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篇文章阐述了我国军人作战心理学和行动体育训练的基本内涵及其与我国军事心理体育学科课程的关系,从适应现代战争的战略角度深入探讨了军人作战心理学和行动体育训练课程以及融入我国军事心理体育学科课程的必要性。指出,开设军事作战心理学和行动体育训练课程,是为了充分适应现阶段长期战争和非战争战争压力条件下军事应急训练任务的实际需要,也是为了充分适应我国军校军事心理体育学科课程、教育、改革创新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心理行为训练;训练方法;应对策略
引言
军事体能训练很枯燥,单一,强度比较大,容易产生疲劳状态,训练过程中个人心理素质也有一些差异,因此会形成不同的心理反应。军人是高危职业,因为军人受到伤残的困扰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能正确治疗,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最终无法控制心理障碍或行为。因此通过心理训练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军事体育课程要不断调整军事训练和教育方法,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变化和要求。要在军事训练和教育变化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探索军事体育教育训练变化的新方法。
一、官兵心理行为训练的概念和目的
官兵心理学及行动指导训练,即对现场战争或非现场战争军事任务实际环境的综合研究,是利用官兵认知指导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官兵行动指导心理学等多种相关训练理论,制定系统的官兵专业化心理训练。现役官兵在现场战争及场外战争任务军事行动过程中,提高整体心理性和适应性,培养现役官兵的综合心理素质,保障现役官兵自身心理健康。
基本概念的正确定义充分指出了加强官兵军事心理健康行为质量训练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说,通过官兵的日常行为训练,可以提高我军官兵的综合心理素质。解决我军官兵参与各种战争或战争军事心理活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二、心理行为训练的主要方法
心理行动训练的目的是加强和磨练训练者的意志。心理行动训练和器材训练有相似之处,但心理行动训练的方法和重点不同。器材扩展训练进一步强调功能扩展训练,心理行动训练通过训练强调对训练者心理生理的全面影响。官兵心理行为训练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开设官兵心理行为训练课程训练
心理是行动的先导,行动又是心理的客观反映。因此,面临复杂、紧张、危险的任务环境时,官兵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了其行为准则。根据心理学理论,开设关于官兵心理行为训练的课程训练,引导官兵面对复杂任务环境时的心理,使官兵正确认识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建立官兵适应特殊环境时的自信。通过心理行为训练过程的诱导,可以提升官兵面对特殊的复杂环境时的自我心理暗示和心理诱导能力。
(二)设定特殊情景并进行极限训练
面对特殊环境时,心理自我暗示能够提升官兵克服困难的自信。但是,任务的执行不仅需要稳定的心理,还需要可靠的生理条件。面临特殊情况时生理上的不便,会影响任务的执行。因此,在进行心理行为训练时,要设定相应的特殊情景,不断加强官兵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范围,逐步提高官兵的心理和生理限制。
三、军事体育训练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
(一)紧张心理
军事体育训练有意思,但也有危险性。尤其对新士兵来说,在训练初期,大部分士兵情绪高涨,积极性高。但由于行动要领的掌握程度低,看到危险出现或其他士兵受伤,一些士兵的情绪变得紧张和忧虑,最终很难控制个人的情绪。这样做在训练过程中精力不集中,思维不灵活,增加了发生偏差的概率,最终会在训练中受伤。
(二)恐惧怯场心理
在进行军事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大多数士兵勇敢顽强。但是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不是所有人都勇敢无畏。
部分士兵缺乏训练,很难快速适应强度比较大的军事体育训练项目,目睹其他士兵受伤后,害怕恐惧的心理导致其在实际训练中不能主动投入、犹豫、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所以遇到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就容易摔倒受伤。
(三)反思后害怕心理学
由于对训练受伤痛苦的体验很激烈,神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受到刺激,一些士兵在训练中受伤后感到痛苦,或者看到战友受伤的惨痛教训后受到抑制,心理上害怕。所以训练的斗志不坚定,在训练中有害怕再次受伤的心理,还有一些士兵装病逃避训练。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作用,很多士兵在训练中分心走神,而由于害怕心理作用,动作不规范,不符合训练的要求,容易引发训练伤病。
(四)自我吹嘘的心理
这种训练心理通常存在于训练成绩好的士兵身上。因为其行动技术比较好,可以成为训练动作的示范者,训练过程中对训练成绩或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不足,很难看到个人的缺点,对训练组织纪律的观念薄弱,有些士兵不服从指挥,最终会受伤。
四、军事体育训练损害应对战略
(一)注意培训过程
在开展军事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课程训练,严格控制和管理训练,重视训练的科学合理性。与此同时,在训练中实施心理卫生和健康教育,充分理解训练者在训练和心理之间的关系,认识训练心理的重要作用,对训练事故的防范,才能降低训练过程中受伤的概率。
(二)及时消除训练心理障碍
在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一些士兵受到上述心理因素的影响,造成心理障碍,严重影响训练过程中训练的效果,还可能发生严重的训练损伤现象。因此,要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需要对训练心理障碍的士兵进行治疗和心理咨询。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在体育训练中积极预防身心疾病
为了提高体育训练的效果,要重视士兵训练,各级部门要积极建立相关心理机关,对在军事训练过程中患有心理疾病的士兵进行不定期测试和心理治疗,根据实际测试结果,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身心疾病。
(四)加强军人心理训练
为了帮助现役士兵有效克服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心理损伤不良心理反应,必须积极加强对士兵自身心理素质训练的领导。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大幅度提高。根据当代中国军事医学家的观点分析,士兵自身的政治、军事及其他工作,尤其是心理和身体素质,都可能成为整体战斗力的重要构成基础,因此,如果一个士兵的身体心理素质不强大,整个战斗力将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如果想在军官体育训练中持续提高综合心理素质,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开展官兵思想道德政治素质教育。我们教育士兵的时候,士兵们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还要有勇敢顽强的理想和信念。另外,对军事相关专业知识技术的学习训练也要不断加强。士兵们这样的恐惧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对我国军事相关专业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不深。熟悉和充分理解与军事训练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和内容,可以缓解军事训练和遂行任务时的紧张,并大大提高训练和作战信心。
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高科技战争的背景下,军人的战斗力是胜利的重要前提。军事体育训练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军事体育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也在增加,因此,为了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发生士兵不好的心理问题,造成训练损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应对军事体育训练损伤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聪. 重庆市军队院校军事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6.
[2]刘欣.论现代教育技术在军事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3):69-70.
[3]孙科龙.军事体育训练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风,2011(1):37.
[4]冉文华.心理应激在军事体育训练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1):36-37.
[5]梁林虎,李炬红.浅谈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东方教育,2014(9):23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