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农村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人口、产业、土地三个基本要素,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统筹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手段。乡村振兴战略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在这个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应将重心放在优化人居环境以及改善城乡人地关系上,重塑乡村地域功能与结构,保障生态以及粮食安全,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城乡融合视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评价
引言
国家经济的发展进步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推动,农村发展过程之中,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通常被城镇所运用,为城镇发展带来前进的契机与平台。把土地发展当中所获得的利益用到农村建设之中,从而使得城市与农村之间协调发展。国家现在倡导运用工业对农业进行反哺,城市对农村进行反哺等方式。市场经济逐渐发展环境下,使得对于农村土地再利用得到实现,其中关键的形式为出租与转包等多方面,从而使得机械化、产业化以及规模化经营活动得到实现,土地的运用效率提升得到有效实现。
一、土地综合整治促使城乡统筹发展关键环节及落脚点
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统筹之间的“通道”,揭示出土地综合整治促使城乡统筹发展途径,而且还体现出土地综合整治的范围延展性、手段多样性、内涵丰富性以及目标多元性,对进一步明确城乡统筹发展具体的载体与抓手提供相关依据。所以,以土地综合整治内容与功能为线,利用土地综合整治促使城乡统筹“通道”作为纲要,使各种通道所对应关键环节与落脚点得到明确,是对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进行考察,促使城乡统筹发展成效、状况与典型经验关键的依据与支撑。因此,从对于农业的生产条件进行改善出发,与土地综合整治对应的关键内容以及发展方向为高标准的农田整治,涵盖了4个落脚点。①耕作田块的修筑,经过田块的归并以及调形,使土地的耕作环境得到改善,对机械化工作与适度规模的经营创造相应环境,进而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上升;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经过农村的灌溉水源以及灌排渠系修建以及维护,使农业中水资源运用得到完善;③田间道路的建设,经过村间道路与田间道路以及机耕道新建与改善,使得地块之间连通性以及资源要素流动性得到有效提升;④农地资源的巩固,经过增大耕地面积使非农建设占用与生态建设工程对于耕地需要得到提升,经过耕地质量的提升使耕地的综合生产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城乡融合发展对土地综合整治的新要求
2006年以来,我国加强农业农村的资源投入,提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等城乡关系定位。城乡关系变迁发展,城乡二元对立关系转向城乡融合关系,促使“土地整治”转向“土地综合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被认为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土地整治转型的有效模式和重要方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对土地综合整治提出新的要求: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价值、促进城乡发展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社会合作治理、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乡融合视域下的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土地整治工程和社会治理等多方面,是城市与乡村之间“全要素”的协调发展。
三、土地综合整治的优化措施分析
(一)实施城乡统筹型土地整治
从全局出发,关注土地治理在农户、地块、村镇等不同层面的应用,根据人地关系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统筹好各地区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土地和产业、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构建城乡统筹型的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将土地综合整治需求和顶层设计融合在一起,充分考虑农民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的真实需求,从城乡融合发展角度,准确把握土地整治方向,精准布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例如,村镇层面可以立足于村镇人口密度、发展规模、经济条件等准确定位村镇功能和特色,对不同类型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统筹安排。将村镇发展定位和农户需求结合起来,统筹地块,关联不同地块的空间和功能,以此提升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效率和质量。
(二)实施多功能型生产空间整治
实施多功能型生产空间整治的重点在于应用生态化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根据农村土地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确定农村土地的价值导向和功能,找到限制土地复合功能实现的因子,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和功能定位之间的匹配度以及土地整合整治效率。因此,土地综合整治应向建设生态良田方向转变,不仅要保障土地的基础功能,还应深入挖掘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构建生产空间体系。
(三)实施绿色发展型生态空间治理
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在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共同约束下实现低碳、均衡、循环以及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也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发展型生态空间治理模式,通过土地综合治理恢复和重建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破坏的生态系统,提升农村生态景观的连通性以及农村的生态质量。在农村土地整治时还应考虑生态环境、土地适宜性等因素,建设林业重点工程,保护多样化生物,防止毁林造地、盲目开垦等行为。根据建设“两型”社会、推进绿色发展的要求,开展生态河湖修复和治理活动,形成安全、稳固的生态屏障,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强化农村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
(四)创新土地综合整治利益共享机制
土地综合整治既需要多元主体共建共治,更要实现改革的红利共享,协调多元主体土地利益关系。创新土地综合整治利益共享机制,包括协调农户与集体、国家的利益关系,农村与城市利益关系,代际利益关系等。创新完善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保障农民土地利益。转变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土地整治过程中把城乡看作平等的双方,避免为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土地需求而牺牲农村、农民的发展空间。
(五)尊重民意的选择,对农民权益进行维护
首先,将农民利益放于首要地位。进行规划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对于农民的土地权利进行明确,并建立起相应的听证质询机制与规划信息的公示机制,实施土地整治管理阳光操作,积极指引农民全程参加,土地整治的规划编制、项目设计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需要做到对当地农民建议的充分听取,做到尊重农民与依靠农民,使得农民群众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尊重农民群众参与权、知情权以及财产处置权等。旧村拆迁进程当中,假如农民是不愿意离开的,需要积极进行思想工作,并引导其走向正确道路,不能够强行进行拆迁,对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做到切实维护。其次,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实惠。在试点选取、规划设计还有新村的建设方案编制全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程序。作为政府单位要对农民提供免费、实用、美观以及安全的建设通用图,并对由于资金困难而暂时无法建设新房弱势农户,需要免费提供相应的周转房。最后,对于农民的就业致富途径进行拓宽。政府单位邀请专业培训公司对于社区劳动力实施技能培训教育,加强劳务的输出力度,积极指引群众将土地流转与结构调节工作做好,并吸引农村劳动力选择就近的产业区企业工作,进而帮助农民一起致富。
结语
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目的是促进经济能够得到更好发展,所以应当关注规划落实程度,而且还需强化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实施全方位施工管理工作,从而确保项目质量是可靠的。除此之外,还应当使农户们对于土地的综合整治各个方面内容有着更多了解,像是项目性质、土地置换、设计方案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情况有所了解,而且需多与农民实施沟通交流,多询问农民的建议与意见,并使农民可以主动参与整治工作,特别是参加监督管理与项目建设,进而使得农民利益落实以及城乡统筹的协调发展得到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晓瑞,徐翠兰,施振斌,等.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J].国土资源情报,2019(07):8-13.
[2]张伟,彭晓燕.城乡融合视域下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评价及优化[J].中国土地,2020(0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