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边坡稳定性问题 韩瑞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韩瑞 张驰
[导读] 摘要: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岩土层因为异常变化等原因而产生的突发灾害,而这无疑会对边坡产生冲击,进而使得边坡结构的稳定性下降。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山东滕州市  277599
        摘要: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岩土层因为异常变化等原因而产生的突发灾害,而这无疑会对边坡产生冲击,进而使得边坡结构的稳定性下降。而边坡稳定性不足、抗滑能力低是滑坡出现的主要原因,所以非常有必要对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边坡稳定性;滑坡治理
        1.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探析
        1.1 岩土物理性质影响
        通常边坡抵抗力及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岩体物理性质。由于边坡中富含亲水及黏土等矿物质,主要表现为层状结构和破碎的岩石,这样的岩石极易由于侵蚀作用而致使其稳定性受到影响,最终引发物滑坡问题。
        1.2 地震破坏影响
        通常边坡岩体在受到地震灾害后会出现疏松问题,从而致使岩体结构抵抗力受到严重影响,而引发结构断裂问题,进而极易出现滑坡现象。尤其是受到强烈地震作用下所受到的破坏程度更加强,因此,也更容易引发滑坡问题。
        1.3 人类活动影响
        除上述因素外,人类活动也是致使边坡出现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山区得到了较大发展,新建起了许多公路、铁路等。在修建交通运输道路的同时,还会致使边坡遭到破坏;如果对边坡处理不当,就会使其稳定性受到不良影响。另外,如果在开挖及爆破过程中,其方法使用不恰当,同样也会对其稳定性受到损害。这主要是由于在爆破过程中会产生巨大振动,爆破次数越多其振动次数也越多,进而使岩体出现疏松问题。
        2.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边坡稳定性施工研究
        2.1 关于人工边坡施工
        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来讲,其需充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边坡施工设计方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许多天然边坡根本无法满足项目建设相关要求和标准;所以,这就需要做好边坡回填、开挖以及切削等各项工作,有的甚至还需重建边坡,从而使其达到工程相关设计要求,使其具有较高稳定性。此外,在人工边坡施工时,还需对岩体抗剪强度、结构层面形状、物理特性及其他外力等各方面进行充分有效地考量,从而全面保障边坡稳定性。
        2.2 关于不同结构边坡施工
        边坡出现滑坡问题,通常都是受到岩体结构影响而导致的。岩土结构不同,滑坡情况也有所不同。尤其是一些对边坡稳定性会造成直接性影响的岩体形态、朝向以及规模等。一般来讲,边坡结构都是顺坡,这就增加了发生滑坡的可能。当滑坡面倾角小于地形坡脚时,这样的滑坡面是对来讲是比较完整的;如果滑坡面倾角是比较缓和的,那么这样的边坡就具有较高稳定性,但其抗剪强度则会相对差一些;如果是少有的反坡结构的边坡,其稳定性一般都非常高。边坡结构不同,通常都是受到岩体发育程度所影响,从而极易出现岩石破碎区,一旦受到重力影响就极易导致滑坡问题;而一些圆弧形结构边坡其稳定性通常比较差,且多数是基岩出现滑坡而造成的,通常需要采取压坡脚的措施来进行控制。
        3.滑坡治理措施研究
        3.1 施工调研及勘察
        在展开具体的治理工作前,相关人员需全面做好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同时对于现场可能会导致边坡稳定性受到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预判;另外,还需与工程建设设计相关要求结合起来,加强对重点路段的治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尽可能地取得更多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以便采取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治理质量。
        3.2 科学制定边坡支护方案
        第一,在实施边坡支护环节,工作人员应当要能够将工程地质地貌、开挖情况、支护工作以及资金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而且还应当要结合边坡岩土体参数,切实根据便捷、安全、经济以及技术性的原则来进行边坡支护的设计。第二,因为地质灾害会严重破坏到边坡的稳定性,进而可能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在进行支护方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能够和实际工程情况相结合,明确支护结构、级别以及设计安全等级,以保证在设计环节能够更为灵活与有效。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应当要能够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地质环境、变形与检测等内容来及时核对、优化与调整设计方案。第三,科学配置材料。通常情况下边坡支护施工常常使用到水泥砂浆、混凝土以及普通钢筋这三种材料。其中在选择水泥砂浆时,需要根据相应规范来科学确定水泥砂浆配比,可以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和N30水泥砂浆来作为灌浆材料,同时能够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来确定硫酸盐和氯化物含量,防止其会腐蚀到锚杆钢筋。在选择混凝土时,要求能够按照规范要求来使用C30混凝土,将其用作面板、抗滑桩以及冠梁的施工当中。在选择普通钢筋时,主要可以使用HPB300和HRB400两种。第四,选取合适的施工方法。为了更好地保证边坡具有较高稳定性,在具体施工时,需提前对施工现场实施勘察工作,以获取更多、更准确的工程项目施工资料和数据,进而更好地展开工程施工设计工作。另外,对于施工方法的选取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需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要求来展开具体施工工作,以全面确保边坡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
        3.3 对未发生边坡问题的地段实施加固
        如若发生了地质灾害,且边坡出现了问题,则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加固没有出现边坡问题的地段,避免此地段产生边坡问题。如果并未出现边坡问题,不过实际地质出现松动的情况,并且工作人员难以确保此边坡不塌的情况下,则可以对此边坡放弃维护;对于短期内不会出现边坡问题的地段,则需要经历进行维护,采取有效加固措施,避免出现边坡问题。
        3.4 合理设置防护设施
        要想有效降低滑坡问题出现几率,则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合理设置防护设施。而较为常用的一项措施就是设置防滑挡土墙,通常是在滑坡下方防止挡土墙,避免的进行边坡施工过程中会有大面积滑落的情况出现,以降低滑坡的危害程度。具体可由如下两方面着手:首先,根据施工现场可能会出现的山体滑坡情况,来将具体设施防护设施的位置确定下来。其次,切实根据相应规程来实时作业,同时将一定数量的植被种植于容易出现滑坡灾害的地段,利用植物根茎对土壤的抓力,以及土壤对植被的吸附力来提高山体表面的稳定性。通过防护设施的合理设置,不单单可以有效提升整体地质灾害治理的效果,并且还能大幅提高岩体结构的稳定性。
        3.5 山体排水
        对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来讲,做好排水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因出现地质灾害的山体周边,通常都会有大量积水存在,如果这些积水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排出,那就极易引发再次山体滑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人工作业来将多余积水进行有效地排出,如以开挖渠道方式使这些积水得到及时排出,从而有效避免由于积水而引发再次山体滑坡问题。另外,对于地下水,还可以使用抽排方法将其进行有效疏通,以实现地下水含量降低的目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时,需特别注意边坡稳定性和滑坡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实际施工时,需事前对施工现场做好全面的勘查工作;同时认真研究和分析可能导致边坡稳定性受到影响的因素,并做出科学合理地预判;以便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措施予以施工,进而提高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曲研.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18,No.490(05):201.
        [2] 霍力,张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对策[J].低碳世界,2018,000(002):44-45.
        [3] 邱金波.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探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
        [4] 向小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有色金属文摘,2019,034(002):179-180.
        [5] 向小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有色金属文摘,2019,034(002):179-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