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交通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基础设施需求的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的物流运输需求,各地都在普遍新建或者改建交通设施。本文基于当前交通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分类解析,对加强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进行强调,侧重提出监理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与措施,希望能够对提升交通工程项目质量有所助益。
关键词:交通工程、管理、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的水平显著提高,因此对于城市基础的交通设施的需求也逐年提高。为了达到保证施工质量和扩大建设企业经济效益的多重目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理控制体系逐渐被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重视和运用。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监督管理体系对建设单位的成本控制以及工程质量的提升都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1 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交通工程的建设发展日益蓬勃,但是与之配套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监管体系却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部分企业建造的交通工程不仅存在质量问题,有的甚至变成了烂尾工程。这不仅与交通设施建设的初衷相悖,甚至还会诱发交通安全事故。为了加强交通工程建设的规范性,建立了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监督管理体系。由于交通工程的建设往往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都十分巨大。只有将监理制度深入贯彻在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全过程中,才能真正激发出交通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管理控制问题分析
2.1 钢筋问题
钢筋作为交通工程的主料,其质量好坏以及施工工艺的正规性都直接影响着交通主体结构的稳固性,当前在钢筋领域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钢筋质量不达标,部分钢筋的采买没有进行严格的规格检查和质量检验。第二,钢筋的保管没有到位,钢筋采购后,并非直接使用于工程施工中,部分钢筋会先搁置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保管不到位,就会破坏钢筋的稳定性。第三,钢筋使用不正规,在钢筋的切割、焊接以及捆扎时要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如果没有按照正规程序操作,就会使得钢筋的作用效果大打折扣。
2.2 混凝土问题
混凝土是交通工程的基础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使用量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当前交通工程中混凝土使用出现了较多的问题。第一,水泥、砂石等基础性材料与国家质量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此外混凝土原材料配置也不科学、外加剂的添加不规范,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第二,混凝土运输不合理,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对温度、时间、搅拌速度进行有效掌控,这就极易导致混凝土变性。第三,混凝土浇筑技术不达标,在浇筑过程中部分建设单位为了方便,进行一次性浇筑,那就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效果。第三、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养护,就会出现开裂等问题,最终影响硬化速度和质量效果。
2.3 模板问题
在交通施工中需要使用到很多的模板,有效的模板可以使工程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实践表明,当前的模板施工仍有较多问题。第一,模板制作不达标,为了赶工期和节约成本,部分模板没有按照设计标准制作,厚度和强度不达标,那么在后期浇筑时就有可能发生模板裂开,甚至变形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第二,支模操作不正规,在支模时,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材料,就会减少支撑节点的支模架或钢管,这就使模板稳定性失去了保障。第三,拆模操作不正规,在拆模时,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提前在混凝土未稳定成型的情况下采取拆模工作,这就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管理和控制提升措施
3.1 人员素质的提升
交通工程具体施工工作的有效性依赖于施工和监理人员的专业性得以实现。施工和监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对施工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要从以下三方面提升施工和监理人员素质:第一,在聘用初期进行严格的筛选,注重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考察,通过笔试以及实操等方式全方位考核应聘者的素质,只有相关人员自身具有与实际工作相匹配的专业知识时,其实际工作才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第二,工作人员聘用后要进行全面的专业技能岗前培训,提升他们对施工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他们的职业自信。第三,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定期考核,采取优胜略汰制度,不断激发他们技能提升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滥竽充数现象的产生。第四,建立问责机制,一旦发现质量不达标的工程,就要严格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通过责任的下压倒逼相关人员注重专业技术的提升。
3.2 对材料、设备的管理
影响交通工程的质量根本还是取决于材料和施工设备的质量,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最终会影响到工程质量,白白浪费国家财力和物力,而且也满足不了群众对交通设施的需求,所以在原材料的质量上要进行高标准控制。首先,对混凝土、钢筋等原料以及挖机、吊机等设备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购入。其次,对原材料的运输和保存也要进行监管,避免原材料发生变性现象,例如水泥就要进行防潮储存,同时对机械设备的操作过程也要加强监管,避免操作不规范导致设备的损坏。
3.3 具体施工工艺的提升措施
(1)钢筋施工控制措施
第一,加强钢筋材料准入监管,在钢筋到货后,相关验收人员要严格比对钢筋的型号,审查厂家资质以及检验报告,抓好钢筋准入门槛,避免劣质钢筋的混入。第二,对钢筋切割以及焊接过程加强监管,一旦发现钢筋焊接不符要求、接头性能不达标等现象时,就要让施工单位及时进行调整返工,避免负面影响的进一步加大。第三,加强钢筋捆绑过程的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对捆绑不规范现象进行及时指正,提升绑扎的科学性。
(2)模板施工控制措施
第一,严格督查模板制作的标准性,按照施工强度和设计规范的要求来加强模板制作过程中的监管,一旦发现模板厚度以及强度不达标现象,就要责令施工单位立即返工。第二,加强支模过程的监管,仔细检查支模用料是否足够,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撑,模板之间的拼接是否到位。第三,对拆模过程加强监管,要严格按照标准时间进行拆模,只有当混凝土性状稳定,达到目标强度时才能进行拆模。此外还要加强支模、拆模过程的安全性监管,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第一,对混凝土材料加强监管,在混凝土购入后要仔细查阅混凝土原料配置比以及外加剂的添加情况,当质量不达标时,坚决不能进场使用。第二,对混凝土运输过程加强监管,查阅运输记录,充分把握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以及搅拌速率的变化,对运输设备进行检查,避免变性混凝土的使用。第三,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管,在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环境进行因地施工。与此同时,对振捣过程中的振动深度和时间进行一个总体把控。第四,重视混凝土后期的养护,对后期养护过程中的温度、湿度进行严格规范,对破损的混凝土要进行及时的修补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交通工程质量、工期以及成本的影响因素往往较为复杂,如果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管理,那么就难以达到保质保量完工的效果。面对当前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只有相关人员在材料准备、施工建设、验收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跟踪监督,加强质量控制,才能有效减少建筑原料的浪费、缩短工期、提高资金利用率,确保项目的科学施工和保质保量完工,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长足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一鸣.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策略[J].工程技术研 究,2018(11):118-119.
[2]谭伟杰.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J].建材与装 饰,2018(36):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