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石结构古建 筑修缮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9期   作者:安荣国
[导读] 近年来古建筑的保护越来越受重视,砖石墙体作为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近年来古建筑的保护越来越受重视,砖石墙体作为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进行保护施工十分有必要。在对古建筑砖石墙体保护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兼顾建筑安全稳定性及历史文化价值。一味地应用拆除重砌方式是不可取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结构性保护施工。鉴于此,本文对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建筑;砖石墙体;结构性保护施工
引言
        古建筑砖石墙体受时间推移、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工艺水平限制等因素,在当前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对古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历史文化价值造成了巨大影响和破坏。对此,有必要加强砖石墙体的结构性保护施工,在施工前做好勘察及研究工作,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同时科学选择建筑材料,优化结构,全面保障施工质量,为古建筑的保护与历史文化价值的延续提供有力支持。
1对古建筑砖石墙体进行保护施工的必要性
        木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不过砖石墙体的重要性依旧不可忽视。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明清时期砖石墙体已然成为建筑的重要结构,其不但保障了建筑安全,也很好地满足了建筑功能要求及设计理念,而且部分古建筑砖墙本身就包含图案、砖雕等元素,是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当今古建筑保护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而砖石墙体作为古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对其进行保护不仅仅是保障古建筑本身完整,同时也是保护文物建筑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的主要途径。导致古建筑砖石墙体出现结构倾斜、倒塌、空鼓、裂缝、“两张皮”等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工艺上,受限于时代建筑工艺,古建筑砖石墙体自身稳固性尚可,但是却缺乏科学理论支持,在风化现象、物理结构、材料性质、地质环境、施工规范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导致其使用寿命往往较短,到如今便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古建筑在时间推移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与破坏,如地震、洪水、狂风、蓄意损坏等,必须加强保护。
2保护和修缮原则
        现阶段,人们对古建修缮原则就是需要做到修旧如旧,不但需要对古建的历史信息保存,还需要将其艳丽光彩展现出来,将修旧如旧的原则作为核心实施修缮和保护。首先,原真性原则,这种原则主要就是古建保护和修缮中,需要将建筑的价值和特色保留,将古建历史信息呈现出来,不是一味的仿造,需要对真实性体现出来,比如,以番禺四大古祠之一的石楼镇陈氏宗祠为例,在实际的修缮中就将其原面貌很好的还原。其次,保护性原则。在古建保护和修缮当中,对其保护和修缮不但需要对古建自身本体进行保护和修缮,还需要对古建周边的古街以及古巷和树木等进行保护,使得围绕古建成为较为完整的一个整体。并且,还需要对和古建相关的艺术以及生活方式和习俗等加强保护和修缮,这也就将古建筑的完整性很好的呈现出来。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古建保护和修缮最为根本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将古建保护和修缮范围扩展,对艺术以及文学和民俗等做好深化挖掘,并且做好协作化保护,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完善。
3保护和修缮古建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当下人们对于古建筑修缮和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也对于相关技术提升方面缺乏重视,对专业修缮的工作无法提供足够帮助。民众在日常的生活和旅游等与古建筑接触中常常对古建筑造成破坏,甚至是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对于文化建设工作提升了重视的程度,但是相对于修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言,对传统文化本身价值的重视程度依然不高。
        第二,古建筑修缮工作整体面临着较大的工作难度,人们在当前的建设过程中将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古建筑的修缮热情也比较高,一部分城市受到经济发展及城市整体规划等因素的制约,也就需要对于古建筑进行迁移。而这种方式会导致古建筑自身结构和作用产生了破坏,古建筑的修缮难度增大。


4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的几点建议
        4.1科学编制修缮方案
        砖石结构古建筑在材料组成、受损原因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开展修缮作业前,应当提前做好古建筑的现场调查,并做好相关信息的记录。例如古建筑的结构、材料等,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如三维扫描技术等)获取古建筑的坐标信息,并制作三维模型,对修缮作业的开展有很好的帮助。结合现有的资料,编制修缮方案。在该方案中,应采用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配合的方法,明确修缮的要求和效果。另外像采用何种材料、如何进行施工等,也都需要在修缮方案中详细体现,为下一步规范化作业提供指导和参考。
        4.2重视修缮队伍建设
        随着近年来古建筑修缮任务越来越重,专业的修缮队伍数量匮乏的弊端也逐渐体现出来。要想胜任古建筑修缮工作,除了要熟练掌握建筑设计、施工等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对古建筑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够根据古建筑的修建年代、结构型式、材料组成等,编制科学的修缮方案,加强修缮技术控制,尽量恢复古建筑的原貌。因此,文物保护单位要注重内部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扩充古建筑修缮人才数量,又要提高其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今后古建筑修缮工作开展需要
        4.3优化结构
        结构是砖石墙体的基础,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墙体稳定性与安全性。在进行古建筑砖石墙体结构性保护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使用年限、荷载效应以及抗震设防等要求及规范继续进行施工,加强施工控制,全方位确保施工质量,确保结构稳定。
        4.4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在开展古代建筑的修复作业以前,前期的准备作业是至关重要的。为确保能够使古代建筑的修复作业有序开展,准备工作可以大大减少出现失误的概率,从而保证好后续的工作状态。在古代建筑修复作业进行之前,就要对古代建筑原本的建筑样貌进行记录,以便在修复的时候也开展有关工作的参考以及记录,预防在后期的修复的时候发生古代建筑外部形态发生变化的状况,影响了古代建筑的实际历史文化价值。建筑原始面貌记录作业时至关重要的,允许采取拍照和摄像的方式进行,也需要对于古建筑的细节方面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好古建筑的整体特征。在古代建筑的观测的时候,就要针对修补的地方有个精确的定位以及记录,在古代建筑进行修复的时候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维修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针对古代建筑是不是开展过其他修复展开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如果已经进行过修复就需要开展曾经的数据资料作为参考,提高修复工作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
结束语
        古建筑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通过了解古建筑,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历史。而古建筑修缮工程是较为复杂的,因此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对于古建筑内在情怀的一种热爱,在工作当中需要时刻的小心、谨慎,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对古建筑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对于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当及时地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合理解决。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找到适合当前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的最佳模式,促进施工的有序进行,保证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高树影.论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J].中国民族博览,2019(06):189-190.
[2]纪婕,郑欢.古建修缮技术在古华轩维修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05):63-64.
[3]厉樟.古建筑修缮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3):187.
[4]张须芳.研究古建筑修缮的原则与施工管理的问题[J].居舍,2019(01):23.
[5]雷鸣鸿.探析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J].中国民族博览,2019(16):234-235.
[6]王艳淑.修缮工程预算定额的相关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9(35):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