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葛友荣 许显辉 罗旋
[导读] 气象服务能力必然要以气象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和发展能力为基础,
        摘要:气象服务能力必然要以气象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和发展能力为基础,其主要的核心和预期目标是着力发展公共气象事业,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可预测的气象灾害,以保障人民的生活、生产安全、财产安全等。拥有稳定的客观环境才得以保障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我国现在正处于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阶段,气象服务水平也正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想要达到防灾减灾的预期效果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完整的治理体系,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工作人员过硬的工作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和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气象服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气象;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实施策略

        气象服务所涉及的范畴领域与国家的各行各业的利益与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环境安全领域、食品安全领域、国土资源规划领域、淡水资源领域等等,特别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淡水资源,它直接关系到了国民的生存问题。气象服务是由政府资金所扶持的,在技术方面必须积极学习国际的先进科技,全面深入展开对气象问题的探究。人类虽然不能凭己之力改变自然规律,但可以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让规律为人类所服务,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气象服务,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
        
一、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措施
        (一)增强公共气象服务意识
        大力宣传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对于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国土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从基层政府开始对气象服务引起足够的重视,支持气象服务工作,并引导基层群众了解气象对于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上级气象领导部门要深入贯彻领会气象服务精神,将优质的服务融入进气象工作的各个板块之中去,开创气象服务工作的新气象。
        (二)完善气象服务法律法规
        通过制定《气象服务管理办法》、《公共气象服务行业服务标准》等相关办法和法律法规,规范气象服务的行业标准,明确各级气象服务机构、单位、个人的工作标准以及评定办法,实现气象服务行业标准化管理。逐步实现气象服务现代化发展目标,落实服务机构实体化发展方向,完善服务队伍专业化工作目标。
        (三)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
        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气象科普能力的建设,在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科学认识和了解的同时,也要着力增强气象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气象服务由咨询服务向工程化服务的演变。例如,根据气象服务内容的具体要求,在招聘时要升高入职门槛,引入专业性人才。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气象单位要定期安排员工工作培训,引进先进的工作技术和工作经验组织员工进行深入学习。还可以通过下发资料的方式让员工不间断的吸收专业知识,并以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为时间节点进行专业知识考核,考核结果将影响奖金和福利的下发。以气象服务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多方面引进人才,形成复合型人才工作队伍。

这不仅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员工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探究,培养出一支知识结构相互融合、技术互补的高素质工作队伍。
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及工作机制
        想要有效的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要以我国相关法律为基本准则,对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修订,并且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性强的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加强基层重大气象灾害科普及预警响应工作
        “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核心知道要旨,从基层向上逐层展开工作是防灾减灾最行之有效的策略。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例如,可以以基层社区街道为单位,定期开展居民活动,以讲座或其他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气象灾害会对我们的社会和自身财产及人身安全造成哪些可怕的危害,向群众科普如果遇到极端自然灾害时应当怎样做,这不仅可以增强居民对气象灾害的了解,还可以帮助政府在突发气象灾害时及时疏导和安置居民。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可能会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关部门应当制定一系列气象灾害防御计划,并且做到覆盖面广,应急备选方案多,如要覆盖土地、交通、农业、生态、水利、人民人身财产安全、环境、城市安全等多个领域。政府还应当充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使每个部门的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最大化发挥,这样可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升处理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应急能力。例如,有关部门要根据近年来的自然发展规律,利用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技术预测出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气象灾害,根据此既要制定出防灾减灾的预警方案,又要制定出本地区居民的安置计划,并要制定出多个备选方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多种情况。如在农村地区,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会发生连降暴雨的天气现象,就要安排工作人员和联合制定地区的基层干部及时组织靠山的村民撤离,以免因为洪水和泥石流造成不可挽回的人员财产损失。
        (三)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科技成果
        我国气象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向国际化靠拢,积极与气象服务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和共享。防灾减灾工作涉及到诸多领域,需要借助科学的国际合作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例如当前所备受关注的大气污染物问题、全球变暖问题等等,这不是仅凭一个国家的一己之力就可以控制的,需要国际间多个国家协同努力才会有成效。因此,我国要积极参与世界卫生气象组织的工作与活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先进的科技在国际间快速共享。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完善气象服务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增强服务水平以及面对防灾减灾的挑战,不仅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建立长效机制,还需要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同时从业工作人员需要拥有过硬的工作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剑强. 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J]. 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4):00291-00291.
[2] 苏晓妹, 牛星雅, 王东. 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J]. 农业与技术, 2015, v.35;No.237(16):199.
[3] 巴桑加参, 尼玛. 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J]. 地球, 2016, 000(003):394-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