
        图例
        ×:除个别特例外不存在重叠情况;
        √:协调两类用地情况;
        ←:重叠时以箭头方向优先;
        A: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农业用地协调进行建设利用;
        B:以建设用地优先,同时保护作为绿地的森林;
        C: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森林地区协调进行建设利用;
        D:以农业用地优先,同时与农业用地协调作为森林用地;
        E:森林用地优先,与森林用地协调可作为农业用地;
        F:进行旅游资源地区的维护,实现建设利用。
        (三)积极宣传,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
        要建设美丽乡村,就要积极地发展农村文明,倡导大家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人有责。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风俗,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组织生态文明教育的学习活动,渗透培养村民的文明生态发展的意识,做到经济与生态文明共发展。
        (四)听取当地居民意见,提高规划设计人员自身能力
        规划指导与管理的发挥效果在于当地政府对于农林、水利以及当地居民的协调能力,在规划初期各级政府往往只重视当地农林产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当地居民的自身意愿与建议,使得当地居民缺少对于政府规划工作的理解,规划工作不单单只是一张看起来美丽的效果图,更重要的是让当地居民看见未来居住地区环境的变化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美丽乡村建设于乡村受用于当地居民,只有让当地居民参与和提出建议,做好规划前期的宣传讲解工作才能真正做到让当地居民满意的规划工作。对于乡村改造设计人员来讲,要根据城乡一体化体制的实施情况,从该体制入手,做好乡村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提升农村的整体收入水平,保证乡村生活环境得到更好改善,真正实现提升乡村品质的目标。此外,乡村改造人员还要从农村角度进行分析,运用先进的改造设计理念,保证乡村建设更为合理,营造多样性生活情况,保证乡村活力得到全面提升。结合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在尊重乡村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乡村改造设计方案。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是新时代背景下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国土规划和完善的关键一步,也是实现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但建设美丽乡村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离不开政策的指引和国家的规划,我们坚定信心,一定会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孔祥利,夏金梅.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关联及协同路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02):10-18.
        [2]曹璐,谭静,魏来,卓佳,华传哲,蒋鸣,冯旭.我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02):14-20.
        [3]赵凯茜,吴桐,姚朋.风景园林学助推乡村振兴的途径与策略[J].规划师,2019,35(11):32-37.
        [4]陈明星,梁龙武,王振波,张文忠,余建辉,梁宜.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J].地理学报,2019,74(12):2467-2481.
        [5]李大勇.乡村振兴空间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智能城市,2019,5(23):110 -111.
        [6]赵广英,李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详细规划技术改革思路[J].城市规划学刊,2019(04):37-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