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BIM技术的运用浅探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董彦双
[导读]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是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工厂中预制好的各构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连接而成的一种建筑形式。
        身份证号:23232419860907XXXX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是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工厂中预制好的各构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连接而成的一种建筑形式。预制装配式建筑所组成的大部分构件例如预制梁、预制柱、预制楼板、预制墙都可以在预制工厂生产加工。在预制工厂中,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较少数量的工人,利用计算机绘图编程和自动化技术进行制造,易于对出厂的构件进行质量控制,符合国家对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简单的吊装拼装作业,减少了对施工现场环境的依赖性。有鉴于此,本文主要介绍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各阶段中运用BIM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各个阶段的效率和水平,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 BIM技术; 施工运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设计标准化,施工工期短,施工装配化,可以保证大量的生产,在工厂中通过机械化生产,既保质又保量,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互联网信息化走入建筑行业,越来越多的工程物理和功能特性转化为数字表达,在整个建筑物寿命内各个阶段共享信息资源。同时,由于预制构件在施工前已由工厂生产养护完,预制装配式建筑可以大大减少现场施工工期,也不会对施工现场造成建筑垃圾污染,也解决了施工时切割模板、振捣混凝土等引起的噪声污染。在装配式建中运用BIM技术建立资源库进行管理,将各建筑构件的物理和功能特性分类录入BIM系统软件中,通过模拟实际施工情况、碰撞检查等,切实的提高设计、施工方面的质量,使预制装配式建筑真正的实现工程协同式管理。
        1 BIM技术优点分析
        1.1 BIM技术的可视化
        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可视化是非常重要的,以施工图纸为例,利用数字和线能够表达建筑工程中各种构建所需要呈现的信息,但是要想更为真实地还原三维图就需要借助设计人员的想象力,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对于一些简单的结构形式是比较容易想象的。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其结构越来越多元化,图纸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优势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传统的平面设计转换为三维图,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设计意图。
        1.2 BIM技术的协调性
        无论是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要想保证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就应该加大与其他方面之间的交流和配合,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召开相关的协调会议,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刻的讨论,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进而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举例来说,在设置暖通等专业管道的时候,很难针对实际施工中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所以在具体的施工环节很有可能会出现管线交叉的问题,而利用BIM技术所具备的协调性特征,就能够解决管线交叉的问题。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对于各个专业的管线进行碰撞检查,这样就能够保证施工中各个专业之间相互协调,更好地完成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作业。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运用
        2.1 堆场管理、施工场地优化布局
        基于BIM技术模拟性的特点,在项目执行前对施工场地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环境进行对比,提高场地的利用率,避免在堆放过程中产生二次搬运、材料损耗等。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优势,用模拟技术1:1模拟出真实的现场施工场景,通过对不同施工阶段的现场模拟,得出施工道路布置、机械设备摆放、材料位置的最优解,从而合理的进行规划和布置,避免出现场地浪费、运输通道拥堵等情况。
        2.2 构件吊装方案模拟优化、3D模拟技术交底
        BIM模型对于构件的展示更为直观,能将施工过程全面展现出来。

特别是一些重点、难点施工环节,可在BIM技术平台上有针对性的3D动画演示,可以让施工人员对于构件吊装的全过程进行观测和判断是否满足规定和要求,也可以对班组工人进行施工前培训交底,避免在吊装过程中出现“错漏碰缺”。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吊装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率,提升了现场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而且进一步规范了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很大程度的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模拟施工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环节是整个建设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加大管理力度,很有可能达不到设计图纸的施工效果。所以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对整个施工进行模拟,针对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将设计环节各个预制构建的参数输入数据模型中,这样就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在模型中进行观测,及时找到施工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可以对设计图纸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如果在模拟过程中发现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还能够对设计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改,将修改后的信息和数据输入模型中检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利用BIM模型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信息,加大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切实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
        2.4施工进度管理
        BIM模型中加入时间维度,用于施工进度管理。解决了以收集当前进度数据及施工经验调整进度计划,而对于调整后是否会存在其他问题的状况。基于BIM可视化动态模拟的特点,将资源配置、施工状态、劳动力需求等信息融合在一起,结合传统的横道图和网络图,对施工精度实行全方位细化的控制。并可以将信息共享,保证施工管理人员所做的决定可以立刻被执行,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2.5 施工质量监管
        将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点与BIM模型中的信息元素相互关联,可以实现检查验收人员在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时支持移动设备查看和录入待检查点的资料信息。通过关联对应的国家地方规范和IFC数据标准,可以解决在工程验收时施工质量的参考标准体系混乱的问题。施工方和监理方可以在同一个规范标准下各自查看、检查验收点,录入数据,系统可根据填写内容自动判断检查验收点是否符合要求,填写的原始记录和上传的照片将保存至云端数据库,自动生成对应的质量验收表,从而实现施工质量的监管。例如“预埋螺栓外露长度”、“预埋件钢筋锚固板与混凝土面平面高差”项目,可通过量尺、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测量,对应观测点位进行录入信息,系统在与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比较后进行判断,若不符合要求,将提示施工方整改并填写整改记录。
        3 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预制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政策倾斜,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过程中全方位的运用BIM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其在设计、施工质量、运维过程中的效率和水平,使得整个项目更加紧密、合理,促进了预制装配式建筑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道川,姚海涛.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 新商务周刊,2017,(10):164.
        [2]张常学,李九娟.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503.
        [3]贾玉龙. BIM 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3):1005.
        [4]张伟.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8):482.
        [5]陈增凯.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 中国房地产业,2018,000 (013):P.123-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