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监测中的问题和策略浅谈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于洋 张伟薇
[导读] 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对维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对维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应有效发挥自身核心职能,以当地环境现状及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托,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为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做出更大贡献。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环境监测中的问题和策略。
        关键词:农村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号:A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愈发受到重视。开展农村环境监测能够准确判断我国农村环境形势,能够精准实施环境治理方案,能够守护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为此,要根据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认真执行环境监测任务,发现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可靠。
1 农村环境监测的内涵和内容
        农村环境监测主要是对农村环境质量诸多因素的不良影响做全面性的评估与具体的监测工作。多年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城市的环境监测,而忽略了对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伴随农村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农村环境监测需要根据法治法规进行有效治理,强化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监测,切实运用农村环境的有关资源,真正保护生态环境,最终提升生态、环境、经济三方面的实际效益。
        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具体有四方面内容:一是全面例行监测。在例行监测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监测数据的科学、连续、准确的提升。二是进一步强化环境质量的整体监测工作,用人工、生物、仪器等三种监督方法治理污染。三是特殊性的监测工作,主要有对污染事迹的判决、企业的升级性监测、调查性的监测。四是整体施行研究性的监测工作。研究性的监测以有关生态环境课题的具体性研究作为实际凭据,测出从排放源到受体的整个环节情况,逐步观察污染物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1]。
2农村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保护宣传不到位,环保意识不强
        在实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时,一些农民群众并不支持和理解,造成农村环境监测能力下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环境保护宣传不到位,农民群众缺乏危机意识。另外,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烈,给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政府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例如,给群众发一些环境保护的传单,在电视节目上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告诉公众,使公众意识到环境的破坏将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从而有效提高农村的环境监测。
        2.2 农村环境管理存在问题
        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例如,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时,容易出现几个部门同时管理或者都不管理的现象,相互推卸责任,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不同部门认定的标准和制度不同,甚至国家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规并不适用于农村环境监测,使得农村环境保护很难有科学的评判标准。因此,为了提升农村环境质量,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管理制度,健全环境监测相关机制,将农村环境监测工作落到实处。
        2.3基层环境监测能力不强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涵盖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和土壤多个环境要素,监测范围和监测要素在不断扩大,覆盖面越来越广,以我市为例,农村环境监测任务除空气和土壤分析任务由市站负责,其它要素均由各区(市)监测站承担,其任务重、要素多,而区(市)监测站本身例行监测任务就十分繁重,涉及要素多,实际在岗人员少,监测能力弱,我市三级站的监测人员平均在15 人左右,诸多监测项目不具备分析测试能力,如土壤不具备分析测试能力,只具备采集和制备能力等[2]。


3农村环境监测的策略
        3.1提升农民环保意识
        因大部分农村对环保意识认知程度不够,导致环境监测工作实行过程中受到阻碍。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寻求有效手段提升农民环保意识。(1)印制宣传手册或宣传单。相关部门可以派遣工作人员下基层,通过组织大会或走访的形式详细介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环境破坏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强化危机意识,同时介绍与农民息息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2)通过电视台、网络、报纸等平台扩大宣传环境保护重要性,在当地电视台可以对环境保护情况良好的村庄点名表扬,提升农民积极性。(3)举办环保相关活动。相关部门与村委会加强沟通联系,制定符合村庄实际情况的活动方案。可以在活动中评选出“环保大使”,借助榜样力量促使农民转变思想。
        3.2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问题非常复杂,环境监测工作包含很多方面,再加上环境监测本身的特点,需要一支强大的队伍来带领和管理环境监测工作。不同的地点,所表现出的农村环境问题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为了贯彻落实环境监测工作,一般采用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从多方面建立环境监测管理机制,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纵向管理,建立科学全面监测管理机制,从而更好的对农村环境进行改善[3]。
        3.3加强基层监测机构能力建设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主要靠基层区(市)监测机构具体实施,因此必须加强基层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一是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县级环境监测站应根据实际业务工作的需要, 按照“因需设岗, 按岗设编”的原则, 科学合理配齐配足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满足基层环境监测工作需求。二是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环境监测的人才培养机制,注重人才递队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到上级业务部门跟班学习”“到基层体悟实训”等多种形式,储备高素质技术人才,还可以请行业内的专家到现场指导和传授经验, 对技术骨干进行轮岗培训, 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三是增加投入,将监测能力建设和运行费用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国家农村监测任务由国家财政统筹安排,地方农村监测运行经费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投入专项资金,形成稳定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农村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3.4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
        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监测相结合,有利于缓解我国农村环境遭受破坏的局面。在实际环境监测工作推进过程中,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地方财政向农村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倾斜,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在满足环境监测基础设施齐全的基础上,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仪器,以及先进科学的检测系统等软、硬件设施。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一致性,便于环境监测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应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云端技术、物联网等,创建网络监测科技平台,提升监测能力,有助于提升监测工作的准确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可以引进发达国家的监测技术以及相关设备,在环境监测中引入土壤、大气、水源以及辐射的监测。也可以加强政府部门、研究院校、环境监测部门三方的密切联系,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便于第一时间引进先进监测技术,提升科学技术转化率[4]。
结束语
        目前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农村环境监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环境保护宣传不到位,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农村环境管理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农村环境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加大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科学有效地推动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从而使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维持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郑显业.农村环境监测中的问题和策略探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2):147.
[2] 韩淑华.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中的问题与策略[J].农技服务,2014,(4):199-199.
[3]王兵.关于做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7):122.
[4]温铁良.新农村建设时期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