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鼎尊正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虽然目前建材检测机构对建材的质量及检测过程进行严密的监督与管理,但建材监管部门在监督手段或是监督技术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建材检测过程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低、乱、假等现象,且建材检测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导致在建材检测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严格的建材检测执行标准,对建材检测机构应加强监督与管理,并对相关建材检测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把关进行考核,并对建材检测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管,确保建材检测质量,并控制在建材检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建材检测管理;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很多建筑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面世。在建筑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关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点关注。建材的质量直接决定建筑物的质量,因此,建材产品的检测管理与质量控制是提高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仅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能,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要严格按照正确、完整的检测流程,对建材进行质量检测,及早发现建筑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所有的建材,在进入建筑市场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合格之后才能投入建筑的使用,以避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1建材检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材料试验检测质量工作调配不够合理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质量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有较大工作量。如果对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质量设计调配不够合理,原本就较大工作量的建筑材料试验检测质量工作会变得更为繁多,从而影响整体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进度,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如此,如果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或者是相应监理部门没有注重试验检测质量取样工作,导致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质量取样不够合理,缺乏代表性,就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埋下一定的隐患。
1.2施工前建材检测技术缺失
所有的建筑材料必须由建筑主管单位、监理单位确定后才能进场使用,建材产品包括土建、水、电材料、节能材料、幕墙和门窗,以及其他建筑材料一定要确保在使用前先进行检测。按照材料检验方式的不同,分为委托检验、见证取样送检、不合格品复检和监督抽检。建筑材料施工前主要是对外观、尺寸、数量等进行检测,相比于外观部分,物理性能更为重要,因此,要更加重视材料物理性能的检验。当材料复检不合格时,必须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按照标准允许重新取样送检,待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如果复检不合格,应在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共同见证下就地封存,禁止使用,并通知相关质量监督人员对其见证处理。
1.3缺乏技术性的见证取样和送检人员
专业训练现场取样的证明人员、取样员,对于这些人员进行专业教育等一系列资质备案工作没有恰当执行。很大部分的监督管理单位和施工的管理单位,都运用大量有资质的见证人员以及取样人员。但是,距离施工企业的标准配置还相差甚远。同时,大多数的监理、施工的企业技术人员是需要相互调动的,当调动幅度越大,直接导致了在工作人员新老接替时期,产生工作进度衔接障碍的问题。
2建材检测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2.1健全现存的建材检测与建材试验机制
近年来,负责检测以及试验建筑材料的有关部门都已意识到健全现阶段检测制度具备的必要性,进而也在给出相应的尝试。在此前提下,作为检测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员仍需保持敏锐视角,对于某些深层次的建材检测漏洞都应当予以敏锐的察觉,然后对其予以立即弥补。例如,针对建筑领域的不同种类建设项目来讲,与之相适应的建材质量标准也应当体现为差异性。
与此同时,专业检测部门还需全面秉持岗位职责的基本制度,从而针对现有的建材检测以及建材监管制度予以综合性的优化。各个岗位现有的检测人员都要明晰自身具备的检测职责所在,而不能够超越最基本的建材检测职责。在目前阶段中,有关部门正在致力于引进建材检测必需的全新技术手段,确保可以借助信息化的全新检测方式来杜绝较高的建材检测误差。相比而言,信息化手段在客观上更加有助于控制误差,从而最终达到了最优的建材检测质量。
2.2实现建材产品检测管理制度的流程化
流程化是一种规范化的构造,为建筑工程提供持续的高效性手段,通过流程将事务处理程序固化后,一个确定的流程,有利于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去进行相关的工作操作,即使是建材产品检测管理部门之外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与建筑材料有关的工作时,也有据可循,加强了建材产品检测管理工作的建设,在企业内部有助于形成标准化的行为准则。具体建材产品检测管理工作事务的规范化与流程化是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环节,提高了管理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流。建筑工程要善于寻找流程中的漏洞,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
2.3加强对样品的储存和防护工作
通常在建材检测中需要将待检样品和留存样品存放于样品收发室,并由专人进行看管,确保样品的安全。在样品存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类存放,并确保储存环境是否通风、干燥,且无腐蚀性。对于水泥、胶凝剂和抹面胶浆需要一样两份,分别作为初检和复检的样品,并将其密封保存在样品桶中。留存的样品需要进行明确的标识,做好送检时间、检测时间及处理时间等。其次是样品流转问题,样品流转需要按照流转的顺序,在交接签署中对样品状态进行严格审核与检查,并做好对样品的检测、传递、制备过程中的防护,避免受到其他非检验性因素的影响和损坏,同时也防止样品丢失的现象。如出现样品意外丢失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向委托人联系说明情况。而检测区需要将已检样品和待检样品进行明确分类,并将已检样品的状态标记为“已检”,将待检样品状态标记为“待检”。
2.4明确划分各个单位
明确建材供应商、施工单位以及检测机构等的相关责任,增强各单位的建材安全与质量意识。检测机构在执行检测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检测过程、检测结果都是准确公平的,将建材最真实的质量状况反映出来,这是工程质量的保障。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三个相关单位的主观意识,通过对三方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分配,有效约束三个单位的工作行为,确保建材及建筑的质量。
2.5实现检测现场和施工现场的有效结合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与检测现场往往是两个独立的部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但是难以提升建材产品质量检测的水平,无法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形成有效的保障。所以,在今后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实现检测现场和施工现场的有效结合,将检测机构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不但要对施工之前的建材进行检测,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建材使用和存放进行检测。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不断推动之下,建筑行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与此同时,建筑企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因此,建筑行业如果想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和管理的重要性,针对现阶段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弥补,全面提升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和管理的水平,为建筑行业今后快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保海.杭州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管理问题与对策[J].浙江建筑,2014,31(3).
[2]龙丽娟,李志斌,王彬.浅谈建材产品监测管理与质量控制[C]//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3]乔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风,2014(1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