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利水电 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9期   作者:祁中英
[导读]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性、重点型工程,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
        摘? 要: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性、重点型工程,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任务量大施工建设内容较多、较为复杂。相应的对基础的处理要求较高。创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积累个丰富工作经验、强化对相关配套设施、现场施工等的管理。致力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众所周知,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我国组织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水利水电工程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正常运转、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就是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就是在推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难度较大、内容较为复杂。为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整体的稳定运营和安全建设,做好基础处理工作十分重要。基础处理工作的质量决定整体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积极的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现场管理等创新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从而推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1探究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质量的相关因素
1.1地质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受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岩石结构、砂石、软土等不同的地址环境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工作的要求不同。岩石结构形成过程中常常伴有断层、裂缝、断层等等。使得当地的地质环境的基础承载力受到损害。岩体强度被削弱,常常受到外力的影响出现变形、损坏。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建设时,易出现沉降、滑移等问题。给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砂石缺乏稳定性,沙土疏松,在振动荷载等外力的作用下,常常出现液化问题。使得基础沉降问题明显。造成施工建设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受到破坏,不利于施工建设的稳定、顺利运行。软土含水量较大、密度小、空隙大、透水性不佳。软土很容易出现触变和流变。软土的抗剪力较差,抗压能力较小。在进行施工建设时,很容易出现不堪承载的问题。软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这也就造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安全性较低。
1.2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产生影响。自然灾害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破坏非常大。由于自然灾害无法预防和控制,或多或少都会对基础处理产生影响。气候变化是影响基础处理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大的时间段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效率就会下降,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相关的人力资源和消耗资金投入。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天气预报和预防工作,积极采取抗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对低级产生的影响。
1.2渗漏问题。渗漏问题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质量的最严重的问题。造成渗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相关人员在做勘探侦查工作时,忽视了地下水的影响,出现地下水渗漏的问题。相关技术质量不过关,相关施工设计、方法出现问题。使得建筑物荷载不够,受到水压的影响,产生渗漏。
        2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处理问题分析
        2.1 坝体填筑施工方法分析
        坝体填筑施工技术的关键是坝面流水作业操作。其中,对坝面流水作业方向以及工作段大小进行划分时,一定要与坝面面积相符合,并满足施工机械正常作业要求。坝面宽度应大于碾压机械能错车与压实的最小宽度,一般为10~20m;长度主要考虑碾压机械的作业要求,一般为40~100m。此外,填筑土的时间也是该技术所必须要考虑的,巧妙运用施工技术,防止出现作业循环时间延长的现象,在冬季与夏季开展施工过程时需要注意热量流失问题。为了保证在流水作业完成后能够同时进行卸料与平料,工程人员应制定好具体工序数目和作业时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国对裂缝补救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裂缝形变状态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甚至导致塌方,因此,施工人员要注意裂缝问题[4]。
        2.2 预应力锚固施工方法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是预应力锚固技术,其是对预应力岩锚以及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一种统称。

充分使用预应力锚固技术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润空间,这项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固建筑物,增加居民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体验。此外,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还拥有比较独特的建筑建设功能。伴随GPS技术的发展,预应力锚固技术与之产生了交集,在结合GPS后,可以更好地对设计方向、形状、施工锚固深度进行调整,并对需要完善和修理的建筑物施加预应力,使建筑物的受力变得平衡,以实现建筑物的稳定性。此外,还要注意到,由于坝型形式各不相同,因此,水利水电工
        程对建筑物稳定性的要求也不同,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该工程对稳定性的要求并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因此,工程人员首先要对坝体与坝基受理结构进行分析,采集相应的数据资料,为预应力锚固技术使用做好准备[5]。
        2.3 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碾压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被建筑企业广泛使用。碾压混凝土技术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混合材料,均匀搅拌混合后,得到一种干硬性混凝土材料。然后通过使用铺筑装备,采用震动的方法对混凝土进行分层碾压。施工完毕后可以得到土石坝,土石坝具有强度高、防渗漏等特点,坝身具有溢流的特性。同时,该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具有便利、简单、清洁的特点,只需采用大型建筑工程通用的机械设备即可。施工速度和施工速率不仅得到显著提高,还能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因此,这种工程施工技术在建筑市场上较为常见,广受建筑行业投资者以及工作人员欢迎。
        2.4 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施工单位提前设计与准备导流方案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导流技术的关键。整个工程设计方案是否周密、施工质量高低与工程成本管理、施工过程的安全都有密切联系。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具备专业技能,能够准确合理地设计施工方案。对于这项施工技术,解决施工导流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是采用修筑围堰的办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导流对河床水流进行十分严格的控制部署。为了保证建筑物的顺利施工,可以采用围堰围护基坑的方式,以有效地将河水引入泄水通道之内向外进行排泄,这也是施工导流的关键。当地的地形、温度、湿度及气候等,也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此外,施工人员应在施工前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当地是否处于枯水期,因为在枯水季施工能够大大节约建筑施工成本,节约工程施工时间,因此,准确把握河流的洪枯季节是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6]。
        3 结语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项目之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改善都相当重要,这就要求相关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加大质量控制,不断引进新技术。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从施工环境入手,对每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手段,并不断进行学习和研究。当然,必要情况下,施工单位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和施工作业流程,并结合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保消除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雷少雄.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4):149-150.
        [2]刘忠华.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45-56.
        [3]陈宇.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182-183.
        [4]王文第.贵州农业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16(23):31.
        [5]彭声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4):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