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魏苇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魏苇
[导读] 摘要:水资源作为我国社会生态与环境发展的基本要素,是我国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其重要性也是日益凸显,水资源要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
        泸州市龙马潭区水务局  四川省  646000
        摘要:水资源作为我国社会生态与环境发展的基本要素,是我国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其重要性也是日益凸显,水资源要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势在必行,在满足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需要十分重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就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应用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当中的一个必需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紧缺资源。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为不足,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而且地域分布不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也是造福于民、泽及子孙的大功德。其中,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节水灌溉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更加突出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不断改进传统农业灌溉方式,不断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之上,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
        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1.1滴灌
        当前,我国多地存在水资源匮乏现象,当地的能用水源无法完全满足种植需要。对此,当地农户可尝试使用滴灌方式灌溉作物,从而实现降低资源使用量的目的。滴灌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采用滴灌方式,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均匀、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有利于节约水量,同时达到满足作物水分需求的目的。而且运用这种灌溉方式操作便捷,一线种植者可灵活采取移动或固定等不同方式实施灌溉。一般种植者倾向于采用自动灌水方式,实现在用时、用水较少的情况下完成对作物的灌溉。需注意的是,使用滴灌方式可能会产生管道堵塞的情况,由此可能会影响用水质量。因此,用水之前,种植者需先清除水中的杂质,并做好管道疏通工作,以保证灌溉质量。
        1.2微灌式节水技术
        微灌式节水灌溉技术经常用于蒸发量较小的农业大棚中,种植农作物时使用微灌式节水技术,可根据农作物特点设计灌溉水量以及灌溉周期。灌溉过程中,使用微喷方式,保证土壤长期湿润,同时在滴灌时,彻底浸润土壤,从而提高灌溉效率。使用微灌式节水器前,先建立通水管道,在管道附近安装滴灌器,由于滴灌器水量相对少,很容易在土壤中渗漏,可利用其不易流失特点,加入营养液和肥料,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滴灌器要放置在植物根部,不是菜心部位,如果对菜心部分浇水,会造成幼苗生长受限,出现缺氧情况造成农作物烂芯。由于微灌式节水器达到的节水效果良好,不会出现大水漫灌,引发水土流失,可在农业大棚种植区推广使用。
        1.3喷灌式节水技术
        在大规模农田中,主要使用喷灌式节水技术,利用喷灌机压力转动卷盘,让卷盘作为中心旋转,向四周灌溉。喷灌机的工作方式简便,在喷灌机上安装喷头,以便于获取充足压力,实现稳定喷灌,完成大规模农田的喷灌作业。在设计喷灌节水设备时,要全面掌握农田的具体情况,到现场调研,充分分析地理条件,才能让设施满足农田灌溉需要,同时能够保证灌溉水量达到农作物生长需要。应用喷灌机可随时移动设备,对农田进行全面的喷灌,全程操作简单便捷,可以充分结合自动化设备,保证灌溉效率[1]。但由于喷灌式设备占地面积大,浪费土地资源,且灌溉期间还需要其他设备配合,对于农民的操作技能提出一定要求。


        2目前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推广力度不够
        纵观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研究及具体实践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仍有诸多不足。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很多地区至今尚未研究出适宜本地区农业发展的节水灌溉方法,有些地区甚至至今还保留着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与此同时,也并未形成一套严格、完整而系统的制度与体系。由此,使得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当中,存在力度不够、效度不强的问题。
        2.2管理职责不清
        我国地区经济等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农业发展也存在差异。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良好的区域,农业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成效。然而,对于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区域,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却面临诸多阻碍。其中,管理工作不足问题是一个典型表现。比如,缺乏专人管理,缺少专业化人才,使得灌溉处于自由化状态,管理过程当中职责不清晰、不明确,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与有效的合作,导致水利工程或缺乏建设,或由于无人管理而荒废,其功能难以发挥。
        2.3忽视高效节水灌溉管理工作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具有调节水资源、涵养水资源的作用,这就要求农田水利工程在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作之后,要实时开展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做好工程项目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但工程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未能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来进行周期和节点性工作,这是现阶段我国开展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面临的一项严峻问题[2]。甚至有一些工程在建设前期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运用新型管理方式,保证我国整体农业生产水平稳步发展。
        3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化运用措施
        3.1实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了促使灌溉作业达到最优化水平,相关技术人员应在确定灌溉方式之前,主动深入待灌溉区域进行细致的勘察和研究,综合考虑具体的自然条件、水源需求量及地理位置等因素,最终确定采取最具可行性的节水措施。具体勘察时,要将资源储备量、各用水需求位置及需求量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在把握好用水总量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分配用水量,对各区域的用水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并随时进行调节,保障灌溉工作的总体完成效果。
        3.2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
        对于节水措施的应用,要尽量扩大其影响力,让更多有实施条件的种植地区都能获得高效灌水的受益。当某地区采用节水措施完成灌溉并获得良好效果后,应主动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尝试应用节水措施,并结合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灌溉技术和策略[3]。对于节水措施应用试点的选择,应倾向于资源匮乏地区,科学选择适当的灌溉手段能有效改善当地的用水效果,同时对带动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示范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缺乏水、电等资源的地区,不宜实施节水策略;针对资源优越的地区,要加强节水措施的应用及推广力度,在增强农业科技性的同时促进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4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使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农业方面,农田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实现节约用水的重要途经。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大力的应用,不仅可以保证灌溉效果,同时也能够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呼志礼.影响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因素及注意事项[J].乡村科技,2019,(32).
        [2]程立.探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
        [3]王艳芹.武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与管理现状调查[J].德州学院学报,20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