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瑞建昇工程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项目建设区域大多都比较特殊,地势高且险峻,生态大多没有被破坏,属于原生态区域,存在大面积植被与河流,而水利工程建设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建设方兼顾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平衡,对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损失。对此,本文致力于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探寻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协调机制,在工程方案设计、环境勘查、绿色生态建设等方面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合理的保护机制,控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生态环境问题;控制对策
1导言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作用,坚持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生态恢复原则、完整性原则,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制定建设标准体系,执行生态保护政策,加强生态环境评估,加强生态保护监控,进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落实。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2.1水利工程施工对气候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会受到大气环流控制,但修建水利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区域变成了水体或湿地,这会使该区域的地表空气变得较为湿润,给当地局部区域的气候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大、中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或结束后,会对该地区的降雨量的多少、气温的高低和风与雾出现的次数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我国三峡水库对库区及邻近区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一,春、夏、秋3季相对湿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冬季则有所减少。第二,水库区域内的年平均降水量增加了3mm。第三,全年雾日天数变化并不明显,平均增加1~2d但风速有所增加。
2.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河流环境产生轻微的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考虑到施工要方便的因素,施工人员会对天然河道进行截流施工,这样做的话对河流环境的不利影响会得到降低,甚至产生一些有利因素,改变河流局部河段的水深和含沙量。与此同时,当水库蓄水结束的时候,河流的水位会上升,水资源蒸发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这一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因此环流会对河流环境产生影响。在太阳的照射之下,水库的水温与河流的早期水温会有差异,这也会影响河流环境。
2.3影响周遭土地,破坏生态平衡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直接对水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土质以及相关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会使得整个水库周围的地表植被受到破坏,使得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并且在水体中包含着很多的悬浮物,这些悬浮物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直接影响到下游地区的农业用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破坏以及水的冲刷,会给自然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由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原来的地质层进行开挖,会使得相关的地表出现断裂,如果岩石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那么生态的稳定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4水利工程施工对水体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能够让原本流动的水在水库里暂时停滞,水流停滞后不仅影响航运而且还能影响水温和水质。第一,船舶上行和下行的航速容易受水利工程施工的影响。第二,当水利工程施工时施工区域河流流速会变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度和污染物迁移扩散的能力,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也比修建水利工程前差。水流流速过小水体的透明度会增强,这有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够为藻类大量繁殖储存必需的能量。
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控制策略分析
3.1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强化生态空间管控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在设计环节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生态效益为本的设计原则,树立和加强生态环保意识,正确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控制施工团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在施工过程中,要将生态和谐放在首位,领导层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融入到各个建设环节中,从源头控制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虑到水利规划约束力度不足的情况,易造成工程入河排污口规划不合理、生态空间被占用或是生态用水不足等问题。对此,要加强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战略,优化水利规划内容,发挥出水利工程项目“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作用,进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力。
3.2恰当规划,完善设计
水利工程建设后,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具有前瞻性。不要被项目的切身利益所迷惑,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整个生态环境负责。工程施工后,需要专业测量队伍对施工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水文水质条件、气候条件等进行彻底调查,获取精确的测量数据。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施工图。针对存在争议的问题,需要进行专题讨论,综合多种意见,完善设计,确定最佳施工方案。水利工程设计时,要考虑各种细节,如根据鱼的习性设计恰当的鱼道,为其繁殖创造有利条件,使其不因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影响自身的发展。
3.3加强生态环境评估,加强生态保护监控
针对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项目,要对建成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生态水平评估,了解已建成水利工程项目生态水平与生态恢复标准的差距,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已建成水利工程的生态改造。同时,按照生态修复标准进行水利工程生态系统改造,正确划分已建成水利工程的无须改造和生态化改造类别,设计针对性修复方案,对生态受损系统进行系统化修复,减缓已建成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破坏。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监控,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生态保护监控中,提高生态保护监控力度,进而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修复与恢复。根据生态保护标准和需求,建设水利工程信息平台,优化生态环境信息监控系统,对水电站基站进行综合调度,加强生态调度管理,进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落实。通过这种方式,真正落实生态经济理念,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和谐相处,减少水利工程的生态资源消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4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
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引起当地水环境的变化。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必须确保它不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建设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利项目应以效益为导向,做好水利工程相应视角的管理。同时,为相关的水利建设项目提供有效的保护,安排相应的定期检查人员,依法对破坏水利工程的人员进行处理,为生态水利建设提供完善的建设内容和约束条件。
3.5培养专业的人才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水利工程相关人才还处于短缺的状态,尤其是对拥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口比较大。为了更好地解决水利工程当中的生态环节问题,培养更多专业化、环保意识高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工程单位可以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高校人才提供实习基地,同时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与此同时,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相关单位还需要定期对工人展开环保培训,使他们能够在施工过程当中有效规避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4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的建设将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实现两者的共存发展。以上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一些影响,并提出了几项环保措施,希望对我国水利工程今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周印光.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3):215-216.
[2]吕卫东,光志中.刍议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信息化建设,2015(12):302+304.
[3]管宪伟,石静,胡魏耿,李洪亮.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及对策措施探讨[J].治淮,2015(0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