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市政公用工程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影响城市整体运行情况。在市政公用工程中,道路工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路基施工存在问题,将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质量,影响行车安全。因此,为了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将首先分析道路路基施工对于市政公用工程的影响,并对常见的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进行探析,旨在为后续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引言: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关系到路面车辆驾驶的安全性,也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通行效率。作为城市中典型的工程项目,市政公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予以严格的要求,并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开展施工作业,从而为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的提升起保障作用。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施工是关键,要求施工单位加大对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研究,从而推动我国市政公用工程有序、健康发展。
一、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对市政公用工程的影响
路基是道路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道路工程投入使用后,路面车辆的荷载会直接作用在路基结构中,随着车辆的反复通行,路基所承载的作用力也会不断变化,对路基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提出严格要求。由此可知,路基施工技术对市政道路的使用质量以及使用年限有直接影响。在开展道路路基施工作业期间,施工质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周边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等,施工单位要在施工前正视可能影响路基施工技术应用质量的各类因素,并做好施工问题应对预案,杜绝质量隐患在施工中存在,提升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确保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二、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要求
1、路基的强度要求
施工人员要特别关注路基施工,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提升路基整体结构的强度,保证路基强度可以满足道路使用要求。此外,路基强度的提升,可以增强道路本身抵御外部作用力的能力,降低外部作用力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在施工时,控制好路基结构的刚度,可以在缓解路面承载作用的同时,也可使路基强度获得提升,防止路基结构发生形变,降低各类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提升道路的使用年限。
2、路基结构稳定性的要求
作为道路中关键组成部分,路基的作用在于承载来自路面以及道路中的各类荷载。所以,在实际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单位要有针对性地改善现场土质条件,使土体本身的承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提升路基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市政道路随着使用时间增加而产生结构形变,确保路面行车更加舒适安全。
三、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1、测量监测技术
在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测量监测工作是一项基本的工作。测量监测包括中线测量、导线测量与水准点测量。在整个市政道路工程中,测量监测技术在施工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应用测量监测技术时,测量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依据施工图纸要求对施工现场实施测量工作,将图纸中的要求清楚、准确地标记在施工现场。另外,作为一名合格的测量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详细了解图纸中的各项要求,有效地指导后续测量工作的开展。测量技术人员要反复测量各个标准线、标准点是否符合图纸要求,精准地定位各个施工断面,全方位检查路基与路面下部,避免地下管线网因施工而受到损坏,确保道路路基施工可以顺利开展。
2、土方开挖技术
(1)对开挖区域进行清理,并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因积水过多而影响开挖质量。(2)施工单位在开展准备工作时,要深入施工现场,对现场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进行勘察,以此制定合理的开挖方案,并做好路基防渗措施。(3)在开挖土方时,边坡坡度不应过大,以免增加施工安全风险。
此外,做好边坡保护工作,如果在雨天施工,施工人员要将边坡进行覆盖处理,提升边坡的稳定性,避免安全事故发生。(4)施工单位应在土方开挖时做到分层开挖,并且做好排水工作,例如,使用功率比较大的水泵将土方开挖阶段的积水排放干净,防止因积水问题影响路基施工质量。(5)做好土方开挖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防止因机械设备故障问题而导致土方开挖效率受到影响。(6)如果施工区域的地层条件较为复杂,除了采用机械设备开挖外,还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土方开挖工作,开挖深度要满足图纸要求,避免超挖、欠挖情况出现。(7)如在土方开挖时因地质条件变化而需要更改开挖作业方式时,施工单位要立即进行上报,对变更后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制定好应急工作方案,保证土方开挖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3、土方回填技术
在回填土方过程中,为了降低施工成本,通常会使用自然土进行回填。在回填土方前,施工单位要检测自然土的各方面性能,保证自然土的含水量、力学性能等满足工程要求。如果自然土体各方面性能与工程要求存在差异,则为了提升路基结构质量,则要对土体进行改良或使用其它土体进行回填作业。土方回填工作的具体要求包括:(1)在处理基底时,要对自然因素与土体属性进行综合考虑;(2)在压实基底过程中,回填厚度与松铺程度要与标准要求保持一致,保证路基可以得到充分的压实。(3)在分层回填施工时,在下层压实度合格前,不允许开展后续施工。
4、路基压实技术
在压实路基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做好以下工作,即:(1)以“先低后高、先静后振”为原则,对路基实施压实作业,有助于路拱的形成。(2)在重压前,要先对路基进行轻压,防止松土出现位移,有助于增加路基的强度。(3)在压实过程中,以“先慢后快”为原则进行压实作业,用缓慢的速度压实松土,防止其被压实设备推动,提升压实质量。(4)在碾压路基前,先使用机械设备从路面中间至两侧进行平整作业,提升压实的均匀程度,将沉降控制在合理的区间。现阶段,大吨位压路机在我国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越加增多,其不仅可提升碾压强度,而且也可提升压实密度,进一步提升路基的压实质量。最后,施工单位要对路基压实度进行定期检查,监测路基含水量是否符合工程要求,从而做好施工问题防范工作。
5、过渡段特殊结构施工技术
作为路基施工中特殊结构,过渡段的施工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路基的使用质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的路基问题均与过渡段施工有所关联,对车辆的行驶安全形成直接影响。因此,在过渡段施工时,施工单位要依据道路沉降条件,制定合理的过渡段施工方案,确保过渡段的沉降程度满足标准要求。
6、路基排水技术
排水技术是路基施工的关键一环,如果路面积水严重,大量的积水积存在道路结构中,将会引发程度不等的病害问题。当前,路基排水技术分为两种,即:分散排水与集中排水,施工单位可依据市政道路工程要求选用合适的排水技术,例如,如果施工区域较为平坦,可采用分散排水技术;反之,则可使用集中排水技术。
四、结语
由此可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为市政公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广阔机遇。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年限与行车安全性,施工技术人员要加大对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力度,加大施工技术的管理力度,根据实际市政道路工程要求选取合适的路基施工技术,编制完善的施工方案,使路基施工技术的效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常栋梁.关于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问题探究[J].名城绘,2018,0(3):268-269.
[2]李刚.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11):168-168.
[3]金国旗.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初探[J].门窗,2018,0(12):92-93.
[4]徐斌.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7,0(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