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白丽君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白丽君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水电资源呈现出资源紧张的状况,因此,应在满足人们水电需求的同时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应明确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中吸取教训,解决我国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水利局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015000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水电资源呈现出资源紧张的状况,因此,应在满足人们水电需求的同时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应明确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中吸取教训,解决我国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的迅速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趋见好,因此,对日常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水利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进步。但是对于我国的水利建设而言,发展时间短,相关的机器设备较为落后,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和困难。
        1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1水利工程施工对气候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会受到大气环流控制,但修建水利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区域变成了水体或湿地,这会使该区域的地表空气变得较为湿润,给当地局部区域的气候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大、中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或结束后,会对该地区的降雨量的多少、气温的高低和风与雾出现的次数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我国三峡水库对库区及邻近区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一,春、夏、秋3季相对湿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冬季则有所减少。第二,水库区域内的年平均降水量增加了3mm。第三,全年雾日天数变化并不明显,平均增加1~2d但风速有所增加。
        1.2水文环境
        水利工程施工工作对于水文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水污染。在水利工程施工工作中会运用到较多的化学材料,比如水泥、石灰等,但是绝大部分的水利工程施工所在地都位于河流附近,会对河水造成污染,致使水质恶化。第二,对河流净化效果造成影响。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位置处于河流的上流,那么将会造成水流量的减少,使河流本身的净化能力降低。第三,对水文环境造成威胁。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工作也会对水流的温度造成影响,使得水流中生物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同时使得污染的范围扩大。
        1.3土壤影响
        从正面影响来看,水利工程修建之后将会对一些河流的支流形成堵塞等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拦下了河流中的营养物质,从而改变整个土壤的肥力,而且还可以为土壤提供用水,从而可以农作物的产量。不仅如此,整个水利工程的修建还可以保护田地免受被河流侵刷的影响。从反面影响来看,水利工程的修建会囤积一定的水资源,水顺着地面向下渗透,改变了地下水原有的结构,进一步可能导致一些使用地下水的农田产生盐渍化现象,造成一系列损失巨大的后果。
        2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对策
        2.1培养专业的人才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水利工程相关人才还处于短缺的状态,尤其是对拥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口比较大。为了更好地解决水利工程当中的生态环节问题,培养更多专业化、环保意识高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工程单位可以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高校人才提供实习基地,同时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与此同时,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相关单位还需要定期对工人展开环保培训,使他们能够在施工过程当中有效规避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2.2优化工程施工方案
        水利工程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施工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环保的因素,没有结合当地环境的特征来进行施工。因此,为了避免对环境的破坏,相关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坚持施工与治理同时进行的原则,在工程周边种植植被,避免造成土地的荒废、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好水文勘测工作,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后,还要使用生态环保型的施工材料,有效加固河道周边的土地。


        2.3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应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采用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等方式对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之间进行有效地平衡,使得水利工程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更加的持续化与稳定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政策引领、施工评估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影响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该方法能够使环境破坏区域在修复的基础上,有效地扼制生态资源衰退。另外,各级政府以及各个部门的党员干部应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并统一思想认识,坚持遵守“绿色施工、高效施工、安全施工”的施工理念,加强资金的投入,注重对于新型技术的研发。
        2.4使用可循环利用材料
        随着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迫切需要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落后的技术和环保理念,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度不够,导致各种建筑材料的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甚至带来不可逆的危害,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因此,迫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和施工材料的更新,以保障在水利修建的工程尽量减少对其他方面的危害。新型绿色环保材料是集结了众多科学专家的智慧成果,这类材料的应用使水利过程中产生的环保等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利用环保混凝土、环保水泥、真空玻璃等环保材料来代替传统的应用材料能有效减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废料等,且这种环保材料大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一定意义上减少了工程造价,也减少了工业垃圾,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
        2.5加强生态环境评估,加强生态保护监控
        针对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项目,要对建成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生态水平评估,了解已建成水利工程项目生态水平与生态恢复标准的差距,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已建成水利工程的生态改造。同时,按照生态修复标准进行水利工程生态系统改造,正确划分已建成水利工程的无须改造和生态化改造类别,设计针对性修复方案,对生态受损系统进行系统化修复,减缓已建成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破坏。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监控,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生态保护监控中,提高生态保护监控力度,进而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修复与恢复。根据生态保护标准和需求,建设水利工程信息平台,优化生态环境信息监控系统,对水电站基站进行综合调度,加强生态调度管理,进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落实。通过这种方式,真正落实生态经济理念,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和谐相处,减少水利工程的生态资源消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6河道灌区排水沟芦苇收割及资源化利用
        灌区排水沟内芦苇疯长,导致过水断面减少,水流不畅,植物腐败落到沟底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已经严重阻碍排水系统运行。芦苇在其生长期间具有从水中和底质中吸收与富集营养盐的能力,起着“营养泵”和“营养库”的作用,如果采用机械化方式收割芦苇既可以从排干沟中转移出部分氮、磷营养盐,减少通过排干沟进入乌梁素海的氮、磷量,又起到了疏通排水沟,增加过水断面改善排水沟水生态环境的作用。
        3结语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同时,需要更加注意水利工程的修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材料和工程的建设,加强生态环保理念和意识,提高对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和管理水平,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相应的防护和修复措施,使水利工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8,30(5):19-20.
        [2]王旭军.论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工程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4):2572.
        [3]马淑霞.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8(16):107+109.
        [4]刘焕生.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9):40+44.
        [5]郑向荣.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及影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46(1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