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王秀芳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秀芳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明显,我国城市建设进程也在努力追赶前进,市政工程也日益发展壮大,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由于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办法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乃至市政工程最终建设成效影响重大,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维护市政工程的良好发展,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注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的施工质量通病采取与之相对的防治措施,提升市政工程建设
        身份证号:37152519841230XXXX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明显,我国城市建设进程也在努力追赶前进,市政工程也日益发展壮大,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由于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办法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乃至市政工程最终建设成效影响重大,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维护市政工程的良好发展,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注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的施工质量通病采取与之相对的防治措施,提升市政工程建设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针对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引言
        混凝土材料是市政工程中使用量较大的重要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力高、抗压能力强等重要优点,其各项优异性能可以提高建筑物承载能力,增加其使用寿命,有效保障市政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最大限度保证建设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市政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例如施工材料、设备、施工管理等,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出现裂缝、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影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造成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阻碍市政工程的良好发展,给建设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提高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相关部门必须对市政施工质量进行严密管控,深入分析影响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主要因素,探究防治办法,保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得到规范的应用,全面确保市政工程的质量。
        1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
        1.1干缩问题
        在比较薄的梁板混凝土结构中干缩裂缝较为常见,其次是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这种变形没有什么规律性,多为细长的裂缝,一般都是因为混凝土原材料混合时,用水量、水泥量与砂率过大,混凝土振捣时水灰比不合理,另一种可能是受外部干燥环境影响,结构表面湿度不够,这些都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率,使得混凝土成品出现干缩裂缝[1]。
        1.2荷载裂纹
        荷载裂缝种类很多,根据荷载应力不同有弯曲、扭转、压缩、剪切等断裂特征,会根据荷载变化而变化,可分为直接应力和二次应力裂纹,常见于应力区、剪切区或强振动区,与设计计算、现场施工和后期养护都有很大的关系,对结构损害很大。
        1.3温度裂缝
        混凝土施工受温度影响非常明显,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内部会释放大量热量,之后会逐渐冷却,根据热胀冷缩理论,其表面会产生拉应力,这种温度的冷热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如果超出混凝土承载极限就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一定破坏。此外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混合制成,并且混凝土结构与其他材料施工而成结构会有一定的交接,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有差异,加之环境温度催化,结构出现裂缝概率显著提升[2]。
        1.4渗透破坏
        混凝土结构会掺杂一些其他介质,如气体、液体等,受混凝土内部压力差的影响,低压区物质被迫向高压区迁移、扩散,进而造成渗透问题,特别是一些与水源接近的混凝土施工工程,长期的水渗透会腐蚀结构内部钢筋,钢筋体积增大,内部结构受到挤压容易开裂,这样就会进一步造成漏水问题。此外水灰比设计不合理、水泥品质不达标、骨料颗粒性差,混凝土密实性无法保证,内部孔隙过大,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就低,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1.5蜂窝麻面
        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松散,砂浆少、石子多,出现蜂窝状的窟窿,其原因很多,与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和振捣、模板施工都有关系。麻面多是由于模板施工时,表面杂物过多、表层质量不佳、离剂涂抹不匀、板密封性不够、拆除过早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的表面粗糙不平,进而引发麻面现象[3]。


        2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1做好原材料的选择与配比
        首先要确保石料、砂、水泥等原材料质量符合市政工程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要求,特别是对原材料的含沙量、含水量、透水性做好质量检测,并以此选择科学合理的配合比,然后根据不同的施工部位做好相应的调整,保证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使其能够符合不同的施工的标准需求。其次要合理应用添加剂,为进一步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及强度,可以添加一些诸如粉煤灰等的矿物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结构内部含水量,有助于提高水泥的反应效果,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保护钢筋和内部结构,另外还有引气剂、减水剂等,添加剂需要根据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做好相关试验,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4]。
        2.2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
        混凝土灌注前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方案和项目责任人,并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一起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管理好施工技术、设备、质量、物资等,保证后续施工严格依照规章制度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要确保搅拌设备干净无杂质,并按施工配备在合适的搅拌计量下开工,搅拌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等其他材料;混凝土浇筑时要确定合理的下灰点,并注意控制振捣时间、位置和力度,每个浇筑带前后都应该振捣,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的密实性,并注意不要撞动钢筋或模板,避免漏振、欠振、过振,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不下沉时可停止振捣,切不可对已初凝的混凝土再次振捣,这部分可在后期做好施工缝处理。
        2.3混凝土施工的监督及检验
        为全面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落实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必须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做好防控。首先要做好施工人员管理,审核施工人员资质和技术操作水平,并明确工作任务和施工操作规范,确保现场施工严格按照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开展,对于不规范的施工行为严惩不贷;为做好质量通病预防设计,设计人员应到现场对施工环境进行考察和研究,掌握施工现场气候和环境特征,可以更加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减少外界因素对施工质量的不良影响;做好质量检测,无论是对原材料、实验块,还是最后的施工成品和半成品,严格监督取样和试验过程,确保检测结果真实有效[5]。
        2.4做好混凝土后期维护
        混凝土早期强度变化很容易造成收缩,浇筑完成后必须立即开展养护工作,合理利用温控技术,按照混凝土养护规范要求进行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的表面的湿润状态,一般养护时间不少于一周,根据不同的强度要求会适当调整养护时间;养护温度较低时还要注意保温防冻,铺盖经济适用材料,使得温度能够满足相关温控指标标准;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有些混凝土结构需在拆模前就开始进行养护,以免在拆模后温差骤变出现更严重的温度裂缝;设置围栏、警示标语、防护网等防护措施,保护混凝土成品不被践踏、砸伤。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工程的有序推进为城市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建设基础,而混凝土施工质量对于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影响重大,当前我国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技术难点,因而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问题层出不穷,但随着建设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办法也愈发成熟完善,防治措施将会更加积极有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社会市政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成效将会更为显著,市政工程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张锋.试论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J].中国标准化,2018 (06):108-110.
        [2]秦介甫.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 2018,45(01):100-101.
        [3]王韶华.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J].江西建材,2017(16): 70+74.
        [4]邓慧.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08):59-60.
        [5]郑德生.试论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J].河南建材,2015 (03):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