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更加智慧的建筑环境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亚楠 马超阳 王盛铖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在目前的建筑景观设计中,就合理地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得建筑景观的设计更加的完美;另一方面使得建筑景观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发生了改变。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在目前的建筑景观设计中,就合理地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得建筑景观的设计更加的完美;另一方面使得建筑景观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发生了改变。本文就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进行浅要的分析,其目的主要是分析在现代化社会中新技术的融合应用。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融合
        1 研究数字化设计本土化的意义
        数字化设计是当前国内热门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在工具理性与思考路径的层面,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方向,并与现代社会整体的创新与生产体系相衔接。数字化设计并不必然导向哈迪德和舒马赫所宣称的单一的“建筑风格”。一方面,数字化设计的研究起源于国外知名的建筑院校,其理论发展也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的迭代更新。新世纪后数字化设计的概念及理论传入国内,数字化设计在国内建筑界快速兴起。看似繁荣的数字化设计身后,国内大批量的建筑项目,快速的建设周期,致使国内设计师并没有将国外数字化设计理论很好地吸收转化,也未能很好地厘清参数设计理论的发展脉络。数字化设计理论其根在国内并未深扎,造成数字化设计领域存在大量的抄袭、仿照以及一味追求夸张形态,忽略本土地域文化特征等现象。所以,研究当下数字化设计理论的本土化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本身的不确定性,施工团队技术能力,建筑造价、建造周期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数字化建筑设计作品又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完成度。在国内完成度高的数字化设计作品并不多见,其中有设计师的问题,也受限于行业的不规范、逼仄的造价和施工周期,甚至施工技术人员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都会使建筑作品的建成效果大打折扣。建筑师在这种条件下,要保证设计的实现度尽量高,非常不易。仅依靠数字化的立面表皮,依靠材料选择来控制实施效果的话,风险很高,一旦造价受到挤压,对建筑的整体呈现影响非常大。数字化设计的作品大都比较强调作品的几何规律和数学逻辑,这些方面在建筑完成度上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要应对尚不成熟的建筑产业链的现状、应对低端的工艺水准与应对严苛的造价限制,研究并开发相对来说“低技”的数字化手段,指导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从而保证设计作品的完成度,应该是当下国内建筑数字化设计需要重视的一个方向。所以研究数字化设计的本土化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建筑景观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作用
        2.1 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
        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有诸多作用,首要的作用就是可以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目前的社会,社会思想的发展趋于多元化,社会审美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是必由之路,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建筑景观在设计中可以进行设计风格的多层转换,及时调整出多元化的设计方案。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入,给建筑景观设计的方式转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种可能性的增加,使得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更加的轻松和自由。
        2.2 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化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艺术类专业,对于艺术类专业而言,其艺术化倾向都非常的浓厚,建筑景观设计的审美特性其本质就是一种艺术化倾向,所以说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会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化发展。这种促进作用主要在两方面有所体现:首先是设计理念上,艺术化倾向更加的浓厚,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诸多建筑景观的艺术表现力更强的原因。其次就是在设计方法上,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利用的是现代计算机技术,所以设计过程中可以进行多种审美的选择,这种审美选择实质上就是一种艺术方向的转换,通过这种设计方法,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更加浓厚,其审美意义也更加的丰富。
        2.3 提高数字媒体艺术的实用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学科,主要应用于交叉学科领域,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可以有效地提升数字媒体艺术的实用价值,这种价值提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扩大数字媒体艺术的适用范围。通过与建筑景观设计的融合,可以进行推广应用,进而使数字媒体艺术与园林景观设计、雕塑设计等设计实践相结合,扩大其应用的范围。其次就是可以提升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深度。

通过应用深度的增加,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成熟,使其运用更加的规范。
        3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措施
        3.1 加强顶层设计,关注信息安全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将城市中的每一个系统都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并确保系统之间的协作运行。其中需要运用到不同的应用软件,与此同时涉及大量的数据,只有将大数据技术有效的应用于顶层设计之中,才能基于城市建设的宏观目标,细化每一个城市系统的应用,以确保智慧城市系统能够正常运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了技术的支持,但智慧城市系统的运转离不开人的作用,而其系统的最终服务对象也是人,因此在进行顶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无论是现代城市的管理人员,还是城市的居民,都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具备大数据思维意识,基于城市发展需求,不断地延展智慧城市的功能,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各项要求,为其带来更好的城市环境。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涉及诸多信息,这就关系到信息的安全问题,必须重视信息安全,实施有效的措施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从小的方面来说涉及城市居民个人的隐私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关系着国家安全,因此必须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以避免出现信息安全漏洞,带来巨大的损失。
        3.2 实现信息共享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数据的支持,从某种角度来说,智慧城市就是搜集大量的数据信息,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加以利用。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使城市与城市之间产生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互相促进和发展,则必须解决城市间的信息孤岛问题,要逐步实现城市间的数据共享性,只有如此才能解决当前城市发展的问题。在进行顶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信息共享这一因素,需要设计与之相关的接口,统一信息编码标准,建立健全的数据库,以为实现信息共享奠定扎实基础。
        3.3 结合当地施工手段、利用当地材料
        在黄河口游客服务中心夯土实验中,为了充分体现建筑的在地性精神,对建筑所属地区的建构方式和建筑材料进行研究,结合当地施工手段,利用当地的特色材料。将建筑建造及后期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夯土作为传统的建造技艺,在当代的建造方式与体系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基于热力学数字化协同设计方法,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夯土墙的材料建构与空间设计。利用“能量”参数对地域气候做出了有效回应,最大程度地减少能耗,降低对湿地环境的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为建筑空间的设计提供可靠准确的平台,在建筑的生成过程中,对所处地形进行精确梳理,条状平坦的场地特性,指导了建筑的总体形态生成。三个体型平展的建筑错落展开,融入广袤的黄河湿地,六个院落嵌入其中,并通过巨大的开口与地景尺度相呼应。同时条状的基础形态,也为建筑夯土立面的开形式提供了参数依据,自下而上由密变疏,形态错落。建筑西侧为防止西晒而设立的打孔板立面打孔纹理则是利用数字化工具对湿地芦苇自然景观的形象刻画。在建筑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对地形地貌进行精准的测算,并反馈在建筑立面。而对建筑功能开放度参数的设定则影响着开窗的疏密程度。
        4 结语
        数字化设计并不像被诟病的那样,使建筑师过分依赖计算机而抛弃自己独立的设计思维,反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众多交织在一起的复杂问题的工具。数字化是强大的工具与思维模型之一,在其之上尚有建筑历史与现实的更迫切话语!数字化是整个话语体系中的一个要素,并且应该导向多样的出口,而非已经形成视觉疲劳的流线型建筑与装置。对当下中国的数字化设计在地性的研究,使我们在尊重地域性文化性的同时,利用本土的建造方式创造出更加独特、人性化且有创造性的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雨秋,刘卫兵.建筑与环境交互视野下的参数化设计——以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课程为例[J].中国建筑教育,2018(01):45-52.
        [2]董轶欣,李绥,秦家璐.基于环境数据与数字技术下的绿色建筑营造[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中美绿色基金、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中美绿色基金、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邦蒂会务有限公司,2019:238-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