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9期   作者:冯成霞
[导读] 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农村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农村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村庄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任务的最终落实,在我国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占据基础性的地位。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别是开展了村庄规划志愿服务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不过,相关调研发现,各地在确保村庄规划实用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须采取相应对策予以解决。
        关键词:新形势下;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引言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村庄空间重构、规划管控、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村庄土地制度改革方案任务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通过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指导村庄土地整理、村庄土地合理利用、村庄产业规划及村庄建设等工作,对于保障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协调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指导乡村振兴建设规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内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
         1.1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地方政府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新时期的土地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深入检查土地管理现状,无法动态掌握土地管理使用实际情况,不能很好的依据国家现行规定执行土地资源规划,存在土地违法使用问题,容易造成当地农村用地面积和城市建设土地征用面积、修路土地使用面积失衡严重。部分区域具有较大土地面积,由于引起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注意,为了从中牟取更多经济利益,想尽办法通过建设新农村之名等途径实现农村用地的占用目的,大幅度降低了农村耕地面积,结合近两年我国土地整体管理和使用发展趋势分析,此问题仍有进一步扩大的发展态势。
         1.2农民耕地矛盾严重
        一直以来,土地都是农村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农村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所以在土地征用和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引发农民耕地之间的矛盾,现阶段土地管理面临的农民耕地矛盾包括以下两点:首先,从我国各个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来看,农村人口仍旧庞大,耕地面积快速减少,自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土地管理按照分配后具有30年不变的制度,导致很多农户家里新出生的小孩无土地资源可分,老人去世后土地资源未及时上交,引起土地资源分配不均的严重问题,该情况在土地少、口多地区尤为突出。部分农户觉得土地资源用来播种粮食难以达到预期经济效益,所以土地资源在使用中进行苗木、花卉种植,甚至个别农户私下进行非法土地非法交易,以上均与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相背离,同时容易进一步减少耕地面积。其次,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很多地区农民选择到城市外出务工,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水平,当地农村出现无人种植耕地的尴尬局面。造成土地资源大面积荒芜,尽管国家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种植相关扶持政策,给种植土地的农民相应补贴,不过因为相较于外出务工而言,种地效益更低一些,所以大部分农民依旧继续外出务工,无法从根源上很好的改善耕地资源荒芜的无人种植现状。
         2新形势下的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2.1在县域层面加强居民点体系规划
        集中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导致人口规模聚集,使那些区位差、自然资源禀赋低、居住人口少的自然村庄消亡难以避免,“迁村并点”已是农村发展的趋势。实际上,农民内心完全理解“迁村并点”、优化配置公共基础设施的现实意义。现阶段的农村人口迁移不只是局限于本村、本乡,而是形成了梯度转移的规律。每个村庄都不愿被列入搬迁撤并类对象,这就需要政府在县域层面进行科学统筹,编制居民点体系规划,优化主要公共基础设施的配置,重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健全村庄功能,并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产业和消费的聚集,引导人口向中心村、集镇聚集。

对于人口规模小、地处边远山区、交通条件差、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被永久基本农田包围的小村落,则应列入重点搬迁撤并对象。
         2.2强化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结合
        村庄规划既要落实上位规划的各项目标,又要解决制约当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实问题,是一个充分体现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典型规划。目标导向,并不是简单地落实上级规划的各类规划指标,还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根据村庄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村庄自然资源的利用战略,而目前很多村庄规划试点经常忽视这一点。村庄问题的诊断最终也应以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为导向。如不少村庄诊断出产业发展缓慢、经济基础薄弱,生活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脏乱差,“空心村”现象严重、建设用地利用粗放等问题,却没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方面的原因,比如是否产业用地保障不够,是否基础设施用地不够或布置不科学,是否缺乏村庄体系规划的引导,是否缺乏闲置宅基地盘活机制,进而导致后续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缺乏针对性。
         2.3加强用途管制的制度建设
        村庄规划的范围均属于城镇开发边界外,因地制宜地对村庄规划进行空间用途分区,并制定相应的用途管制规则,已成为“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管制方式的基础。由于目前对于如何构建村庄规划用途管制体系及制定用途管制规则尚未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各地在试点中,大部分村庄规划缺乏详细的用途管制分区和针对性制定管制规则,有的只是简单地按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大类提出了原则性的用途管制要求,有的直接套用原国家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的技术规程中用途分区体系及其用途管制规则,既缺乏实际管制效力,也不具可操作性。从理论上看,村庄规划的用途管制,应在“三线三区”的基础上细化。其中,建设用地的不同管制区,应在建设项目属性、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甚至建筑风格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生产用地的不同管制区,应对土地利用强度、耕地的用养结合做出规定,并鼓励生态耕种,控制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任何有损于耕地生态系统的行为,在促进耕地质量保护的同时,也能保障农产品的安全;生态用地的不同管制区,则应根据不同地段的资源环境本底和生态脆弱性制定相应保护要求和利用约束。
         2.4关注农村畜禽养殖用地规范发展
        近两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社会发展对畜禽食品产量需求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农民加入到畜禽养殖中,通过建设养殖场,引入规模化养殖经营模式,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一定数量的用地需求,只有针对性开展土地管理工作,才能够顺应畜禽规模化养殖发展趋势,达到整体规划农村土地资源,科学建设、合理布局的管理效果[5]。保证农业耕种用地不会被违规用于畜禽养殖,提倡农民的养殖创业通过废弃地或荒地开发进行,杜绝基本农田被畜禽养殖占用行为,规范农村畜禽养殖用地的管理工作,切实减少私改土地用途情况,在提升农村畜禽养殖效益和规范化发展水平同时,更好的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
         结语
        目前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正处在完善阶段,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构建符合“多规合一”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而,应继续深化对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通过实践逐渐优化编制内容、技术和方法,使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倪维秋.以土地制度创新推动乡村振兴[J].中国土地,2018,388(05):39-40.
        [2]张成昭.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J].低碳世界,2014(15):176-177.
        [3]杨宗升.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