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交通堵塞问题愈发严重,这也促使地铁项目的建设、运营。地铁运营阶段时常会存在许多风险,因此,本文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加以分析,同时,介绍管控风险的关键流程和形式,进而提出合理的风控改进思路,以期为有关工作人员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因素;运营改进;城市轨道交通
引言:在如今的城市当中,地铁属于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城市建设规模与日俱增的过程中,交通人流量、车流量都有所加大。地铁的出现能够使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民众出行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如今,民众对地铁运营的安全性愈发关注,因此,有关部门若想有效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当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了解,如此便可更顺利地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地铁运行更加正常。
一、地铁运营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
(一)运营管理因素
对于地铁运营系统来说,不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属于引发风险的关键因素。部分城市管理地铁系统的部门不能明确工作职能,使得工作人员维护地铁运营环境的时候针对性、目的性较为匮乏。不全面的系统管理也不能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使各管理部门不能有效配合、协调。此外,部门不能落实预防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应对突发事故,一旦发生突发事故,便会大量引发伤亡[1]。
(二)运营环境因素
在地铁运行阶段,其运营环境能够决定其运营安全。通常会引发风险的环境因素包含:人文、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等,其中外部环境较为关键,其主要为较难把握的管理环境,而可以人为进行管理的环境即内部环境。各种环境都有着明显的两面性,除了可以为地铁运营提供良好空间,同样也能出现负面效果。所以,倘若管理人员想提升安全管理水准,就应积极调整内控环境。
(三)运营设施因素
运营设施在地铁运营阶段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关设施包括供电、车辆以及机电等关键系统,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便将影响地铁运营的安全性。陈旧的地铁设施,较为落后的设计模式,都将为地铁运营带来诸多风险,最终往往会引发安全事故。比如:地铁站所用供电系统主要组成系统为低压配电、电源以及直流牵引供电等,因为上述系统有着较为复杂的电路,一旦短路将增加电流,当电流超过标准值则会有火花出现,继而引发火灾。此外,若线路出现故障或者供电设备较陈旧,同样会造成安全事故。同时,乘客疏散阶段时常会受阻,因此,导致部分乘客停留与出口,影响沿线地面。
(四)运营人为因素
管理地铁运营安全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就是人,因此,此因素极为重要。若工作人员不够细心,乘客也未遵循相应标准,便会提升事故发生几率。最常见的人为风险包含:
(1)由于检查不细致出现漏检,部分乘客会携带易爆、易燃物;另外,如果有不遵循规定的乘客与地铁上打闹、抽烟,也会加大风险。
(2)在列车运行阶段设施、设备发生故障,工作人员有不规范的操作,同样会提升事故发生几率。
(3)站厅、站台的超负荷人流极易引发人流拥挤甚至踩踏事故。特别是在每日上班、下班的高峰阶段,站内指引如果未落实到位、不够及时,更会引发乘客从电扶梯、楼梯上挤下去而引发人员伤亡[2]。
二、管控地铁运营风险的关键流程和形式
在研究地铁运营风控技术以及发生风险的规律过程中,相应的管理工作极为关键,其能够使风险管理工作具备管理性、规范性、经济性、前瞻性以及目标性等优势。
(一)识别风险
所谓识别地铁运营的风险,即将地铁在运营阶段对安全产生影响的潜在风险隐患找出来,这属于风控的第一步。识别风险时,管理人员应该对系统特征、构成与其余组成部分间关联性加以确定,同时,对各环节内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全方位检查。此外,还应对各种风险可能产生的威胁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对风险的范围加以确定,制定好各类风险的应急预案。
(二)分析风险
分析地铁运营的风险,即全方位分析可能引发地铁运营风险的各种后果。执行此项工作时,分析人员应当认真分析并且量化个别风险元素,继而生成相应清单,方便管理部门有效制定好对应的管控方案。伴随科技提升,相应的风险分析工作必将遇到更多难题,管理部门必须持续提升自身分析的水准,方能使风险得到全面降低。
(三)评估风险
此项工作主要是全面、合理地评价地铁运营风险会引发的各种后果,随后按照后果严重程度展开科学的排序,并且对相应解决措施加以考虑,对效益、风险以及成本间关联性加以确认。
此项工作的关键为对风险整体影响加以考虑。对地铁运营风险展开全面评估的时候,应优先对实施管理决策使可能引发的后果、危害等能否被充分接受进行全面预测。不同程度的风险,其处理顺序也会有所差异。
(四)风控决策
风控决策即基于风险的分析和评估最终结果,制定合理的风控措施,以便使地铁运营安全受到风险的影响得以降低。在通常情况下,常见的风险策略包括了:
(1)积极制定科学的风控以及应急举措,全方位降低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各种危害,从而合理控制风险。
(2)对风险进行适当转移,使运营主体受到风险的危害下降。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并非全部风险都可以被有效转移的。
进行风控决策时,有关人员应该对效益和成本间关系予以综合考虑,以便保证制定出最合适的风控计划。
三、地铁运营安全的风控改进思路
(一)提升相关人员风控和安全意识
若想使地铁运营更加安全,管理部门就应加大对乘客以及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即对普通的乘客以及工作人员,均应耐心对其宣传安全知识。管理部门需要强化自身培训体系,对工作人员展开全面培训,除了应将相应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工作人员,更应使其对发生安全事故之后第一时间应做到的各项工作加以掌握,使其具备当发生事故的时候可以马上对现场人员进行科学疏散的能力。此外,除了应对员工时间能力与基础知识进行培训,更应建立健全管理系统,同时确保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展开自行管理,如此便可有效强化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3]。与此同时,部门也应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安全教育乘客的工作上。比如,应将安全防范标语张贴于地铁站当中可,以便随时强化乘客的风险理念,并且借助视频以及广播等方式于站内向广大乘客全面宣传教育知识,例如宣传时对乘客进行不可携带易爆、易燃物品的提示。一旦地铁出现安全事故,管理人员应该保持冷静,严格服从现场的指挥调度,确保民众有序撤离现场。
(二)建立健全安全评估系统
安全评估系统的建立健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地铁运营安全提供可靠保障。评估系统主要的范围囊括系统全环节以及地铁运营最终效果,全面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1)对每一日地铁运行的次数进行合理评估,如此方能对地铁时机运营情况安全性加以掌握。
(2)精准评估系统设施安全性,确保地铁内全部子系统能够展开积极配合,同时充分升级评估系统,如此便可使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三)对风险预警和有关标准加以完善
在地铁运营阶段,应确保全体人员(普通乘客与工作人员)都应接受相应的监测,管理部门更应不断完善监测风险的系统,以确保相应管理人员可以对地铁实际工作状况展开动态监管,并在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一经发现应借助对应处理方式排除问题,保证动态监控地铁运营安全。此外,管理部门应结合发现的安全问题完善相应预警体系,引导工作管理人员及时将可能出现的隐患、问题挖掘出来,并且落实预防以及围护工作。
管理人员在执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以身作则,积极学习、积累国内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充分运用当前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并且结合实际地铁运营状况落实各项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风险事故。此外,相应安全技术部门也应对有关的制度标准以及法律法规等加以明确,并且规范各单位自身应承担的工作职责,全面约束乘客可能做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对相应的安全运营管理职能进行不断完善,及时从基础制度层面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四)采用先进地铁设备
可靠的地铁设施设备,属于地铁在被投入运营之后能够顺利工作的前提与核心,通过观察设备、设施自身,优先确保其内部拥有合格的装置,还应确保其拥有良好的通风以及报警等设备、设施。此外,部门还应将屏蔽门系统安装到地铁车站当中,以便防止乘客出现跌落、踩踏等事故。另外,还应不断建立健全检测制度、系统,定期养护地铁设施、设备,确保其时刻拥有良好、安全的工作状态。当检测以及安全管理设备的时候,明确预防的重要性,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结论:总之,地铁属于当今城市当中一类较为关键的交通工具,有关部门不仅要将地铁的优势彻底发挥出来,还应致力于对地铁的运营管理工作加以强化,以确保体贴安全运行。如今在地铁日常运营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风险,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强化风控工作,为民众提供更安心的乘坐环境。同时,有关人员还应不断强化自身安全管理理念,认真对待工作,从思想上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匆诗,陈越.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其改进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12):264-265.
[2]尉强.基于ANP-SD-Fuzzy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9.
[3]张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与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