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城市排水管网管理所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为了提升制造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要加速开展强基活动。设备是制造企业的根本,是效率、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改善设备体质是强基活动的重点。中小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维护理念滞后,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缺少技术人才等问题,导致设备故障频发,精度损失加速。因此,建立适合企业发展和经营的设备管理体制非常必要,通过管理活动的开展促使设备体质改善,从而形成良性制造发展循环。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创新
引言
人事档案是每个人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完整记录了每位员工的基本信息,不论是单位选拔人才还是员工升职加薪,都可以第一时间通过人事档案了解员工的详细信息。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优化人事档案管理办法,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只有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满足企业人才流动的需要,为企业员工提供全面优质的档案服务。
1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待提高
最近几年,事业单位中的人事档案管理所需要的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多,而且通过竞聘已有很多人加入这一行列。然而,对于这些人员来说,通常未进行过专业正规的人事档案管理培训和学习,尽管都具有很强的抱负心和理想信念,但却不能高效地完成这项工作。还有更加严重的,就是有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没有应有的重视度,仅安排一些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了解的人员来进行这项工作,而这些人除负责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之外,还负责别的工作,很难专业地进行人事档案管理。
1.2缺乏重视,硬件设施难跟上
由于人事档案其专业性、特殊性,保管期限为永久,对档案室温度、湿度等要求更应规范践行。现实中由于资金缺乏、领导不重视等原因,档案室保管条件差,无消防器材、消毒防虫措施等达不到保管库的有关要求。有些档案室放置其他杂物,极易产生安全隐患。档案柜不上锁,档案室不上锁,非相关工作人员出入频繁,档案室、查借阅室、办公室不分等情况时有发生,由此对人事档案的保密工作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1.3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水平较低
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水平较低,与企业现阶段的发展实情不相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保管环境较差。部分单位没有建设专门的档案室,档案资料都保存在普通房间,温湿度无法控制在合理范围;部分单位尽管建设了档案室,但是其它硬件设施未能达到标准,导致档案有可能面临损坏、丢失的风险;部分单位办公室比较紧张,档案管理员没有相应的办公室,只能在档案室进行相关工作。其次,保管方式落后。目前还有部分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没有建立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材料大都是纸质,这就加大了查询人事档案的难度,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部分单位人事档案信息的开发程度较低,导致档案信息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机构改革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措施
2.1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数字时代,如何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大数据环境是档案管理部门亟待思考的问题。以纸张为载体,通过邮寄等转递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落伍。在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下,纸质档案的收集、整理、统计和邮寄的效率相对于数字载体和网络传递而言要低很多,而通过纸质人事档案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困难相当大。
因此,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管理人事档案,建立基于云空间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大力推进人事档案的数字化与信息化,便于人事档案的利用、查阅和信息内容的添加。
2.2构建科学健全的人事档案管理相关制度
如想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更为专业化,不但需对这一工作加强重视,还需进行专业化改革和创新。结合我国相关规定,事业单位中的人事档案管理需构建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制定完以后,事业单位中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便会有专业性的规章制度来作为工作实施的参考依据,由此促进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2.3进一步深化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等组织人事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动,人事档案管理也要紧跟改革步伐,如,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改革的现实需要,积极适应日益频繁的人才流动,要不断调整人事档案收集的范围、归档格式、鉴定要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工作的现实需要,探索创新公共管理、社会共享、个人知情的新型人事档案体制模式。公民个人可委托档案管理部门签订委托关系,凭身份证件等建立对应的检索号码,在招聘、解聘、入职等重大事项变化时,可凭借检索号码登录修改,并接受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既享受专业服务,又解决人事档案多头分散管理的问题。人事档案管理要从“身份管理”向“以人为本”管理转变。这是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以“身份”来区分劳动者,如干部、工人等,不同身份在就业岗位、职称职务晋升甚至薪酬方面都有严格的“身份”界定,与之相适应的,人事档案管理也是以“身份”进行管理,出现了干部档案、工人档案的区分。在用人机制上,打破身份、学历界限,注重“德能勤绩”,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中央在2016年就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人社部也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为打破身份界限提供了政策依据。人事档案管理也要适应人事制度改革的变化,淡化身份概念,体现公平的原则。在材料收集上,改变重身份材料收集,轻工作实绩材料收集的做法,将个人在德能勤绩方面的相关材料收入人事档案,这些材料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现实表现,这是身份材料无法体现的。
2.4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人事档案管理队伍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注意人事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人事部门要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当中。通过新鲜血液的引进,提高整个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让年轻员工的工作激情和高效的工作方式带动人事档案工作高效运行;让老员工扎实的工作经验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影响年轻员工的工作作风。通过新老搭配,确保人事档案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开展。另一方面,人事部门要定期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进行培训。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各项管理系统的引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向信息化发展。企业人事部门要定期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和思想认识的培训,确保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端正工作态度,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
结语
总体来说,事业单位中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采用的仍然是以往较落后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中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之处,如果继续使用一定会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阻碍性影响。事业单位领导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素质不足,这些都是阻碍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负面性因素。对于这一问题,需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同时结合相应规范制度来对其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如此才可以让人事档案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英姬.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9(10).
[2]雷婷.关于建立双规多元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档案天地,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